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3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795篇
安全科学   245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141篇
综合类   1600篇
基础理论   272篇
污染及防治   94篇
评价与监测   79篇
社会与环境   144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5 毫秒
991.
通过对辽河流域印染行业污染源普查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在确定重点排污河段的基础上,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E-GC-MS)对相关纺织工业园区的废水处理厂出水及受纳水体各断面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海城河是印染企业重点排污河段,其废水和CODCr接受量分别占印染行业总排放废水的51%和40%;在废水处理厂出水中,共检出48种有机污染物,主要为含氮杂环类、胺类、取代苯类和醇类;在海城河各断面均有不同种类的有机污染物被检出,尤其是在海城河下游,含氮杂环类和取代苯类污染物居多。在检出的有机污染物中,有9种是被我国或美国列入优先控制的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对二甲苯、苯胺、对二氯苯、4-硝基甲苯、2,4-二硝基甲苯和萘)。  相似文献   
992.
以磷霉素为唯一碳源,从驯化污泥中纯化筛选出3株降解磷霉素的菌株(F1、F2、F3),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菌属,分析其生长特征;选用生长适应期较短的菌株F3开展不同pH和温度条件下菌株对磷霉素降解性能的研究,并用一级动力学方程对其降解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菌株F1鉴定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菌株F2和F3均鉴定为贪铜菌属(Cupriavidus sp.)。菌株F3对磷霉素的降解性能受温度和pH的影响,在种液接种量为20%、转速为150 r/min、磷霉素浓度为20 mg/L时,菌株F3对磷霉素的最适降解条件:pH为5.0,温度为20 ℃。菌株F3对磷霉素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拟合方程相关系数(R2)>0.88;pH为5.0、温度为20 ℃时,半衰期(t1/2)为31.36 d。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固体进样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土壤中的镉,可以避免传统酸消解预处理过程耗时长、试剂消耗大、操作步骤繁琐等缺点,提升镉的检测效率。通过优化测镉仪的仪器参数,确定了固体进样-电热蒸发-原子吸收法的优化仪器条件。采用优化条件测定了不同浓度的土壤样品,研究了该方法的检出限、正确度、精密度。研究结果表明:镉质量范围为0~200 ng时与峰面积的线性相关系数优于0.999 5,空气流下优化的灰化温度和热解温度均为800 ℃,优化的热解气体氢气流量为300 mL/min,当样品进样量为0.1 g时,检出限为0.009 mg/kg,7次连续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4%~5.0%,加标回收率为96.2%~102.1%,分析时间小于4 min。该方法操作简便,用时短,无需高压气源,可以用于土壤中镉的高效检测。  相似文献   
994.
为深入研究PM2.5和PM10质量浓度异常“倒挂”现象的成因及影响,在苏州市相城区国控点开展比对监测分析,回顾性分析了2016—2020年苏州全部国控点颗粒物浓度数据。苏州市相城区国控点PM2.5浓度的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国控点频繁出现PM2.5浓度高于其他国控点PM2.5浓度和高于该站点PM10浓度(“倒挂”率高达34%)的“双高”现象,PM2.5平均浓度比其他9个国控点高12.5%~37.2%,比位于同一站点的备用监测仪器(“倒挂”率为0)高38.1%。2016—2020年,苏州全部国控点“倒挂”时间的总体趋势都是逐年递增,且集中发生在相对湿度较高的20:00至次日07:00。这5年间各国控点PM2.5浓度异常偏高导致的异常“倒挂”现象对全市年均浓度产生的正误差分别为1.6%、2.8%、6.0%、6.2%和4.1%,基本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苏州PM2.5浓度偏高是由动态加...  相似文献   
995.
溶菌酶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溶菌酶的结构特点、作用机制、提取制备、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做了简要介绍,并探讨了溶菌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沉积物内源磷释放对浅水湖泊水体总磷的影响,以华阳河湖群为对象,根据不同季节全湖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总磷的空间和季节性分布特征;结合沉积物间隙水磷浓度数据,采用浓度梯度扩散模型估算湖泊沉积物内源磷静态释放量;基于2019年在线水质监测站连续数据,分析典型沉积物再悬浮过程内源磷释放对水体总磷贡献及估算其年累积释放量.结果表明:①华阳河湖群现场监测总磷浓度变化范围为0. 014~0. 297 mg/L,龙感湖与黄大湖总磷浓度空间变幅大于泊湖;②典型再悬浮过程中内源磷动态释放对水体总磷的贡献可达75%,华阳河湖群内源磷的年释放量在1. 129×104~1. 684×104t之间;③静态的内源磷年释放量为12. 92 t,仅占动态释放量0. 1%.研究显示:华阳河湖群总磷浓度时空差异较大,内源磷释放对总磷短期波动具有重要作用,静态释放量对全年内源磷释放量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严格控制入湖营养盐通量的同时,恢复草型湖泊生态系统以控制内源释放已成为解决华阳河湖群水环境问题的重要管理决策方向.  相似文献   
997.
为探讨曹妃甸采暖期和非采暖期PM2.5中Cr、Pb、As和Cd元素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以华北理工大学曹妃甸校区为研究地点,于2017年12月—2018年10月采集98份PM2.5样品.利用重量法测定空气中PM2.5浓度,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PM2.5中4种重金属元素(Cr、Pb、As和Cd)的浓度;采用Wilcoxon 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采暖期与非采暖期,以及PM2.5超标日与非超标日各元素含量的差异,利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法比较不同PM2.5浓度分级下4种金属元素浓度差异,用PMF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对4种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及贡献率进行解析,并用美国环境保护局推荐的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曹妃甸采暖期PM2.5及Pb、As和Cd浓度均高于非采暖期,而Cr浓度略低于非采暖期.(2)PM2.5超标日Pb、As和Cd浓度均高于...  相似文献   
998.
比较了柠檬酸钾、酒石酸钾和盐酸萃取对花生粕饼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并对萃取前后花生粕饼中营养元素和粗蛋白浓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萃取时间和萃取剂浓度的增加,花生粕饼中Pb、Zn、Cu和Cd的去除率也逐渐增加;采用0.50%和1.00%的盐酸萃取后,粕饼中的Cd浓度为0.42和0.34 mg/kg;3种萃取剂连续萃取3次后,Zn和Cu的去除率均有较大提升,30 mmol/L酒石酸钾第3次萃取和0.25%盐酸第2次萃取后粕饼中Cd浓度为0.36和0.21 mg/kg,均满足GB 13078—2017《饲料卫生标准》的要求;柠檬酸钾和酒石酸钾在去除重金属的同时,营养元素流失较小,低浓度的盐酸萃取使部分营养元素流失量大,对粗蛋白流失的影响小。综合考虑,低浓度的盐酸可作为花生粕饼中重金属的萃取剂。  相似文献   
999.
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长江流域146个气象站点1960~2005年的逐年气温资料,选用EOF和REOF方法识别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空间变化特征,并对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变化敏感区域进行时间演变分析和突变检测。研究表明: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主要有2种空间振荡型(即全流域气温变化趋向一致型和流域内气温变化存在东西向差异型),3个变化敏感区域(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长江流域南部和金沙江流域)。3个变化敏感区域的年平均气温都在20世纪90年代明显升高,且均在90年代后期呈突变增加,其中金沙江流域升温趋势最为明显,气候倾向率为0.20℃/10a。全流域1991~2005年年平均气温距平空间分布表明,自1991年以来全流域都为升温趋势,其中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和金沙江流域是升温幅度最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00.
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分布的地形分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森林植被GIS数据库和群落调查,对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分布的地形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海拔400~1200 m,随海拔上升和坡度增大,森林覆盖率逐步提高,海拔为400 m以下区间森林覆盖率最低。(2)不同海拔级的优势森林类型分别为灌木林(400 m以下、1 200~1 600 m、1 600~2 000 m和2 000 m以上)、马尾松林(400~800 m和800~1 200 m)。各森林类型分布面积占该类型总面积百分比在不同海拔级上的分布都为单峰型,海拔由低到高出现峰值的森林类型依次为竹林、经济林和柏木林(800 m以下)、暖温性针叶林(1 600 m以下)、针叶混交林和针阔叶混交林(400~1 600 m)、阔叶林(800~2 000 m)、温性针叶林(1 200~2 000 m)。(3)柏木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温性松林、针叶混交林及针阔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坡度低于35°区域,竹林和经济林主要分布在坡度小于25°区域。在坡度低于5°、6°~15°和16°~25°的区域,马尾松面积均最大,在坡度为26°以上的区域,灌木林分布面积均最大。(4)各类植被类型在各个坡向上分布面积变化不大。研究结果为三峡库区生态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