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82篇
  免费   4262篇
  国内免费   7843篇
安全科学   4335篇
废物处理   498篇
环保管理   2268篇
综合类   19889篇
基础理论   359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146篇
评价与监测   1740篇
社会与环境   1835篇
灾害及防治   1083篇
  2024年   237篇
  2023年   661篇
  2022年   1763篇
  2021年   1821篇
  2020年   2235篇
  2019年   1429篇
  2018年   1352篇
  2017年   1525篇
  2016年   1292篇
  2015年   1636篇
  2014年   1502篇
  2013年   1924篇
  2012年   2365篇
  2011年   2294篇
  2010年   2129篇
  2009年   1961篇
  2008年   1826篇
  2007年   1789篇
  2006年   1747篇
  2005年   1291篇
  2004年   929篇
  2003年   645篇
  2002年   590篇
  2001年   475篇
  2000年   431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飞机平台环境数据库及预计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航空行业在使用GJB 150A确定试验条件时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简述了开展飞机平台环境数据库及预计系统建设的必要性。针对飞机平台环境数据特点,阐述了构建飞机平台环境数据库及预计系统的基本思路、实现途径和构建情况,该系统可为预计飞机平台环境试验条件提供技术支持和工具支持。  相似文献   
992.
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光谱法等研究了厦门、漳州两市的9个土壤剖面样品中的Cu、Pb、Zn、Cd、Cr、Ni、Hg和As共8个重金属元素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以及Cu、Pb、Zn三种元素的全量与有效态含量在剖面上的变化特征,探讨了重金属元素垂向变化的环境意义。结果表明部分重金属元素在土壤表层有富集现象和相似的迁移和富集规律;Cu、Pb、Zn三元素的有效态与全量的相关性随着深度而变小,这表明Cu、Pb、Zn三元素的全量与有效态含量间的相关性与人类的活动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993.
贵州喀斯特地区河网分布规律及其主控要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喀斯特地区河网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主控自然要素的关系,运用GIS为主要分析手段,以贵州为研究样区,通过数字矢量化1∶5万水系图、降雨量分布图、地貌类型图、坡度图、岩性图等,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定量计算了不同类型区河网密度值,分析了贵州河网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贵州平均河网密度为781.84m/km2,受构造运动影响较为明显,整体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特点。非碳酸盐岩地区河网密度为1000.43 m/km2,石灰岩地区为597.16 m/km2,白云岩地区为779.41m/km2,河网密度与岩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非碳酸盐岩地区河网密度要远远高于碳酸盐岩地区,白云岩地区河网密度高于石灰岩地区;在垂直空间上,坡度≤2°时,河网密度最大,为1237.36m/km2,而坡度≥25°时,河网密度为379.37m/km2,随着坡度的增加河网密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94.
本次研究从地貌发育的角度揭示了贵州省石漠化景观及其等级的空间分布与下垫面的物质组成和气候(降雨量)的空间变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与现今人类活动强度(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不存在关联性。具体体现为:(1)贵州溶蚀为主地貌类型区和纯碳酸盐岩分布区基本一致,区内的峰丛(林)地貌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1200mm的威宁-毕节-贵阳-凯里一线以南的溶蚀为主地貌类型区,随着降水量由北向南逐渐增加,塔状峰丘增多;溶丘,峰丛(林)不发育地貌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1100mm的威宁-毕节以北的黔西北溶蚀为主地貌类型区和毕节-贵阳-凯里一线以北的溶蚀侵蚀地貌类型区,(2)贵州石漠化程度与喀斯特地貌类型空间分布的耦合关系较好,与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的耦合关系不好。峰丛(林)地貌发育的威宁-毕节-贵阳-凯里一线以南的溶蚀为主地貌区,黔中地区人口密度为300~400/km2,该区一些县的石漠化,远不如黔西南地区人口密度为200~300/km2或黔南地区人口密度为100~200/km2的严重。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的全面破坏是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主要驱动力,除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保护区等少数地区,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原始森林无论是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区,还是低的地区,历史时期均已遭受全面的破坏。喀斯特坡地次生植被的恢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坡地的岩土组成,现代石漠化严重程度的区域差异,主要受下垫面地面物质组成的控制,也就是"石山"的多寡。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开顶气室(Open-Top Chamber,OTC),设置当前大气CO2浓度(370μmol.mol-1)、中等CO2浓度(550μmol.mol-1)和高CO2浓度(700μmol.mol-1)3个CO2浓度水平和不施氮(N1,0g N.m-2.a-1)、常氮(N2,5g N.m-2.a-1)、高氮(N3,10g N.m-2.a-1)3个氮素水平。研究了不同N沉降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以三江平原小叶章群落土壤有机碳和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结合氮沉降连续运行两个生长季后,湿地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说明较短时间内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沉降不会使三江平原土壤有机碳含量产生变化。氮沉降引起各个土层的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增加,施氮水平越高土壤氮增加越多,但是全氮增加量不明显,铵态氮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0~10cm,10~20cm土层土壤全氮、铵态氮的含量随着CO2浓度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土壤硝态氮含量在10~20cm土层含量变化与土壤全氮、铵态氮的变化趋势相同。说明大气CO2浓度一定程度的增加可以增加土壤的氮素含量,但是过量的大气CO2浓度反而会使得土壤氮素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低碳试点工作正在全国试点省市全面展开,试点省市分别制定了适合当地特色的低碳发展工作方案,这些工作方案中均运用了认证体系这一典型自愿性工具。本文详细介绍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和低碳企业认定标准三个方面的认证体系。研究表明,在已经取得的低碳试点阶段性成果中,认证体系已成为低碳发展的强效助推剂。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实验模拟潜流式人工湿地的方法,通过测定污水中的氨氮指标,研究芦苇、香蒲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单种芦苇、单种香蒲及芦苇香蒲交叉种植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4.45%、72.77%、72.10%。  相似文献   
1000.
萨拉乌苏动物组合包括下部的萨拉乌苏动物群和上部城川动物群,前者含有水牛和古菱齿象等化石,属于晚更新世中期,环境较为温凉湿润;后者以野驴和披毛犀为主,属于晚更新世晚期,代表较干冷的气候环境。综合两者的动物组合、测年结果及其生态特点,显示前者应该是末次冰期中期的温凉湿润环境,而后者则应为末次冰盛期的前夜,应该是另一次Heinrich事件H2的动物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