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2篇
  免费   1351篇
  国内免费   2822篇
安全科学   1456篇
废物处理   110篇
环保管理   644篇
综合类   6481篇
基础理论   1130篇
污染及防治   552篇
评价与监测   569篇
社会与环境   689篇
灾害及防治   384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627篇
  2021年   612篇
  2020年   733篇
  2019年   471篇
  2018年   479篇
  2017年   554篇
  2016年   470篇
  2015年   516篇
  2014年   465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749篇
  2011年   742篇
  2010年   676篇
  2009年   617篇
  2008年   608篇
  2007年   569篇
  2006年   547篇
  2005年   463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生态环境重大工程项目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的重要抓手,工程实施与管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确保项目发挥环境效益的关键,因此,系统构建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结合国家现行政策,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梳理了现有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分析了地方重大工程项目管理现状,识别了目前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管理的存在问题,据此提出了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制度的建议框架,以期为实现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2.
针对目前市政污泥处理资源化与减量化效率低的问题,利用微好氧预处理技术进行预处理,提高其甲烷产量。利用有机物溶出效率、VSS减量、甲烷产量3项指标对预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了不同参数条件下微好氧预处理对市政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探讨了微好氧预处理对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好氧预处理可以促进污泥溶解性有机物释放、提高VSS去除率;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曝气强度0.30 m3·(min·m3)−1、预处理时间12 h),相对于未经过预处理的工况,甲烷产量可提高26.77%;微好氧预处理对剩余污泥活性细胞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胞外聚合物部分,同时也存在对活性微生物的破解作用。市政污泥经过微好氧预处理后,可有效提升后续中温厌氧消化或高温厌氧消化的甲烷产量。  相似文献   
133.
为了解台风对太湖微囊藻群体大小及在水体中分布的影响,于2013年7月12—16日台风苏力经过太湖期间,测定并分析了风速、总氮、总磷、微囊藻群体大小和Chl-a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台风过程中水体中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别从1.33 mg·L-1和0.07 mg·L-1提高到2.70 mg·L-1和0.23 mg·L-1,48 h内微囊藻群体平均大小从32.80 μm增加到69.43 μm。此外,水体中Chl-a浓度与风速显著正相关(r=0.472,P -1)。研究表明,强风浪扰动(如台风)能够引起水体中氮磷浓度的提高,改变微囊藻在水体中的分布,并且能够促进微囊藻群体的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134.
水中氮磷的去除能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用给水厂的两种污泥在3种烧结温度下制备陶粒,并进行陶粒同步吸附氮磷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600℃烧结温度下平流沉淀池湿污泥制备的陶粒吸附氮磷的综合效果最好。该陶粒对磷酸盐和氨氮的吸附过程都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pH为7时,陶粒同步吸附氮磷,对氨氮的吸附量可达0.650mg/g,对磷酸盐的吸附量可达0.706mg/g。可见,给水厂污泥陶粒同步吸附氮磷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35.
生物淋滤技术是一项可以将重金属从污染底泥或土壤中分离出来的环境修复技术,具有反应温和、耗酸少、运行成本较低、去除效率高,以及脱毒后底泥的脱水性能好等优点。然而,底泥成分复杂、流域特异性高,这使得相似的生物淋滤工艺对不同底泥的重金属去除效果不尽相同、淋滤技术的工艺参数标准化难度增加。综述了底泥性质对淋滤反应的3方面影响:底泥中的有机质与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会改变重金属的形态;pH、可还原性硫、水溶性有机物(DOM)会对淋滤功能菌的活性产生影响;底泥粒度和耗酸能力(ACC)也会影响重金属的化学淋出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该技术有待开展的研究内容,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6.
太湖蓝藻水华是广为关注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实现蓝藻水华的动态监测。利用静止轨道海洋水色遥感器(GOCI)遥感数据构建了太湖叶绿素a反演的三波段模型,使用归一化植被覆盖指数(NDVI)进行蓝藻水华监测,并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1)三波段模型优于波段比值模型,可以用于GOCI遥感数据反演太湖叶绿素a浓度。(2)2019年6月3日太湖叶绿素a大致呈湖心和西部浓度低,北部和西南沿岸浓度高的空间分布;从10:15至15:15,叶绿素a浓度先升高后降低。(3)竺山湖和椒山周边水域水华聚集情况较为严重,是当天重度水华的主要发生区域;水华的时间变化规律同叶绿素a浓度变化规律一致。(4)对2019年4月和6月的GOCI遥感数据进行富营养化评价发现,太湖富营养化水平总体呈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边缘高中间低的趋势;6月较4月富营养化水平明显加剧。  相似文献   
137.
权重赋值准确性是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结论可靠性的重要基础,分析并量化指标权重敏感性是验证权重赋值准确性的难点。以我国37个危险废物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基于构建的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排序指标体系,利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MCDA)中的层次分析(AHP)模块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利用计算所得的权重最小变化量,基于OAT(one-factor-at-a-time)方法,应用MCDA的权重敏感性分析模块对14项指标权重进行依次改变,得出14项指标的权重敏感性大小;分析指标权重赋值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开展可视化的空间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37个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的14项指标中,使用年限、渗滤液量和地形坡度3项指标权重改变后,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排序变化最大,即这3项指标权重敏感性最高;而包气带渗透性系数指标权重改变导致的风险排序变化最小,说明其权重敏感性最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验证指标权重赋值的准确性,识别权重赋值的不确定性,帮助相关决策者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38.
作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二噁英类物质(PCDD/Fs),无论是直接暴露还是间接暴露,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为了更好地反映PCDD/Fs对人体的暴露状况,总结了目前PCDD/Fs在大气、水体、食物中的污染现状以及职业暴露风险。详细对比了国内外典型工业化城市空气中PCDD/Fs的毒性当量浓度。结果表明:我国广州等市PCDD/Fs的污染水平仍处高位,给居民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针对水体中的PCDD/Fs,目前我国缺乏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但通过对比洞庭湖淡水样品(0.28 pg-TEQ/L)与日本地下水PCDD/Fs平均毒性当量浓度(0.055 pg-TEQ/L)发现,我国部分水体已经受到污染。饮食为一般人群PCDD/Fs暴露的主要途径,通过对越南Bien Hoa和Da Nang地区食物中PCDD/Fs浓度进行评估,发现放养式鸡的肉蛋类、淡水鱼、蜗牛以及牛肉为PCDD/Fs污染风险高的食物,而圈养式鸡的肉蛋类、海鲜、猪肉、多叶蔬菜、水果、水稻等食物中PCDD/Fs的浓度相对较低。总结了大量针对职业暴露后人群的血液及头发等典型生物标志物中的PCDD/Fs浓度,发现其比一般人群高出数倍,表明相关主要排放行业的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建议从以下方面开展PCDD/Fs的污染防治和长期监管:逐步建立PCDD/Fs不同排放源于不同环境介质的排放限值以及管理政策;重点区域逐步开展PCDD/Fs排放总量控制试点工作;逐步更新完善我国主要行业PCDD/Fs排放清单;开发简易、快速且价格低廉的分析方法和暴露监测技术;民众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调整饮食结构,并提高知情权意识。  相似文献   
139.
结合国内外对放射性废物处置场选址邻避效应的研究成果,分析放射性废物处置场选址邻避效应的基本特性,运用比较分析法,全面分析物权分类及相应权利特性。以土地为划分依据,探讨放射性废物处置场邻避效应的法律属性,提出放射性废物处置场邻避冲突属地役权滥用的法律实质的观点。结果表明:在确认放射性废物处置场邻避问题的地役权法律属性之后,可以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邻避问题,确保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及相邻土地物权的合法行使及不被滥用。从法律层面提出应对邻避问题的策略,并结合我国放射性废物处置场现状,初步探讨对我国放射性废物处置场选址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0.

生物完整性指数(IBI)是河道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重要且被广泛应用的指标,然而,基于水体中分解者微生物群落构建IBI评价标准的研究较少。针对北京市城市河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开展评价,探索微生物生物完整性指数(M-IBI)评价流程与标准构建方法。基于沉积物中微生物Illumina高通量测序信息,筛选出关键环境因子(水质指标TN、TP、NH3-N、NO3-N和NO2-N)确定候选生物指标,根据判别能力分析结果,确定Shannon指数、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对丰度、蓝藻门(Cyanobacteria)相对丰度、CODCr耐受属相对丰度和NH3-N清洁属相对丰度6个指标,提出了指标标准化公式和健康评价标准。结果表明,以自然水体为补水的永定河各采样点评价结果均为健康状态,其他3条以城镇再生水厂出水为补水的河道中,清河4个采样点为健康至亚健康状态,凉水河5个采样点为健康至一般状态,大龙河4个采样点为亚健康至一般状态。M-IBI可以有效区分不同程度的受损点位,较合理地评价城市河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