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42篇 |
免费 | 545篇 |
国内免费 | 578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21篇 |
废物处理 | 943篇 |
环保管理 | 1172篇 |
综合类 | 8186篇 |
基础理论 | 2619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5665篇 |
评价与监测 | 547篇 |
社会与环境 | 497篇 |
灾害及防治 | 6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28篇 |
2022年 | 683篇 |
2021年 | 550篇 |
2020年 | 415篇 |
2019年 | 432篇 |
2018年 | 537篇 |
2017年 | 657篇 |
2016年 | 816篇 |
2015年 | 1010篇 |
2014年 | 1162篇 |
2013年 | 1616篇 |
2012年 | 1264篇 |
2011年 | 1355篇 |
2010年 | 965篇 |
2009年 | 956篇 |
2008年 | 1018篇 |
2007年 | 925篇 |
2006年 | 825篇 |
2005年 | 604篇 |
2004年 | 421篇 |
2003年 | 550篇 |
2002年 | 484篇 |
2001年 | 409篇 |
2000年 | 435篇 |
1999年 | 478篇 |
1998年 | 423篇 |
1997年 | 355篇 |
1996年 | 334篇 |
1995年 | 285篇 |
1994年 | 235篇 |
1993年 | 188篇 |
1992年 | 151篇 |
1991年 | 88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54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4篇 |
1974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1.
依据2011年2月~2016年1月在连云港近岸海域进行的19个季节航次海洋环境综合调查结果,分析探讨了该海域主要海水要素的季节变化趋势和相关性,结合历史资料阐述和评价了海域的营养状态水平、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对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水质状况总体良好;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无机氮(DIN)是海域内最主要的环境污染因子,且DIN含量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年均值已经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此外其他环境污染因子是活性磷酸盐(DIP)、化学需氧量(COD)和油类.调查期间研究海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潜在富营养化分析显示氮磷比值(N/P)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绝大多数季节的有机污染状况为轻度污染状态.研究结论对科学、系统的认识和评估连云港近海生态环境现状及预测未来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连云港近海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SRT对MBR污泥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处理模拟赖氨酸废水为研究体系,考察SRT在10、20和40 d条件下,SMBR中的胞外聚合物(EPS)组分和含量、污泥沉降性能和污泥相对疏水性等污泥性质的变化及其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RT的延长,混合液中EPS总量呈递减趋势,TBEPS中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呈上升趋势,污泥的沉降性能变差,相对疏水性增强;膜通量下降速率变大,膜污染加重。污泥性质与膜污染的相关性表明,膜污染与蛋白质和多糖的比值、污泥沉降性能和相对疏水性呈正相关关系,而与EPS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3.
94.
采用Na BH4还原法将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镀铜废液中的Cu~(2+)制备成纳米铜粉,并采用聚丙烯酰胺(PAM)对还原反应后的废液进行絮凝处理。研究了n(Cu~(2+))∶n(Na BH4)、还原反应温度、还原反应时间及PAM添加量对废液中剩余Cu~(2+)质量浓度的影响,并对回收的纳米铜粉进行了XRD和TEM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n(Cu~(2+))∶n(Na BH4)=4∶6、还原反应温度为50℃、还原反应时间为2 h时,废液中剩余Cu~(2+)质量浓度降低至1.1 mg/L,Cu~(2+)还原率达99.99%;可获得粒径为20~45 nm的近球型、高纯度、由多晶组成的纳米铜粉;当PAM添加量为10 mg/L时,废液中剩余Cu~(2+)质量浓度降至0.35 mg/L以下,达到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小于0.5 mg/L)的要求。 相似文献
95.
类芦对铅的耐性及富集能力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野外调查和盆栽试验,研究了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对Pb的耐性和富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类芦对Pb耐受的临界浓度为800 mg/kg,在此浓度以下Pb对类芦的生长基本无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类芦生长变缓慢、出现中毒症状,但仍能存活.从富集能力来看,土壤Pb为中低浓度时,类芦的富集能力较强,但Pb浓度超过1 000 mg/kg后地上部富集量增加缓慢,而根部的含量则降低.在各种Pb处理浓度下,类芦地上部Pb含量均大于根部,说明这种植物对Pb有较好的迁移能力.研究发现,类芦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因此其地上部Pb迁移总量较高,在土壤Pb浓度为800 mg/kg时类芦地上部的迁移总量可达到221.77 mg/m2.综合分析可知,类芦对中度Pb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6.
97.
研究了采用柴油低温临界吸收法回收装车挥发油气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按装车挥发油气中的总烃体积分数为20.88%、装车挥发油气流量为280 m3/h、年运行时间为2 668 h计,装置年回收油气量为291 t,装置年最大运行功率为206.770 MW,装置投资回收期为3 a;处理后净化气中的总烃体积分数为1.24%,排放质量浓度低于25 g/m3,油气回收率达95%。处理后净化气满足GB 20950—2007《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取得了较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8.
海带废渣经过洗涤,可以提高褐藻胶回收率近0.5%。洗涤后的海带渣含20%粗蛋白,用作罗非鱼饲料组分,可以改善饲料适口性。用含有5%海带渣作饲料的养殖效果优于对照组,总氨基酸表现消化率为76.2%,6种氨基酸表现消化率达到95%以上,饲料系数为2.11,肌肉中总氨基酸蓄积率为16.6%。回收利用海带废渣,全国每年可回收2000t纯蛋白质和250t褐藻胶。在罗非鱼饲料中添加海带废渣,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99.
Wastewater treatment is one of critical issues faced by water utilities, and receive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recently. The energy consumption modeling in biochem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study via a general and robust approach based on Bayesian semi-parametric quantile regression. The dataset was derived from a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her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unit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reduction was the response variable of interest. Via the proposed approach, the comprehensive regression pictures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ruly influencing factors, i.e., the regression relationships at lower, median and higher energy consumption levels were characterized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proposals for energy saving in different cases were also facilitated specifically. First, the lower level of energy consumption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temperature of influent wastewater, and the chroma-rich wastewater also showed helpful in the execution of energy saving. Second, at median energy consumption level, the COD-rich wastewater played a determinative role in the reduc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while the higher quality of treated water led to slightly energy intensive. Third, the higher level of energy consumption was most likely to be attributed to the relatively high temperature of wastewater and total nitrogen (TN)-rich wastewater, and both of the factors were preferably to be avoided to alleviate the burden of energy consumption. The study provided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controll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the perspective of statistical regression modeling, and offered valu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energy saving. 相似文献
100.
采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处理铜冶炼过程产生的含氯及重金属的废酸。考察了废酸处理工艺、电解温度、电解时间、电流密度和催化剂的添加等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先沉淀重金属后脱氯的废酸处理工艺,氯离子和铜离子的去除效果均较好;当以钛盐为催化剂时,在电解温度为40 ℃、电解时间为2.0 h、电流密度为825 A/m2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后废酸中的氯离子质量浓度为0.22 g/L,氯离子去除率为98.59%,铜离子质量浓度为0.45 g/L,铜离子去除率为95.08%,其他重金属大部分也得到有效去除。净化后的废酸可回用至铜冶炼的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