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7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567篇
安全科学   122篇
废物处理   79篇
环保管理   94篇
综合类   946篇
基础理论   16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42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69篇
灾害及防治   6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IB族元素的系列金属基海泡石,用气相色谱等手段对制得的金属基海泡石对NO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并且对灼烧温度、金属负载量、分散度和压力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酸改性、负载金属后的海泡石对NO的吸附能力比原矿有很大的提高;选择出Cu/海泡石的最佳灼烧温度为300℃,最佳Cu负载量为5%;并证明在实验条件下Cu/海泡石上的NO吸附符合经验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952.
应用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 B-IBI)评价河流健康已成为河流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方法。根据2010年5月对浑河流域62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调查数据,基于采样点的水质等级、栖息地质量综合评估指数、人类干扰强度和河岸土地利用评估等标准,选择同属于辽河水系的太子河流域的8个采样点作为参照点,构建浑河流域B-IBI生物完整性指数。通过对34个生物参数的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分析以及相关性检验,最终确定浑河流域B-IBI生物完整性指数由总分类单元数、EPT(蜉蝣目Ephemeroptera、襀翅目Plecoptera、毛翅目Trichoptera)相对丰度、耐污类群相对丰度、最优势类群分类单元数、直接收集者相对丰度以及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6个参数构成。根据各参数值随干扰增强的变化趋势,采用比值法计算各指标的分值和评价标准。结果表明:浑河流域B-IBI平均得分为2.56,河流健康状态处于一般状态;62个采样点中,9个处于健康状态,13个处于亚健康状态、22个处于一般状态、10个处于差状态,8个处于极差状态;从流域空间尺度上来看,河流健康状态从上游区到下游区逐渐变差。相关性分析表明,B-IBI与水温、电导、溶解性固体总量、硝酸盐、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等水环境指标呈现显著负相关,表明B-IBI指数对于水质污染具有较好的指示性作用。综上所述,浑河流域由于受城市工业区的分布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上游区河流生物完整性较好、中下游底栖动物群落呈现出明显的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953.
采用混凝-催化氧化组合工艺预处理氨基C酸生产废水,考察了混凝剂加入量、废水pH、氧化剂加入量、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次数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混凝-催化氧化法预处理氨基C酸生产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质量分数为10%的FeSO4溶液作混凝剂,加入量为250InL/L;质量分数为1%的ClO2溶液作氧化剂,加入量为75mL/L;Ni/AC作催化剂,加入量为40g/L;废水pH为3.2;催化氧化反应时间为60min。在该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78.4%,BOD,/COD由原来的0.076提高到0.292,可生化性得到明显改善。Ni/AC催化剂连续使用7次后仍保持稳定的催化活性。经济性初步分析表明,1t废水的处理成本约为16元。  相似文献   
954.
在不同pH值、Fe2+浓度和过硫酸氢钾复合盐(PMS)浓度下,探究降解萘普生(NPX)的最佳条件,并通过分批投加Fe2+和改变投加顺序的方式,提高降解NPX的效率.结果表明,NPX在pH=3的条件下,降解效果最好;Fe2+浓度改变时,PMS/ Fe2+/NPX=1/0.75/1条件下,NPX去除率最高;分批投加Fe2+和先投加Fe2+均可大幅提高NPX去除率.缓慢少量的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4·-)更利于处理有机物,Fe2+的浓度则在产生自由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5.
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可有效解决电除尘器振打造成的二次扬尘问题,降低出口粉尘排放浓度,是目前新建和改造电除尘器采用的主流技术之一,尤其对于改造项目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性。清灰刷作为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失效形式和使用寿命的研究非常重要。通过分析实验原理,设计了清灰刷失效形式和寿命的实验方法,搭建了实验装置,设计了清灰刷的测量和评价方法,对清灰刷的压力、倒伏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工具设计,观察了清灰刷的显微结构,对国内某厂家的清灰刷做了初步实验并得到初步的结论,为清灰刷的进一步实验和改进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6.
次氯酸钠降解水中萘普生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了次氯酸钠(NaClO)对萘普生(NPX)的氧化降解效果。分析了次氯酸钠投加量对NPX去除率和体系总有机碳(TOC)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此过程中次氯酸钠投加量与次氯酸钠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PX的降解率随着次氯酸钠投加量增加而增加,直至NPX的降解率达100%。溶液中TOC去除率随NaClO与NPX摩尔比的增大先增加后趋于平缓,最后溶液中TOC去除率稳定在22.5%左右。次氯酸钠的利用效率会随NaClO与NPX摩尔比的增大先增后减,在NaClO与NPX摩尔比为7.5:1时,次氯酸钠的利用效率达最大值。同时研究了不同pH对NPX氧化降解反应的影响,实验显示,溶液处于较低的pH更有利于NPX被氧化降解。最后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医用萘普生胶囊中所添加辅料对NPX的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萘普生医用药品中所添加成分对NPX的氧化降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7.
半干法烧结烟气脱硫灰中含有大量CaSO3,而CaSO3对于脱硫灰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限制了脱硫灰的处理和综合利用。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低温静态氧化改性实验和高温动态焙烧改性实验,在掺加和不掺加催化剂条件下,对含CaSO3的脱硫灰进行了氧化改性研究,并结合热重实验考察了半干法烧结烟气脱硫灰中CaSO3的高温动态氧化改性效果。结果表明,在低温为45、75和90℃时,掺入不同催化剂对半干法烧结烟气脱硫灰中CaSO3进行氧化改性2 h,效果依次为:MnO2 > Fe2O3 > 不掺催化剂 > V2O5,且CaSO3的氧化率均低于2.2%;在不掺催化剂的条件下,在350℃以上焙烧30~60 min,CaSO3的氧化率均可达到85%以上。结合热重分析结果发现,选择合适的焙烧温度和时间对提高CaSO3的氧化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8.
构建以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污泥接种的双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用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EIS)表征了MFC启动阶段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经过3个周期的运行,输出电压稳定,反应器启动成功,启动阶段厌氧-好氧和厌氧-缺氧部分输出电压的最大值分别为175和336 mV。缺氧阴极,厌氧阳极电极生物膜CV检测中出现氧化还原峰,随着启动时间的增加,其峰值电流逐渐增大;而好氧阴极电极生物膜的CV检测结果中未出现明显的氧化还原峰。悬浮污泥的CV检测结果中出现了成对的氧化还原峰,表明生物代谢过程中有电子中介体产生。EIS结果说明电极的欧姆内阻和扩散内阻基本保持不变,极化内阻在不断减小,很好地反映了产电微生物在电极上富集的过程。启动成功后缺氧、厌氧和好氧电极的极化内阻值分别为2.86、2.33和57.64 Ω,好氧阴极极化内阻值较大,表明其电极生物膜催化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959.
广西罗城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以典型壮美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和水体景观为主,辅以地质剖面遗迹景观和地质构造遗迹景观等.介绍了罗城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类型及其分布,并从科学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旅游开发价值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60.
The photochemical behaviors of six non-ortho substituted PCB congeners, i.e., 3,4-DiCB, 3,5-DiCB, 3,3',5-TriCB, 3,4,5-TriCB, 3,3',4,5-TetraCB, and 3,4,4',5-TetraCB, irradiated at 254 nm in alkaline 2-propanol were investigated. Beside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hotodechlorination pathways of these compounds, the presence of photorearrangement was observed in the case of 3, 4-DiCB with its products being identif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echlorination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rearrangement during the process of PCB photo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