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558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86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696篇
基础理论   31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35篇
评价与监测   68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类芦对铅的耐性及富集能力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野外调查和盆栽试验,研究了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对Pb的耐性和富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类芦对Pb耐受的临界浓度为800 mg/kg,在此浓度以下Pb对类芦的生长基本无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类芦生长变缓慢、出现中毒症状,但仍能存活.从富集能力来看,土壤Pb为中低浓度时,类芦的富集能力较强,但Pb浓度超过1 000 mg/kg后地上部富集量增加缓慢,而根部的含量则降低.在各种Pb处理浓度下,类芦地上部Pb含量均大于根部,说明这种植物对Pb有较好的迁移能力.研究发现,类芦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因此其地上部Pb迁移总量较高,在土壤Pb浓度为800 mg/kg时类芦地上部的迁移总量可达到221.77 mg/m2.综合分析可知,类芦对中度Pb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2.
The effect of chromium (Cr) stress on the changes of rhizosphere pH, organic acid exudation, and Cr accumulation in plants was studied using two rice genotypes differing in grain Cr accu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hizosphere pH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level of Cr in the culture solution and with an extended time of Cr exposure. Among the six organic acids examined in this experiment, oxalic and malic acid contents were relatively higher, and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rhizosphere pH, indicating that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anging rhizosphere pH. The Cr content in roo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stems and leaves. Cr accumulation in plants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hizosphere pH, and the exudation of oxalic, malic and citric acids, suggesting that an increase in rhizosphere pH, and exudation of oxalic, malic and citric acid enhances Cr accumulation in rice plants.  相似文献   
83.
伞罩型除尘脱硫塔内除雾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雾器是湿法烟气脱硫(WFGD)系统内重要的设备之一,其性能对WFGD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利用Fluent6.2软件对新型伞罩型除尘脱硫塔内的三维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气相采用RNG湍流模型,液相采用离散相模型,选择SIMPLE算法进行计算,分析塔内的折板除雾器和旋流板除雾器的速度场、压力场和液滴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烟气经过折板除雾器,产生了明显的压降,且在拐角区域湍流耗散强烈,是实现气液分离的关键区域;烟气经过旋流板除雾器,速度和压强分布具有良好的对称性,液滴被气流旋转抛向壁面实现气液分离.模拟结果对新型的WFGD除雾器的设计和运行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研究了铁屑内电解还原及微波诱导氧化降解偶氮染料的反应历程,采用胶束毛细管电泳法对跟踪了2种不同降解方法下的中间产物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染料的偶氮键(-N=N-)易被铁屑内电解还原,反应过程中有中间产物苯胺生成.微波诱导铁屑氧化偶氮染料的反应过程中未检测到其他芳环类化合物生成,在微波辐照2 min时脱色率已达90%以上,TOC去除率也高达78%,矿化较为彻底;在微波辐照铁屑诱导氧化降解污染物的同时,也使铁屑自身得以活化再生,提高了铁屑的内电解能力.  相似文献   
85.
UASB反应器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研究UASB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器运行情况,采用普通城市污水厂活性污泥接种,人工合成废水,pH值在7.4~7.8之间,温度控制在(32±1)℃。在反应器稳定运行270~450 d之间的180 d中,对NH+4-N和NO-2-N去除率均达到99.9%以上,总氮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NO-3-N产生量在20~30 mg/L之间波动。研究表明,UASB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处理废水效果明显,对NH+4-N、NO-2-N和TN去除率高,NO-2-N和NH+4-N比值可以指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性能的演变。UASB反应器稳定运行阶段容积负荷的影响较小,ANAMMOX菌对合成废水适应性强,反应器抗冲击能力较强,受冲击后恢复迅速。出水pH值稳定在8.5附近,pH值变化情况可作为反应器运行状况的指示。关键词硝化厌氧氨氧化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生物脱氮  相似文献   
86.
在碱性条件下,β-环糊精与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合成了阳离子化的β-环糊精(CCD),并用于改性沸石获得环糊精改性沸石(CDMZ).研究了CCD合成条件对CDMZ吸附对.硝基苯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β-环糊精的配比为7:1,溶液pH=13的合成条件下,合成的CCD改性沸石所得CDMZ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能力最佳.同时研究了沸石改性前的活化处理,CCD改性沸石的初始浓度和改性时间对CDMZ吸附对-硝基苯酚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改性前用NaCl溶液活化沸石有助于CDMZ吸附性能的改善;当CCD改性沸石的初始浓度和改性时间分别为15 g/L(以β-环糊精计)和8 h时,所得CDMZ对对-硝基苯酚(120 mg/L)的吸附能力可达263.7μg/g.  相似文献   
87.
太湖是我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随着太湖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因此,分析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太湖流域生态的影响,对研究太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围绕流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湖泊生态安全的影响,建立湖泊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在此基础上,以太湖流域2005年和2006年相关数据为依据,以MATLAB为工具,根据模糊数学的原理,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太湖进行生态综合评价,确定流域社会经济活动对整个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个重要指数得分高低顺序依次为:水体环境状态指数>水体污染负荷指数>社会经济压力指数;除了点源污染以外,面源污染也是太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88.
福建省热带气旋暴雨型地质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福建是受热带气旋影响较严重的省份,又是一个多山的省份,每年都有因热带气旋暴雨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事例发生.通过分析福建省1990~2006年热带气旋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个例,发现热带气旋暴雨型地质灾害的规模和强度均比雨季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大;它的发生与热带气旋路径、过程雨量和当日雨量关系密切,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强降水后的48 h内;热带气旋登陆前后,若有偏东急流、西南季风、冷空气、暖式切变等系统共同作用,对暴雨具有增幅作用,极易引发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89.
林业生物灾害的监测调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调查等技术在林业生物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历程,在分析上述三项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建立树木、林分、景观等尺度综合监测技术体系,开展林业生物灾害监测与调查的方法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0.
Zhang C  Zeng G  Yuan L  Yu J  Li J  Huang G  Xi B  Liu H 《Chemosphere》2007,68(1):181-190
A novel bacterium designated strain B-16 was isolated from the compost leachate of the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in a laboratory reactor. This strain was identified as a gram-negative bacterium, 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 that could grow on bisphenol A (BPA, a representative endocrine disruptor) as a sole carbon source under aerobic condition. BPA-degrading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n B-16 were investigated in liquid cult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PA degradation was influenced by several factors (e.g. inoculum size,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temperature and pH, etc). The half-lives, optimum temperature and pH were found to be 0.58-3.1d, 35 degrees C and 7.0, respectively. BPA-degrading activity and cell growth were inhibited at high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Metabolic intermediates detected during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were identified as p-hydroxybenzaldehyde, p-hydroxybenzoic acid and p-hydroquinone, respectively. Metabolic pathway of BPA degradation wa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