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58篇
  免费   4562篇
  国内免费   9542篇
安全科学   4935篇
废物处理   468篇
环保管理   2239篇
综合类   21872篇
基础理论   3468篇
污染及防治   1835篇
评价与监测   1680篇
社会与环境   1829篇
灾害及防治   1236篇
  2024年   335篇
  2023年   911篇
  2022年   1932篇
  2021年   2024篇
  2020年   2433篇
  2019年   1664篇
  2018年   1598篇
  2017年   1892篇
  2016年   1531篇
  2015年   1714篇
  2014年   1559篇
  2013年   1876篇
  2012年   2389篇
  2011年   2233篇
  2010年   2203篇
  2009年   2194篇
  2008年   2012篇
  2007年   2003篇
  2006年   1962篇
  2005年   1480篇
  2004年   1050篇
  2003年   633篇
  2002年   606篇
  2001年   517篇
  2000年   439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以生物炭为载体,采用吸附法制备固定化菌剂,通过分析不同材料生物炭的结构差异,探讨了不同生物炭的结构在固定化中的影响机制。SEM和EDS分析表明,降解菌主要固定在生物炭表面。生物炭内含有C、N和P成分,能为降解菌提供营养物质。生物炭的多孔结构能促进石油污染物的降解。结果表明,经玉米芯和秸秆生物炭固定化后F-3、R-7及其混合菌的除油率显著提高,分别为41.7%和29.5%、52.5%和42.8%、63.8%和53.2%。玉米芯生物炭固定化菌剂的除油率比秸秆生物炭固定化菌剂高10.6%。玉米芯生物炭表面比秸秆生物炭粗糙,其固定的微生物量为4.2×1010 cfu·g-1,固定效率达71.2%;秸秆生物炭固定的微生物量为2.5×1010 cfu·g-1,固定效率为57.6%。固定化菌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选择500℃下热解3 h的玉米芯生物炭为载体,微生物接种量为10%,载体投加量为10 g·L-1,置于35℃、130 r·min-1摇床中固定18 h。  相似文献   
962.
施粪肥土壤中抗生素的提取条件优化及残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立高效的土壤抗生素提取条件,揭示施用粪肥土壤中抗生素的残留水平,分别采集江苏省常州市某养猪场新鲜猪粪样品6份、施用粪肥及无机肥水稻土壤样品各13份,对土壤抗生素提取液配比与超声提取时间进行筛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对生猪粪便和土壤中的四大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脂类)15种抗生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选择为:提取液配比为甲醇:EDTA=1:1,超声提取时间为10 min,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加标回收率为73.2%~93.4%,磺胺类为81.2%~101.1%,喹诺酮类为106.3%~110.8%。该养猪场猪粪与施粪肥土壤中均未检测到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其余各类抗生素平均残留量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猪粪中四环素类 > 磺胺类 > 喹诺酮类;施粪肥土壤中四环素类 > 喹诺酮类 > 磺胺类,四环素类是最主要的抗生素污染物,残留量分别为猪粪中1.9~12.5 mg·kg-1、施粪肥土壤中23.9~212.4 μg·kg-1;施无机肥土壤中未检测出抗生素,施粪肥土壤中的抗生素来源于生猪粪便。  相似文献   
963.
以沘江沿岸面积为96 000 m2的整片农田作为研究对象,采集144个表层土壤样本,利用ICP-MS测定土壤中Pb、Zn和Cd的含量,使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Pb、Zn和Cd的空间分布,采用污染负荷指数评价土壤Pb、Zn和Cd污染程度,并对污染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农田土壤中Pb、Zn和Cd含量均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出现了污染富积。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Pb未超标,Zn超标率为98.6%,Cd超标率为100%。普通克里金空间插值分布图显示,Pb、Zn和Cd高含量区域均沿着省道227和靠近居民区分布,而临近沘江的区域Pb、Zn和Cd含量相对较低,其中Pb、Zn含量变化基本呈现由省道227向沘江方向递减规律。Pb、Zn和Cd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三者同源概率较大。对Pb、Zn和Cd的污染评价表明,研究区域农田土壤57.78%为中度污染,42.22%为重度污染。从污染负荷指数法(PLI)空间插值图可见,重度污染区域位于省道227沿线与居民区东侧区域,其余区域为中度污染。本研究结果说明,小尺度空间分析方法用于农田土壤污染状况的分析,能有效预测重金属空间分布情况,在土地紧缺的情况下,该方法能有效指导对农田的不同区域进行选择使用和精准管理。  相似文献   
964.
分析了2015年南京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的污染特征。南京市SO2、NO2、CO和O3的年均浓度分别为19.3 μg·m-3、50.2 μg·m-3、0.972 mg·m-3和114 μg·m-3;SO2和CO污染相对较轻,NO2和O3污染相对严重。SO2、CO和O3的日变化呈"单峰型",而NO2的呈"双峰型";SO2、NO2和CO浓度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而O3相反。秸秆焚烧产物的区域输送在夏收(6月)和秋收(11月)时节对南京市CO的贡献显著。各监测点及全市的气态污染物普遍表现出"反周末效应",指示外来污染源。  相似文献   
965.
为了研究重金属与药物二元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选择3种重金属盐CdCl2、K2Cr2O7、CuSO4与土霉素(OTC)为混合物组分,以固定毒性配比法构建3组二元混合物体系:CdCl2-OTC、K2Cr2O7-OTC和CuSO4-OTC。固定的毒性配比分别为4:1、3:2、1:1、2:3和1:4。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法,测定单一物质及二元混合物对费氏弧菌(Vibrio.fishceri)的联合毒性,通过比较实验数据与浓度加和模型预测值,分析混合物的毒性作用方式。结果表明:依据单一物质EC50值,它们的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CuSO4 > CdCl2 > K2Cr2O7 > OTC;重金属与OTC二元混合体系均表现出拮抗作用;在选取的毒性配比范围内,CdCl2-OTC和K2Cr2O7-OTC混合物的拮抗作用强弱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并不随毒性配比的变化而变化。然而,CuSO4-OTC混合物中,联合毒性随着OTC比例的增大,作用方式由显著拮抗向加和趋近。这说明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组成影响CuSO4-OTC混合物对V.fishceri的联合作用方式,但是CdCl2-OTC和K2Cr2O7-OTC并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966.
8种植物对铀和镉的富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8种植物在铀镉复合污染土壤条件下的吸收、富集和转运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每千克土中施用铀、镉的浓度分别为150、15 mg·kg-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植物富集特性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白皮菜铀镉综合评价值最高,地上部、地下部、单株铀镉总含量、单株铀镉总积累量均最大,分别为90.03 mg·kg-1DW(干质量)、477.00 mg·kg-1DW、150.26 mg·kg-1DW和1 168.52 μg;花椰菜铀综合评价值最高,地上部、地下部铀含量分别为42.16、444.83 mg·kg-1DW,单株铀积累量达到255.42 μg;南瓜综合评价最低,单株铀镉积累量仅为58.47 μg;供试植物地上部铀含量均显著小于地下部铀含量,转运系数均小于1,根系是植物富集铀镉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967.
页岩气开发压裂返排液处理是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电-Fenton氧化技术对压裂返排液絮凝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主要考察了H2O2投加量、pH值、电压和反应时间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影响实验,确定电-Fenton氧化处理絮凝出水的适宜条件为:H2O2投加量为40 mL·L-1、pH=3、电压6 V和反应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出水COD为71.3 mg·L-1,COD去除率达到62.5%。实验结果表明化学絮凝-电-Fenton氧化是页岩气压裂返排液达标外排的一种适宜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68.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Fe掺杂Mn-Ce/AC催化剂,研究了Fe的添加量、焙烧温度对催化剂低温脱硝活性的影响;采用了XRD、SEM和N2吸附-脱附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的添加能有效提高Mn-Ce/AC的低温脱硝活性,当Fe的添加量为Fe/Mn(摩尔比)为0.1时,催化剂比表面积大,活性组分的分散程度较高,催化剂低温脱硝性能最优,添加量大于0.1时,更多的Fe沉积在载体表面,催化剂活性降低。焙烧温度影响负载氧化物的价态和晶体的分散度,在400℃温度下焙烧时,催化剂低温脱硝性能最佳,此时催化剂孔隙结构较优,活性组分的分散程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969.
以二环己基-18-冠醚-6(DCH18C6)为萃取剂,一系列离子液体为溶剂的冠醚-离子液体萃取体系对水相中铀酰离子(UO22+)进行萃取实验。结果表明:UO22+在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磺酰亚胺盐(NTf2)体系的去除效率明显高于六氟磷酸盐类(PF6-)离子液体。在水相中当硝酸浓度在3 mol·L-1左右时萃取效率最高,体系的萃取效率随着萃取剂浓度的增加而变大,共存离子的加入会降低体系的萃取效率,但是当加入的是硝酸根离子时,萃取率会相应增大。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判断此萃取体系主要为阳离子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970.
硫酸盐、铵盐等水溶性无机盐粒子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高高效过滤器性能测试实验的精度,提出了过滤器测试标准要求外的新的人工尘气溶胶发生液(NH4)2SO4,并通过一系列实验,从相关性、粒谱分布、分散度等方面对其气溶胶粒子能否满足测试气溶胶的要求进行验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NH4)2SO4和KCl间的相关系数R2为0.994 78,相关性很好;NaCl、KCl和(NH4)2SO4气溶胶的几何标准差分别为0.88、0.85和0.87,呈单分散且分散程度接近,可很好的满足测试气溶胶要求。还获得了可控参数喷气压力与发生溶液质量浓度对(NH4)2SO4气溶胶粒谱分布的影响规律:随喷气压力的增加,气溶胶粒子的粒径减小,分布集中;而随发生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粒径增大,导致分散度增加。质量浓度和喷气压力对(NH4)2SO4和KCl气溶胶粒径和分散度作用规律的一致性进一步表明(NH4)2SO4作为测试气溶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