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8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777篇
安全科学   430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161篇
综合类   1661篇
基础理论   309篇
污染及防治   167篇
评价与监测   112篇
社会与环境   150篇
灾害及防治   10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近来国内外连续发生重大污染事件,尤其国外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法律处理结果引人关注。案例对比分析表明,在对环境污染的执法处罚方面,我国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包括:国内处罚标准偏低,国外重罚趋势形成;国内污染损失难定,国外评估制度完善;国内企业违法成本偏低,国外政府出面进行索赔。因此,我国应当通过对污染企业实施司法赔偿来强化环境法制权威:一是靠赔偿提高违法成本;二是靠诉讼树立法制权威;三是靠政府索赔生态环境损害。  相似文献   
962.
采用粉煤灰基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印染废水。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O3输出体积分数、催化剂的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O3输出体积分数>pH值>催化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在最佳反应条件下:O3的输出体积分数为40%(即质量浓度为9.22 mg/L),催化剂的投加量为4 g,pH值为6.5,反应时间为60 min;COD的去除率能从单独臭氧氧化的41.44%提高到73.87%,色度去除率也能达到98%。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印染废水的回用要求。  相似文献   
963.
生物固氮有助于植物对土壤中有效氮的利用,减少农业生态系统中无机氮肥的使用.生物炭可以通过其特殊物理结构调节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微生物的丰度和活性,然而关于生物炭对水稻土生物固氮方面的研究并未深入了解.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施磷钾肥对照(CK)、当地常规施肥处理(CON)和常规处理配施20 t·hm-2生物炭(B),采用qPCR和高通量测序分析固氮基因(nifH)的丰度和群落结构变化,探讨生物炭添加对琼北地区双季稻田土壤固氮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CK和CON处理,添加生物炭提高了土壤pH和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以及作物产量.同时nifH基因丰度与土壤pH和SOC呈显著正相关.与CK处理相比,添加生物炭处理增加了nifH基因丰度以及显著改变了早稻季土壤固氮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常规施肥处理减少了nifH基因丰度而对固氮微生物群落影响相对较小.施用生物炭使固氮微生物群落优势属发生了变化,地杆菌属(Geobacter)、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厌氧粘细菌属(Anaeromyxobacter)和铁氧化细菌属(Sideroxydans)等是所有处理中的优势菌属.相比CK处理,生物炭处理显著增加了嗜糖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而常规施肥处理增加了地杆菌属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具有一定的减肥潜力,为减少琼北地区稻田氮肥施用,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4.
袁东星  黄勇明  王婷 《环境科学》2022,43(11):4822-4834
海洋现场观测是获取海洋环境研究数据的重要途径.鉴于海洋的现场环境严酷复杂,以及采集、储存和运输海水样品的困难,海洋化学参数的现场和原位检测一直为海洋学家所追求,成为海水分析技术的研究热点.通过综述近年来海水痕量营养盐和重要痕量金属的分子光谱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从灵敏度和测定范围等方面,总结痕量营养盐(活性磷、亚硝氮、硝氮、铵态氮)和痕量金属(铁、锰、铜、铝)的分析技术,侧重于现场和原位测定方法,聚焦于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化学发光法等适用于海洋现场的光学检测方法的研究情况,同时展示这些方法及相应仪器在岸基实验室、船基实验室、海洋走航分析以及原位长期观测中的应用实例;并对现存的关键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对本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65.
电化学处理改善剩余污泥脱水性能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毛细吸水时间(CST)作为衡量污泥脱水性能的指标,采用铱/二氧化钌电极板为阳极、钛/二氧化钌网状极板为阴极,对剩余污泥进行电化学处理,考察了电压、处理时间等因素对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压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较大,当电压为30V、极板间距为4cm、搅拌速率为100r.min-1、处理30min条件下污泥调理...  相似文献   
966.
气象灾害对天水苹果生产影响的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得出影响天水苹果正常生长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是前秋9月大气干旱、冬季12-2月暖冬高温、苹果花期4月下旬高温干旱和春季4月下旬低温危害。各灾害发生频率在53﹪~70﹪之间,以前秋9月干旱最多,春季4月下旬低温危害最少;前秋9月大气干旱以中-大灾为主;其他灾害均以轻、中灾最多,大灾居次;各种灾害因子重灾年份最少,仅在6﹪~15﹪之间。农业气象灾害综合评估除轻灾评估准确率略低为89﹪外,中-重灾评估准确率均达100﹪,灾害评估效果比较理想,对农业防灾减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7.
持续淹水治理互花米草技术对盐沼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曦  张利权  袁琳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5):1093-1100
为了研究持续淹水治理互花米草技术对盐沼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应用化学分析测定方法跟踪监测了崇明东滩治理互花米草示范样地内水淹控制样区的土壤有机质、pH值、氯离子、重碳酸根、钙离子、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量随持续淹水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淹水时间的延长,盐沼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而盐沼土壤pH值、氯离子、重碳酸根、钙离子、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量升高.除了氯离子和重碳酸根外,其他指标在0~15cm和15~30cm土壤层间的含量略有差异,但变化趋势相同.长期淹水造成的厌氧环境对盐沼土壤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持续淹水时间越长,对盐沼土壤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大.因此,应用持续淹水技术治理互花米草时,应尽可能减少持续淹水时间,以便在迅速、有效控制互花米草后为受损湿地的修复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968.
介绍了玻璃电极法测定溶液中pH值的原理和详细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969.
近年来,城市高风险工业行业引发的环境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开展城市环境风险源分级是完善城市环境应急管理体系、保障城市环境安全的重要内容。从环境风险系统理论出发,综合考虑风险源固有属性、风险释放与控制水平、环境保护目标,构建了基于环境风险物质数量、生产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技术水平、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的分级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环境风险源分级矩阵表征方法。将城市环境风险源划分为重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3个等级。选择上海市开展了案例应用研究,对上海市17个区县的882家重点企业进行了环境风险源识别和分级,共确定重大风险企业151家,占总数的17.1%;一般风险企业161家,占总数的18.3%。对金山区、宝山区、闵行区几个重点区域提出了风险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70.
对南四湖湖区及其主要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金属元素质量分数进行了测试分析. 结果表明,14种金属元素可分为3类组合:Ca和Sr为第Ⅰ组元素;Al,Fe,Na,K,Mg,Ni,V和Ti为第Ⅱ组元素;第Ⅲ组元素包括Zn,Cr,Cu和Pb. 其中,第Ⅰ组元素在独山湖区及微山湖区质量分数较高,与第Ⅱ组元素变化趋势相反,这2组元素主要为流域自然来源;第Ⅲ组元素在老运河、白马河上游、洸府河下游及入湖口沉积物中质量分数较高,可能受到人为污染的影响. 此外,其他表层沉积物中第Ⅱ组元素与第Ⅲ组元素质量分数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选取流域非耕作土壤样品作为背景,采用参比元素校正及沉积物富集系数法,对Zn,Cr,Cu和Pb等重金属元素的人为污染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 结果显示:老运河沉积物中Cr和Pb的富集系数为3.7和3.9,具有中等程度的人为污染特征.Cu和Zn的富集系数达到16.6和22.0,具备重或严重的人为污染特征.Zn和Cu在洸府河下游及入湖口、白马河上游沉积物中的富集系数为2.0~7.1,具有中等或较重的人为污染特征.其余表层沉积物中Zn,Cr,Cu和Pb的富集系数均低于2.0,基本未受到人为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