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7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523篇
安全科学   311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154篇
综合类   1257篇
基础理论   198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139篇
社会与环境   144篇
灾害及防治   6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春季莱州湾南部溶解态营养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1997年5月、1998年6月两次对莱州湾南部调查的基础上,讨论了该海区溶解态营养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来源。认为PO4^3--P、NH4^ -N、NO2^-主要来源于南部沿岸及河口,NO3^-主要受北部黄河的影响,SiO3^2-同时受黄河及南部河口的影响,黄河对该海区有重要影响。小清河已对部分海区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992.
姚媛  贺欣  朱君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6):1976-1986
利用地基CE-318太阳光度计反演数据、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云-气溶胶激光雷达、红外路径探测卫星(Cloud-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CALIPSO)遥感产品及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迹模型(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HYSPLIT),研究了中国西南云贵高原昆明站点混合型气溶胶日(2012年3月31日)、生物质燃烧气溶胶日(2012年4月4日)、城市工业气溶胶污染日(2013年8月15日)中气溶胶光学特性、辐射特性的差异及气溶胶三维分布和可能来源.结果表明,相比于其它两种类型气溶胶污染日,生物质燃烧气溶胶污染日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最高,达到1.18;吸收波长指数(AAE)值最大,为1.61;消光波长指数(EAE)值最大,为1.55,细模态气溶胶粒子占比更多,细模态体积浓度峰值达到0.15 μm3·μm-2;生物质燃烧气溶胶污染日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ARF)绝对值均为3个污染日中最高(地表ARF为-149 W·m-2,大气顶ARF为-40 W·m-2,大气ARF为109 W·m-2),气溶胶对地表的降温效应达到最大,对大气的加热作用最明显.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效率(ARFE)结果显示,生物质燃烧气溶胶相比于城市工业气溶胶对大气顶的降温作用较小,对大气的加热作用更强.气溶胶混合污染日后向轨迹来源于当日有大量生物质燃烧的中南半岛区域和以城市工业气溶胶为主的中国华南及四川盆地区域,生物质燃烧污染日气流则来自中南半岛地区,上述地区同时也为MODIS AOD高值区;城市工业污染日的气流来自位于昆明局地和四川盆地的AOD高值区.气溶胶混合污染日昆明站点附近气溶胶主要位于海拔2300 m(来源于东北部的城市工业气溶胶)和4600 m(来自缅甸的生物质燃烧气溶胶)高度处;生物质燃烧污染日气溶胶浓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3000、3500、4100 m 3个主要峰值高度处的气溶胶都来至于缅甸地区;城市工业气溶胶污染日峰值高度处气溶胶主要来自局地东北部区域,且气溶胶浓度随高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993.
采用PM2.5质量浓度长期连续观测资料,结合地面气象资料和后向轨迹方法,分析2009-2018年天津地区PM2.5质量浓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并探讨气象条件对其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年受不利天气影响,PM2.5质量浓度达到近10 a来的峰值,其后逐年下降,2018年年均值降至52 μg·m-3,与优良天气和重污染及以上天气发生频率的年际变化趋势一致.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都表明相对湿度、风速和混合层厚度是影响天津地区,尤其是冬季PM2.5浓度的主要气象影响因素.不同季节下随着相对湿度增高,地面风速减小,混合层厚度降低,均有PM2.5污染加重的趋势,其中冬季差异最大,与该季节气象因素剧烈多变、静稳天气和寒潮交替发生有关.后向轨迹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途经天津偏南区域的短距离近地气流下PM2.5质量浓度较高,与该气流下易形成静稳天气有关,春季西北方向的长距离轨迹对应较高浓度的PM2.5则与沙尘天气有关.  相似文献   
994.
为揭示邯郸市空气污染过程及形成原因,以邯郸市环境监测中心为采样点,对采样滤膜进行离子和碳质组分测试,探讨PM2.5组分浓度变化特征,并利用WRF-CAMx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分析2017~2018年秋冬季3次重污染前后邯郸市各个地区各类污染源大气污染排放对PM2.5质量浓度的贡献.结果显示,重污染期间邯郸市水溶性粒子占PM2.5质量浓度的62.4%,二次离子中呈现NO3- > SO42- > NH4+变化趋势.受地面均压场和高压底部控制及500hPa高空纬向环流影响,污染物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传输受到抑制,同时边界层高度的降低进一步加剧PM2.5污染浓度的升高,随着西伯利亚东部高压和欧亚大陆高压南下以及边界层高度的上升,3次重污染过程得以彻底清除.PSAT示踪模块结果表明复兴区,丛台区和永年区是邯郸市PM2.5浓度贡献的主要区县,3个区县重污染贡献总和为66.8%~72.2%,重污染时段冶金,交通源和居民散煤燃烧是3大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995.
为研究唐山城市上空CO2与CO浓度时空分布,进一步定量其碳排放,于2018年11月~2019年3月,利用运十二飞机搭载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和相关辅助设备,对唐山市上空(200m~4600m)CO2与CO浓度进行飞机探测.探测期间共取得6组CO2和CO浓度垂直廓线数据.结果表明:探测期间CO2浓度变化范围406×10-6~453×10-6,CO浓度变化范围27×10-9~1135×10-9.夜间探测有明显的混合层存在时,CO2与CO浓度分布在混合层内有向上聚集现象,且在混合层顶均达到最大值;白天探测无明显的混合层存在时,浓度整体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探测期间整层的平均风力小于4级时,CO2和CO浓度极显著相关,CO2和CO浓度比变化范围32.2~43.9.以2019年2月23日白天的架次为案例进行分析,微风条件下空气团经过城市后,CO2和CO浓度均有所增加,显示当日唐山是CO2和CO的源,结合质量平衡法或大气反演模式可以进一步估算城市CO2和CO排放量.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范志勇  孙亮  孟凡强  姚江龙 《安全》2019,40(1):67-69
油田开发过程中,为了保障油井二氧化碳吞吐驱油施工作业安全运行,对作业过程中各类风险进行阐述和分析,并针对这些隐患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保障作业过程安全平稳,为油井二氧化碳吞吐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孙瑞雪  姚斌 《火灾科学》2019,28(1):28-34
近年来,综合管廊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热点,选择合理的灭火系统有利于保障消防安全,但相应的规范中未明确具体的设置参数。因此以某城市综合管廊为研究对象,采用FDS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管廊通风、雾滴粒径、喷雾流量等因素对细水雾灭火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细水雾灭火系统与通风系统联动关闭通风可以提升细水雾的灭火效果;在此研究条件下,平均粒径为300μm、喷雾流量为13 L/min的细水雾灭火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泉州市山美水库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污染水平,采用电离子耦合法(ICP-MS)测定了库区20个采样点不同分层的67个沉积物样品的w(As)、w(Zn)、w(Cd)、w(Pb)、w(Cu)、w(Cr),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了库区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的评价. 结果表明,Cd是山美水库最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不同分区分层w(Cd)平均值为0.24~0.49 mg/kg,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不同分区w(Cd)存在差异,污染层的Ⅰ区、Ⅱ区显著高于Ⅲ区(P<0.05). Pb和Cu虽有累积但污染情况较轻. 重金属污染来源主要为入库河流承接的沿程生活、工业及农业污染物,部分来源为周边村庄的生活及农业污染物. 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山美水库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轻度污染)>Cu(清洁)>Pb(清洁)>As(清洁)>Zn(清洁)>Cr(清洁). 潜在生态风险结果显示,6种元素中,Cd的生态风险为“强”,其他重金属则是低或无生态风险. 研究显示,在开展底泥疏浚工作中,疏浚深度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沉积物氮、磷及重金属污染状况,并需在底泥堆场采取防渗措施避免重金属对土壤及地下水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