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5篇
  免费   605篇
  国内免费   1380篇
安全科学   602篇
废物处理   148篇
环保管理   406篇
综合类   3214篇
基础理论   660篇
污染及防治   495篇
评价与监测   324篇
社会与环境   314篇
灾害及防治   25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442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1.
中国西南山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随着开发规模的日益扩大,天然气井逐步转向山区这类地质环境恶劣的地区。本文以西南山区某气井为原型,在详细阐明井场区地质环境背景特征的基础上,首先对井场出现的典型地质问题——地下采空区进行定性判断和分析;之后选用F lac-2D有限差分软件,对井场加载前/后地下采空区可能造成的井场地基应力和变形特征,采用双洞和采空区这2种计算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井场加载前/后地基最大位移量为2 mm,地基局部地段出现拉应力区,但总体上地基稳定。研究结论将为后期建设中井场建筑物的优化布局及基础的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12.
基于"脱钩"模式的低碳城市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历史及现状等诸多因素,以二氧化碳减排绝对量为基础的低碳城市评价模式并不适用于中国;本研究从经济发展、物质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相互关系的视角,以"脱钩"模式为目标层,经济发展、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为准则层,CO2排放等8个具体指标为指标层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描述经济发展过程中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降低的态势,进而表征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经济、资源、环境变化的历史趋势并反映城市低碳建设现状.针对沈阳市的案例研究表明,沈阳市2001年至2008年总体的生态效率与资源利用效率呈现逐渐提高的态势,沈阳市现阶段的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处于"相对脱钩"阶段,与目前中国经济宏观发展态势相符合.本研究表明,"脱钩"评价模式可以避免基于污染物总量的评价模式中忽略经济发展因素而产生的片面性,可以表征中国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前提下的城市低碳建设水平,为目前的"低碳城市"评价方法提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13.
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实质上是农户在其所面临的各种经济和制度环境约束条件下,所采取的不同耕种行为的直接结果和体现.本文试借助分析影响农户耕种行为的相关因素来探讨其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利用Eviews 6.0统计软件,综合应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以湖北省为例,剖析耕地集约利用与其影响因素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效应.研究表明:在长期,户均农业劳动力人数、农业比较收入和耕地的产权保障对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存在正向影响,其增加1个百分点,将导致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分别提高0.166、0.430和0.035个百分点;农民家庭人均农业生产支出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存在负向影响,其增加1个百分点,将导致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分别下降0.004和0.008个百分点.而在短期,各影响因素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作用方向相同而作用力大小不同.户均农业劳动力人数和农业比较收入对耕地集约利用的作用程度在短期与在长期是相似的;但耕地的产权保障和农业生产成本的变化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却更多体现在长期.因此,立足于稳定产权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农业政策导向更有利于在长期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14.
长江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库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与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同样引人关注。三峡库区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整个长江上游地区的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库区百万移民的生计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基于区域经济理论,运用SWOT方法对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通过库区经济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因素的客观分析,结果发现,特色生态农业、沿江旅游、物流业将成为库区产业的优先发展方向,与民生相关的移民安稳致富、城乡统筹发展等政策则成为库区经济战略的重要选择。旨在进一步整合库区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整体经济实力,为库区制定具针对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15.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期库区干流水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三峡库区蓄水前后(1998~2009年)干流水质的变化及原因。结果表明,同蓄水前相比,蓄水后库区干流水质变好,库区干流断面月度达标率均值由蓄水前的623%变为蓄水后的783%,库区干流超标污染物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等。蓄水后水质时空分布出现新的特点,近坝水体悬浮物、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等可吸附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蓄水后年内悬浮物及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铅浓度仍然是丰水期>平、枯水期,但近坝水体不同水期间浓度差别比蓄水前明显减小。蓄水后,库区干流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浓度整体上表现为从库尾至库首沿程下降,尤以丰水期沿程下降最为突出。浑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铅浓度以上变化特征主要缘于库区水位抬高后,流速减小导致的澄清作用,即高锰酸盐指数所代表污染物、磷、铅等随泥沙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沉降。蓄水前后清样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未发生明显变化,156 m蓄水后至今,清样铅浓度明显低于蓄水前。  相似文献   
416.
目的 提高压气机叶片有机涂层的耐冲刷和防腐性能.方法 以氨基改性环氧树脂为粘接剂,通过加入高硬度Al2O3填料以及其他着色、防锈颜料,并充分分散,制备一种具有耐冲刷防腐功能的有机涂层.通过摆杆硬度测试、磨耗测试、冲刷测试、腐蚀测试及其他力学性能测试,对耐冲刷防腐有机涂层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对比高硬度Al2O3填料含量对...  相似文献   
417.
利用实验室周期浸润加速腐蚀试验来研究不同Si含量的试验钢的平均腐蚀速率.测定试验钢带锈试样的阳极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从失重和电化学角度来评价试验钢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Si含量的增加,试验钢平均腐蚀速率增加,阳极极化电流增大,锈层电阻变小,试验钢锈层的保护能力变弱,说明Si的添加对试验钢耐工业大气腐蚀性能有恶化作用.  相似文献   
418.
聚能药包在岩石控制爆破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能爆破技术是岩石控制爆破技术中有待开发的领域。根据爆炸力学、岩石断裂力学理论,从当前控制爆破面临的问题入手,对线性聚能药包(Linear shaped charge)在岩石定向断裂爆破中裂纹的产生、扩展以及主要爆破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利用自制线性聚能药包在巷道掘进中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是聚能药包形成的巷道轮廓外爆震裂隙不明显,巷道断面平整,凹凸量不超过50mm,眼痕率高达96%以上,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这些均表明聚能爆破是一种理想的定向断裂控制爆破技术。  相似文献   
419.
成都市城区大气细颗粒物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成都市城区大气细颗粒物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在成都市城区四季采集PM2.5有效样品共计102个,测得颗粒物质量浓度以及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NH4+、Ca2+、Na+、Mg2+、K+、F-、NO3-、SO42-、Cl-),并分析其浓度变化特征,重点关注二次无机离子的污染特征及形成影响.结果表明,成都市城区水溶性离子与...  相似文献   
420.
Leachate levels are important to landfill stability and safety. High leachate or water levels often lead to landfill instability, which can cause accidents. Here a case study of a landfill located in a humid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is presented. Leachate distribution and quality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effect of leachate level on waste-mass stability was assessed. Boreholes were drilled in the field, samples were analyzed in the laboratory, and a simulation was performed. In addition,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landfill was evaluated. The leachate level in the landfill was 9–19 m,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top of the dam crest (8–20 m). Leachate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1/4 of the total landfill storage capacity. The contaminant concentration of the leachate samples collected directly from the waste body was very high, with large variation among the samples. The mean concentrations of NH3–N, BOD, and COD from the waste body were 5404, 14,136, and 22,691 mg/L, nearly 2.7, 2.4, and 1.8 times the mean concentrations in the leachate pond, respectively. Three series of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were used in a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and a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factor of safety (Fs).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Fs could be affected by potential anisotropy in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waste. The minimum values of Fs corresponding to series I were 1.84 and 1.17 for units ? and II, respectively. The Fs value of unit II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safe design value (1.25). In addition, Fs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the normalized height of the leachate level, h/H, where h is the height of the leachate mound and H is the maximum thickness of the landfill. If the h/H values of units I and II are kept below 50% and 40%, respectively, a safe design value of 1.25 for Fs can be guaranteed. Therefore, some measures to prevent risk should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