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7篇
  免费   899篇
  国内免费   2685篇
安全科学   923篇
废物处理   350篇
环保管理   707篇
综合类   5432篇
基础理论   1371篇
污染及防治   1559篇
评价与监测   524篇
社会与环境   473篇
灾害及防治   352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469篇
  2021年   476篇
  2020年   480篇
  2019年   345篇
  2018年   369篇
  2017年   421篇
  2016年   411篇
  2015年   507篇
  2014年   594篇
  2013年   779篇
  2012年   712篇
  2011年   745篇
  2010年   686篇
  2009年   680篇
  2008年   610篇
  2007年   555篇
  2006年   505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9年   1篇
  19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61.
在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部分路段采集TSP浓度、气压、温度、分车型车流量、区段车速、信号配时等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小型车交通量,大型车交通量,拖挂车交通量及区段车速对TSP浓度的影响,建立起TSP浓度与上述交通变量的函数关系,并通过AIMSUN交通仿真软件以及基础采集数据,建立军工路路网,模拟四种交通拥堵状况(重度拥堵,中度拥堵,轻度拥堵,基本畅通)的产生和消散过程。综合分析路段交通拥堵对道路TSP排放和分布的影响。分析整理得出道路TSP小时排放总量和拥堵程度成正比关系,且TSP污染主要集中在车辆拥挤怠速的部分,车辆拥挤排队的队尾部分是TSP排放源强最高、源强增长最快的区域,增长率达到240%~290%。  相似文献   
362.
污染底泥的原位钝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底泥是湖泊重要的内源污染来源,关于底泥污染控制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目前对底泥污染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原位处理技术和异位处理技术。原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钝化、覆盖、生物修复等。钝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湖泊内源污染控制技术,它通过抑制内源营养盐的释放来控制水体营养盐含量。文章综述了底泥原位钝化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情况;分析了原位钝化技术的特点及主要功能;介绍了常用底泥钝化剂的应用情况以及新型钝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原位钝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63.
诱导结晶磷回收技术处理低浓度含磷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导结晶技术是近年发展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采用自设计的诱导结晶反应器,反应器形式与Phosnix相似,但结构相对简单,无Phosnix反应器的内外同心筒结构,并增加了过渡区。研究了HRT、[PO43-]、[Ca2+]/[PO43-]对诱导结晶处理低浓度含磷废水的影响规律,并以实验室双泥系统厌氧上清液为原水,考察了结晶反应器长期运行效果。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增加HRT、[PO43-]或[Ca2+]/[PO43-]均可提高磷酸盐去除率,但超过一定数值后,再继续增加对提高磷酸盐去除效果的贡献很小,[PO43-]或[Ca2+]/[PO43-]过高还会导致均相结晶出现,使磷酸盐去除率下降;研究给出了一定条件下的最佳HRT、[PO43-]或[Ca2+]/[PO43-];运行效果试验表明,诱导结晶反应器在进水平均磷酸盐浓度仅为23.6 mg/L的情况下,磷酸盐的平均去除率仍可达到55.2%,该技术在处理低浓度含磷水方面较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64.
刘波  董威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Z2):308-310,392
文章针对日照钢铁集团公司2150热轧水处理工程浊环水处理方案选择,对传统沉淀过滤法和先进的稀土磁盘法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稀土磁盘法在效果、占地、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上有较多优势,最终选用该工艺。  相似文献   
365.
以徐州某电厂脱硫粉煤灰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脱硫粉煤灰的粒径分布、微观形态、矿物组成和元素含量4方面的物理化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电厂脱硫粉煤灰颗粒及其中所含元素的排放特征.结果显示,该电厂粉煤灰颗粒物以拉径在3~45 μm的颗粒为主,数量占80%以上,并以表面光滑的球形颗粒居多,并含有少量表面附着小颗粒晶体的球形颗粒和表面有孔的球形颗粒,以及一些不规则颗粒,其主要的矿物组成是莫来石和石英.该电厂粉煤灰颗粒物的排放因子达到了1.95 kgt.粉煤灰的元素组成选取了Mn,Zn,Cr,Cu,Pb,Ni,Cd 7种元素,其中Mn在粉煤灰中的含量最高,相对应的Mn元素的排放因子也高,达到了125.04 g/t.由于该厂粉煤灰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随意堆放和处理会对人体和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做好粉煤灰的处理与处置,降低粉煤灰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作用.  相似文献   
366.
郭伟  陆军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23(1):143-143,145
质量控制是贯穿环境监测全过程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程序,文章通过对建设项竣工验收监测质量控制进行阐述,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监测水平和能力,更好的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67.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大力推进,COD作为减排中四个重要约束性指标之一,其分析的准确性极大地影响着COD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本文根据《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11914—89),结合《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494-2009)要求及笔者多年COD分析测试工作经验,着重探讨重铬酸盐法中水样中悬浮物及氯离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以求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准确、更方便地完成水样中COD的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368.
为了研究软土地区地震作用下高墩先简支后桥面连续梁桥的支座选型及横桥向抗震约束问题,选取了普通板式橡胶支座、钢阻尼滑板支座、LNR 橡胶支座和 HDR 高阻尼支座四种支座类型,以软土地区某(4×30)m 跨径高墩先简支后桥面连续梁桥为例,进行了延性抗震体系和减隔震体系抗震设计对比以及设置挡块的横桥向抗震约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软土地区高墩先简支后桥面连续梁桥墩柱配筋率主要由 E1 地震作用下墩底截面偏心受压检算工况决定,采用减隔震体系并不能降低桥墩配筋率。通过对采用四种不同支座桥梁的内力、墩梁相对位移以及配筋率方面综合分析可知,软土地区高墩先简支后桥面连续梁桥的周期较长,这类桥梁抗震关键问题是防止落梁、减小墩顶位移。采用普通板式橡胶支座并合理的设计纵横向防落梁装置的延性抗震体系更适宜于软土地区高墩梁式桥,合理设计抗震挡块可以起到很好的横向约束作用,避免横向落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9.
建立了结构-TMD振动方程,推导了无控结构和带TMD受控结构基于功率表达的运动方程,分别解释并给出了各种功率表达参数的物理意义,推导了随机激励下结构耗能功率流均值的随机表达式,对比分析了基于功率法的结构-TMD优化方法与其他优化方法的优化分析结果,并对其减震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结构-TMD系统的参数可以通过耗能功率流随机分析方法所得均值进行优化,且通过功率法优化后,结构在减震效果上优于其他传统方法得到的结果,从耗能功率均值的随机分析和时程功率分析角度证明了TMD控制的有效性;TMD做功功率为负时对结构有控制效果,起吸收转移能量的作用,且功率幅值越大控制效果越好,做功功率为正时则相反。  相似文献   
370.
郭威  殷淑华  徐建新  徐东昱  高丽  郝红  高博 《环境科学》2016,37(9):3333-3339
为全面了解三峡库区(重庆—宜昌段)干支流沉积物中钒的含量水平、空间分布、赋存形态、污染程度,在三峡库区采集水体沉积物样品67个,测定了沉积物中钒的含量及其化学赋存形态,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研究区范围内沉积物中钒的含量范围为89.4~175.2 mg·kg-1,平均值为123.7 mg·kg-1,略高于长江沉积物背景值;2库区沉积物中钒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呈现库区干流含量大于支流,干流下游沉积物中钒含量高于上游;3沉积物中钒含量的极值点出现在较发达县(区)附近,考虑其来源可能是人为源汇入;4库区沉积物中钒的赋存形态主要以残渣态为主,所占质量分数为80%~89%,并与总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5沉积物中钒污染程度较小,潜在环境危害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