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3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666篇
安全科学   434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159篇
综合类   1605篇
基础理论   308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111篇
社会与环境   150篇
灾害及防治   10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假单胞茵胞内酶粗提液对藻毒素MCLR的降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比研究了假单胞菌M-6及其细胞内外提取液对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细胞外提取液对藻毒素没有降解作用,胞内酶粗提液能在24h内降解MCLR,日均MCLR降解率是纯菌株M-6的4.7倍.进而研究了酶蛋白浓度、底物MCLR浓度、pH值及环境温度对胞内酶粗提液降解藻毒素效率的影响.当MCLR浓度为15.0mg·l~(-1)时,MCLR适宜的酶促降解反应条件为:酶蛋白浓度280mg·l~(-1),温度为30℃,反应pH值为7.0.MCLR液相色谱结构变化图表明,至少有3种酶参与了胞内酶粗提液降解MCLR的分子过程.  相似文献   
992.
以二乙醇胺和聚琥珀酰亚胺为原料,在水体系下,合成了一种含双羟基的聚天冬氨酸衍生物(DHPAP),产物用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在不同水质条件下DHPAP对Ca3(PO4)2的阻垢性能,并与以乙醇胺改性的单羟基聚天冬氨酸衍生物(HPAP)和聚天冬氨酸(PASP)进行比较,此外,研究了水体系中[Ca2+]、[PO43-]、温度和pH值对聚合物阻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HPAP对Ca3(PO4)2的阻垢性能优异,在用量为16 nag·1-1时,DHPAP对Ca3(PO4)2的阻垢率达到92.18%,而HPAP和PASP对Ca3(PO4)2的阻垢率则分别为67.09%和25.65%,DHPAP对Ca3(PO4)2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PASP和HPAP,DHPAP.  相似文献   
993.
钛磁铁矿异相Fenton法对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紫外可见光谱、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和13C核磁共振谱以及水相中溶解性有机碳和固相上元素碳分析等技术对钛磁铁矿异相Fenton法脱色业甲基蓝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钛磁铁矿异相Fenton法对亚甲基蓝的脱色速率远高于磁铁矿;在钛磁铁矿异相Fenton法脱色亚甲基蓝过程中,脱除的亚甲基蓝都已被降解,且钛磁铁矿没有发生相变;虽然钛磁铁矿异相Fenton法不能使亚甲基蓝矿化,但亚甲基蓝结构中的苯环已经被打开.  相似文献   
994.
细胞色素P450酶(P450)的分子改造及其催化的生物转化是当前的两个研究热点.本研究以扩展P450 2A6的底物适应性为目标,通过尝试对P450 2A6酶进行N-端修饰提高表达量、筛选随机突变库以及点突变改变活性位点重要氨基酸残基等手段,在两个随机突变体中未筛选到功能突变体,但通过点突变重要氨基酸残基获得了新的突变体P450 2A6 (N297Q/I300A).该突变体具有比野生型和已报道的其它突变体更广泛的底物适应性,能够催化氧化大位阻底物6-苄氧基吲哚(6-OBzl-indole)生成蓝绿色物质.该物质经质谱测定为靛蓝类二聚体化合物.实验表明,其中两个氨基酸残基的变化都是关键突变,此结果与最新的P450 2A6突变体晶体结构研究相符.计算机模拟显示,I300A突变导致活性口袋在铁卟啉环的垂直和水平方向都增大,使其能接纳在两个方向都有位阻的底物;而297位的天冬酰胺是一个功能保守的残基,N297Q的变化可能与氢键等弱作用有关.图4表1参29  相似文献   
995.
闽南山区连续年龄序列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闽南山区连续年龄序列(2 a、3 a、4 a、5 a、6 a)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xE.grandis)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及氮、磷、钾含量进行了分析,以评价土壤养分随林分年龄的变化动态.土壤有机碳、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均表现出随林分年龄增加而增加,到4 a生时达到最大,随后则呈下降趋势,6 a生时下降到最低值.速效钾含量则随林分年龄增加逐步下降,6 a生林分0~20 cm、20~40 cm和40~60 cm这3个土层速效钾含量分别比2 a生下降了53.2%、44.4%和55.2%;土壤全钾含量也表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所有年龄林分的土壤有机碳、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而土壤伞钾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因此,在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定期增施钾肥,适时施用有机肥及氮、磷肥,以控制地力衰退.图4表2参24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提高能源回收效率,采用大米、土豆、生菜、瘦肉、花生油和榕树叶作为实验原料,模拟有机垃圾中普遍存在的淀粉、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纤维类成分,进行厌氧发酵产氢以及对其剩余物厌氧发酵产甲烷.结果表明.在厌氧发酵产氢阶段,整个过程没有甲烷生成,大米、土豆、生菜、瘦肉、花生油和榕树叶的氢气产率分别为125、103、35、0、5和0 mL g-1(VS),能源回收效率分别为7.9%、6.8%、1.9%、0、0.1%和0.大米、土豆和生菜的氢气浓度分别为34%~59%、41%~56%和37%~70%,整个产氢阶段没有甲烷生成.在厌氧发酵产甲烷阶段,上述原料的甲烷产率分别为232、237、148、278、866和50 mL g-1(VS),生物气中甲烷含量分别为42%~70%、57%~71%、73%~77%、59%~73%、68%~80%和54%~74%.厌氧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整个过程上述原料的能源回收效率分别为56.3%、58.4%、28.8%、39.2%、81.2%和8.8%,总COD去除率分别为72.30%、81.70%、32.63%、47.59%、97.46%和11.29%.图4表5参35  相似文献   
997.
秸秆的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发酵产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比较研究了化学预处理、生物预处理以及化学与生物结合预处理方法对秸秆发酵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可以将秸秆中相当一部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水解生成还原糖,其中1%H2SO4对秸秆的水解效果最好,50 g秸秆水解可产生16.05 g还原糖;经过NaOH和生物结合预处理后的秸秆发酵产氢效果最好,其产氢能力为21.04 mL g-1,是未经预处理秸秆的75倍;最高氢气浓度为57.3%,是未经预处理秸秆的96倍;其产氢的最适pH为4.5~6.0,最佳底物浓度为45~55 g L-1;其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FAs)以乙酸和丁酸为主.图4表4参15  相似文献   
998.
植物表面蜡质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表面蜡质的最初角色是防止植株体内水分的散失和外界水分的进入,其分布的部位、化学成分和结构的复杂性与复杂的生态角色相对应.植物表面蜡质的物理化学特性能够抵抗各种各样生物与非生物侵害,这些侵害包括真菌病害、植食性昆虫、太阳射线、冻结温度等.植物表面蜡质还是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捕食者和寄生者相互作用的竞技场,其特有的化学成分和形态学特征赋予它特有的生态机能,这些机能之一便是植物与植食性昆虫之间相互作用的媒介.植物表面蜡质的物理结构和数量能够影响植食性昆虫的附着和移动.表面蜡质可通过影响天敌对植食性害虫的捕食,从而间接影响植食性害虫的行为.表面蜡质提取物和单一的蜡质成分能够刺激或者抑制植食性昆虫产卵、活动和取食.烷烃、蜡酯、游离脂肪醇和酸等脂肪族化合物是表面蜡质的主要成分,在植食性昆虫选择寄主植物中,长链脂肪族化合物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芳香族化合物也影响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植食性昆虫较少在光滑蜡质少表现型的作物上取食,在光滑蜡质少表现型的作物上,表面蜡质的数量少,化学组分和形态学特征也不同.研究光滑蜡质少作物抗虫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助于阐明植物表面蜡质在植物与昆虫之间所起的作用.表面蜡质的理化特性能够改变害虫与寄主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农业影响,已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99.
以15个云南粳稻育成品种(Oryza sativa L.)为试验材料,研究异地栽培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粳稻在温度相对较高的韩国水原种植,其粒长、粒宽、垩白粒率、精米白度、味度值、最高黏度值、崩解值极显著增加,长宽比、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消减值和到达最高黏度时间极显著降低,而最低黏度值、最终黏度值和起浆温度不因栽培环境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品质性状对栽培环境的反应不仅与具体的品质性状有关,也与品种密切相关.对环境反应最敏感的品质性状是垩白粒率,环境反应指数变幅为100.3%~2 077.8%,平均值为318.9%,变异系数为204.7%.其次依次是崩解值、消减值和精米白度,环境反应指数分别为202.8%、47.5%和123.1%,对环境反应最迟钝的品质性状是起浆温度和粒长.环境反应指数分别为100.2%和97.3%,其余性状对环境反应较敏感.最低黏度和最终黏度值对环境反应在品种问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品种在韩国水原种植这两项特征值增加,有的品种则降低.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收集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的空气质量日数据,选择PM2.5、PM10、NO2和O3为空气质量代表指标,采用固定效应计量模型,分析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特征.结果发现,与无应急响应等级时期相比,各应急响应等级下PM2.5、PM10和NO2浓度下降幅度范围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