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76篇 |
免费 | 1838篇 |
国内免费 | 114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24篇 |
废物处理 | 58篇 |
环保管理 | 386篇 |
综合类 | 3941篇 |
基础理论 | 920篇 |
污染及防治 | 399篇 |
评价与监测 | 388篇 |
社会与环境 | 353篇 |
灾害及防治 | 18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75篇 |
2023年 | 243篇 |
2022年 | 404篇 |
2021年 | 400篇 |
2020年 | 421篇 |
2019年 | 340篇 |
2018年 | 327篇 |
2017年 | 389篇 |
2016年 | 313篇 |
2015年 | 342篇 |
2014年 | 301篇 |
2013年 | 407篇 |
2012年 | 449篇 |
2011年 | 410篇 |
2010年 | 354篇 |
2009年 | 328篇 |
2008年 | 296篇 |
2007年 | 348篇 |
2006年 | 347篇 |
2005年 | 272篇 |
2004年 | 183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黄孢原毛平革菌固态发酵产漆酶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黄孢原毛平革菌(BKMF-1767)利用香蕉皮和玉米棒为发酵底物产胞外漆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香蕉皮与玉米棒混合比例为1∶2、诱导剂CuSO4为0.4 mmol/L时,能获得最高漆酶酶活12.68 U/g.利用固态发酵所获得的粗漆酶液,进行了降解五氯酚的试验.在没有氧化还原介体时粗漆酶液能降解PCP,粗酶液中加入5 mmol/L氧化还原介体(ABTS)能获得更高的降解率,反应6 h分别为37.8%和97%.将粗漆酶液用(NH4)2SO4盐析纯化,用提纯后漆酶降解PCP,6 h后降解率为81.8%. 相似文献
232.
利用2009—2014年长湖5个水质监测点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法分析了长湖水质的时间变化规律,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流域水污染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长湖水污染物质量浓度季节变化明显,COD、TN、NH3-N均为7、9月较低,1、3月较高,丰水期水质好于枯水期。入湖地区TP质量浓度7月达最高值,且7月份入湖地区的桥河口、关沮口的NH3-N、TN含量稍高于5月。空间上,西北部入湖地区水质劣于湖心及东南部出湖地区。工业、生活等点源污水,以耕地为主的农业非点源以及天然降水量和径流量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入湖排污量、降水量和径流量与长湖水质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233.
光电协同催化氧化苯甲酸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自制的光电协同催化氧化反应器中,对苯甲酸溶液进行了光电协同催化氧化处理研究,考察了阳极偏电压、反应氛围和制备光阳极所用基材对苯甲酸降解效率的影响,并比较了光电协同催化氧化与光解、光催化氧化和电解处理对苯甲酸去除率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h的处理,光电协同催化氧化对苯甲酸的去除率可达85%以上,远远高于光解、光催化氧化和电解处理对苯甲酸的去除率(依次为48%、30%和约0%),具有明显的光电协同作用;工作电极与对电极采用内外同心圆柱形的布置方式;在通入高纯氮的条件下,TiO2/Ti板光阳极对苯甲酸的去除率在1h时可达98%,优于TiO2/Al板光阳极在仆时对苯甲酸85%的去除率;在通入纯氧的条件下,TiO2/Ti板光阳极和TiO2/Al板光阳极经过1h对苯甲酸的去除率均接近100%. 相似文献
234.
235.
余民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5,(4):57-59
针对一起 330 MW 火电机组发变组出口断路器在无任何保护动作情况下的跳闸故障,采用逐步排查法,通过现场模拟实验,找出了故障的原因,提出有效解决办法并制定了防范措施。应用结果表明:改进措施消除了机组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了机组的长周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36.
通过对比研究典型有害微藻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 Ehrenberg)自然消亡(A1组)及改性黏土絮凝(A2组)两种体系,考察两体系中氮、磷等主要水质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改性黏土能有效去除P. micans并影响其后期生长状态,0.4g/L改性黏土添加3.5h后去除率可达60%以上,且藻密度无二次增长.改性黏土絮凝藻华过程中能有效去除水体营养元素, A2组DIP和DIN较A1组分别降低85%和35%.另外,添加改性黏土对水体有机氮、磷影响值得关注,第33d A2组TON和TOP较A1组分别减少约120, 6μmol/L. 改性黏土对有机氮、磷存在一定的埋存保护作用,通过吸附絮凝、螯合等作用使有机氮、磷脱离水体系统,而自然消亡体系中的微藻消亡后将通过分解、矿化等过程快速进入水体参与再循环.该研究系统阐述了改性黏土絮凝P. micans对水体营养环境的影响,以期为现场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37.
超声处理对剩余污泥的粒径和溶出物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了有效地发挥微型动物摄食对剩余污泥的减量作用,研究了超声声能密度和超声时间对剩余污泥的粒径和溶出物(蛋白质、多糖、DNA、COD及BOD)溶出的影响.在脉冲比2:1和超声时间10min的条件下,声能密度为0.2W·mL-1时出现一个污泥粒径变化的转折点,当小于转折点时污泥粒径随声能密度增加明显下降,而当大于转折点时污泥粒径几乎不受声能密度影响.在脉冲比2:1和声能密度0.8W·mL-1的条件下,超声时间5min是个转折点.上清液中溶出物的浓度随超声波声能密度或超声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各溶出物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溶出物指标中蛋白质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污泥破解状态.为了得到既能使污泥粒径变小到微型动物可摄食的程度又能使污泥中溶出物的溶出量最少的效果,建议声能密度或超声时间取上述转折点为限值.个数平均粒径(Dn)和重量平均粒径(Dw)分别反映了污泥的几何粒径变化和溶出物的溶出状况,因此,在超声破解污泥-微型动物摄食污泥的污泥减量工艺中可通过Dn和Dw的并用来决定剩余污泥超声处理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38.
兰州市大气中苯并(a)芘与儿童尿中1-羟基芘的分析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兰州市不同区域空气中苯并(a)芘和儿童尿液中1-羟基芘同步采样,分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区域苯并(a)芘浓度有显著差别,研究区日均浓度约为对照区日均浓度的两倍.冬季大气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夏季,其中研究区冬季均值约为夏季的26.46倍,对照区冬季均值约为夏季的29.41倍.儿童尿中1-羟基芘的浓度与空气中苯并(a)芘的浓度呈一致的变化,冬季研究区儿童尿中1-羟基芘的均值为0.86μmol·(mol肌酐)-1,对照区为0.63μmol·(mol肌酐)-1.冬季研究区儿童的终生超额危险度最高,达到2.32×10-4,接近不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239.
活性炭纤维对水中酚类化合物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研究了活性炭纤维(actived carbon fiber,ACF)对模拟废水中苯酚、对氯苯酚、对硝基苯酚的吸附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ACF的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试验,采用吸附热力学探讨了ACF对苯酚、对氯苯酚、对硝基苯酚模拟废水的机制,计算了有关的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ACF对它们的吸附速率很快,在酸性条件下吸附效果较好,相同条件下,去除率是苯酚(87%)<对氯苯酚(96%)<对硝基苯酚(99%).ACF对这3种物质的吸附都是自发的放热反应,属于物理吸附.吸附等温线能用Dubinin-Radushkevieh方程较好地拟合. 相似文献
240.
用光、电镜方法研究了日本鬼(鱼由)背鳍棘中Ⅰ型毒腺细胞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位于背鳍棘两侧纵沟内的毒腺组织周围有较致密的结缔组织的鞘膜包绕,该鞘膜钝性剥离后可见内面光滑,有Ⅰ型和Ⅱ型毒腺细胞的痕迹.而毒腺组织内下侧与毒棘的骨组织相连处结缔组织疏松,有许多小的梭形细胞;在梭形细胞之间及周围有新形成的幼稚腺细胞,其组织结构类似Ⅰ型毒腺细胞.透射电镜下可见该区域的结缔组织中除结缔组织的细胞及纤维成分以外,有许多大小不同的细胞,细胞单核,胞质内各种细胞器(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等)发达.在不同的细胞内有形态和数量不同的类似溶酶体样物质,其内涵物类似Ⅰ型毒腺细胞胞质结构.推测毒腺组织内的毒腺细胞的发生与腺体下内侧的结缔组织内的梭形细胞有关,Ⅰ型细胞由幼稚细胞发育而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