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291篇
安全科学   100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578篇
基础理论   112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Taste and odor (T/O) in drinking water often cause consumer complaints and are thus regulated in many countries. However, people in different regions may exhibit different sensitivities toward WO. This study proposed a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regional drinking water odorant regulation goals (ORGs) based on the odor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odor sensitivity to 2-methylisobomeol (2-MIB) by the local population in Beijing, China was revealed by using a normal distribution function/model to describe the odor complaint response to a 2-MIB episode in 2005, and a 2-MIB concentration of 12.9 ng/L and FPA (flavor profile analysis) intensity of 2.5 was found to be the critical point to cause odor complaints. Thus the Beijing ORG for 2-MIB was determined to be 12.9 ng/L.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local FPA panel can represent the local population in terms of sensitivity to odor, and that the critical FPA intensity causing odor complaints was 2.5, this study tried to determine the ORGs for seven other cities of China by performing FPA tests using an FPA panel from the corresponding city. ORG values between 12.9 and 31.6 ng/L were determined, showing that a unified ORG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drinking water odor regulations. This study presents a novel approach for setting drinking water odor regulations.  相似文献   
32.
本文收集西安市2013年环境监测站发布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及环境空气状况与监测月报资料,对空气质量等级、AQI变化情况、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及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浓度比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2013空气质量二级以上的达标率为37.8%,年均AQI值为151,SO2、NO2、PM10和PM2.5的月监测浓度变化趋势无显著意义,采暖期平均浓度均显著高于非采暖期平均浓度,PM2.5采暖期均值是非采暖期均值的3.09倍.由此可见控制SO2、NO2、PM10和PM2.5的排放是改善西安市空气质量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33.
宁夏南部山区新修水平梯田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宁南山区新修水平梯田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持续衰退的问题,从梯田培肥技术、耕作技术和管理措施3个方面研究总结了宁南山区新修水平梯田耕地质量提升关键技术,为提高宁南山区新修水平梯田生产力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4.
论述了循环经济法制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再生水为例,指出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化发展潜力巨大,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对发展我国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宁夏灵武市庙梁子沟流域把沙漠化治理与经济产业开发相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外围草方格固沙,四周乔木林防风,核心发展经济产业"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五位一体"的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和"水保搭台、政府导演、各部门协助、全社会参与同唱一台戏"的运行管理模式,在宁夏风沙区及周边同类型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开发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6.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调查,江西省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主要是降雨,因此,通过总结前人关于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应用降雨资料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报预警的预警流程,并建立预警及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空间数据库引擎技术管理海量滑坡、地质、地貌、降雨等数据及地质灾害的文档等资料。系统基于WebGIS技术,实现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图的发布、信息查询、空间定位、空间叠加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反馈等功能。  相似文献   
37.
山东省主要河流中抗生素污染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山东省境内四大流域主要河流中抗生素污染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涉及我国用量最大的6类共20种抗生素。结果表明:20种抗生素均有检出,且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整体检出浓度较高。就流域而言,半岛诸河流域抗生素污染较小,平均总质量浓度61.4 ng/L;海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相对较为严重,平均总质量浓度分别为232、175、118 ng/L。抗生素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检出浓度较高的点位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区下游,抗生素污染与周边生活污水、养殖企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密切相关,而且抗生素组成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38.
植被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核心内容之一。利用CASA模型估算了2000~2015年江汉平原植被NPP,并利用线性回归与逐像元相关性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江汉平原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16年来江汉平原植被NPP的年总量在25.43~29.76 TgC之间,呈波动增加趋势;(2)江汉平原NPP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不均匀特征,形成一系列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符合“丘陵-平原-河流-城市”的衰减趋势;(3)江汉平原NPP与年降水量、年均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83 7和0.498 5;经显著性检验可知,江汉平原NPP的产量与年降水量相关性较弱,而与年均温则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4)植被NPP与年降水量、年均温呈正相关的像元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69.19%和83.41%,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腹部的农耕区域,说明江汉平原农耕区NPP的产量对年降水量与年均温的依赖性较强。  相似文献   
39.
分析了电石法生产PVC项目危险废物产生的节点和产生方式,归纳了电石法PVC生产项目运行期间危险废物产生的重点类型、主要方式、关键节点及基本规律,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
以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混合原料,研究了混合原料的不同配比对厌氧发酵过程及产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生活垃圾与剩余污泥以挥发性固体(VS)质量比为2∶1混合后,厌氧发酵效果最好,累计产气量最高,达到8 721mL,发酵后的总固体(TS)、VS、COD去除率分别达43.65%、35.98%、47.88%;各实验组在发酵过程中的pH、氨氮浓度和碱度均在合理范围内,未对厌氧发酵反应造成影响;以适当配比的城市生活垃圾和剩余污泥为混合原料,进行中温联合厌氧发酵是可行的,联合厌氧发酵可以弥补单一原料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厌氧发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