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05篇 |
免费 | 2720篇 |
国内免费 | 57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25篇 |
废物处理 | 407篇 |
环保管理 | 679篇 |
综合类 | 4883篇 |
基础理论 | 1472篇 |
污染及防治 | 2582篇 |
评价与监测 | 392篇 |
社会与环境 | 385篇 |
灾害及防治 | 37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3篇 |
2024年 | 151篇 |
2023年 | 290篇 |
2022年 | 550篇 |
2021年 | 482篇 |
2020年 | 409篇 |
2019年 | 363篇 |
2018年 | 374篇 |
2017年 | 448篇 |
2016年 | 503篇 |
2015年 | 586篇 |
2014年 | 620篇 |
2013年 | 813篇 |
2012年 | 696篇 |
2011年 | 716篇 |
2010年 | 554篇 |
2009年 | 507篇 |
2008年 | 517篇 |
2007年 | 404篇 |
2006年 | 443篇 |
2005年 | 337篇 |
2004年 | 232篇 |
2003年 | 224篇 |
2002年 | 221篇 |
2001年 | 207篇 |
2000年 | 201篇 |
1999年 | 159篇 |
1998年 | 168篇 |
1997年 | 127篇 |
1996年 | 118篇 |
1995年 | 94篇 |
1994年 | 72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31.
对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进展进行较全面的叙述,分析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可行性及影响因素,重点剖析厌氧设备的启动中厌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厌氧反应器运行中的欠平衡现象及原因分析.提出了污水处理厂应建立健全的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和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632.
633.
634.
以锦州市W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和荧光区域积分(FRI)方法考察了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及荧光物质的去除状况.利用XAD树脂将DOM分为5个部分:疏水性有机酸(HPO-A)、疏水性中性有机物(HPO-N)、过渡亲水性有机酸(TPI-A)、过渡亲水性中性有机物(TPI-N)和亲水性有机物(HPI).结果表明,HPO-A和HPI是该污水处理厂进水中的主要DOM组分,并且DOM中的荧光物质主要为类芳香族蛋白质荧光物质和类富里酸荧光物质.在该污水处理厂内,生物降解作用是TPI-A和HPI的主要去除机制,HPO-N和TPI-N主要是由深度处理工艺(絮凝-沉淀-过滤)去除的,生物处理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对HPO-A的去除能力接近,而生物处理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对TPI-N的去除效果均较差.生物处理工艺对HPO-A、TPI-A和HPI中的荧光物质有较强的去除能力,而对HPO-N和TPI-N中荧光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差.深度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去除HPO-A和HPO-N中的荧光物质,而对TPI-A、TPI-N和HPI中的荧光物质无明显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635.
姚杰 《安全.健康和环境》2022,22(1):22-25
针对消防救援车辆缺乏专业堵漏和倒罐装备、应急处置受限等问题,研究采用专用注压接头套组与消防车配合,通过向事故槽车阀门注水加压或惰性气体的方式实施辅助堵漏,能够实现因地制宜、快速有效地解决现场液化石油气大量泄漏的问题,降低事故危害。 相似文献
636.
本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高效的去除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氧化石墨烯/季铵盐聚乙烯亚胺(GO/QPEI)纳米复合材料.GO/QPEI在pH为4~10的条件下都具有高效去除M.aeruginosa的能力,其去除能力在2 min内可达96%以上.GO/QPEI对微囊藻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方程,最大吸附量为5.58×1011cells·mg-1.吸附动力学表明GO/QPEI的假二级吸附反应.GO纳米片和QPEI的协同效应是其高效去除微囊藻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37.
638.
针对污染程度评价研究中存在的单一指数评价不全面、空间分析不足的问题,基于电镀场地调查报告、遥感影像等数据,综合多种污染指数构建场地综合评价空间模型对电镀场地的污染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电镀场地中Cr、Ni、Zn、Cu浓度较高,污染超标情况较为突出;其他重金属元素浓度较低,不存在超标情况。各场地不同污染指数空间分布一致性较高,但也存在差异性。在综合评价值空间分布中,各场地功能区分布差异较大,其中污水处理区和电镀车间区的综合值较高。单一指数评价内容较为片面,通过综合评价模型可更全面分析场地污染分布,为场地未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639.
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