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37篇 |
免费 | 2138篇 |
国内免费 | 529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131篇 |
废物处理 | 433篇 |
环保管理 | 1239篇 |
综合类 | 11281篇 |
基础理论 | 2196篇 |
污染及防治 | 2020篇 |
评价与监测 | 933篇 |
社会与环境 | 882篇 |
灾害及防治 | 6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7篇 |
2023年 | 436篇 |
2022年 | 989篇 |
2021年 | 1035篇 |
2020年 | 1182篇 |
2019年 | 818篇 |
2018年 | 822篇 |
2017年 | 927篇 |
2016年 | 889篇 |
2015年 | 1022篇 |
2014年 | 975篇 |
2013年 | 1263篇 |
2012年 | 1309篇 |
2011年 | 1380篇 |
2010年 | 1201篇 |
2009年 | 1211篇 |
2008年 | 1109篇 |
2007年 | 1017篇 |
2006年 | 975篇 |
2005年 | 703篇 |
2004年 | 521篇 |
2003年 | 371篇 |
2002年 | 339篇 |
2001年 | 291篇 |
2000年 | 239篇 |
1999年 | 169篇 |
1998年 | 114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2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Quantum dots enhance Cu2+-induced hepatic L02 cells toxic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 a new class of xenogenous nanoparticle,quantum dots (QDs) possess the potential to co-exist with Cu2+ in human liver.The combined toxicity is thus concerned.Considering QDs and Cu2+ are known RO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ducer,we investigated the combined oxidative stress and corresponding protective strategy using human hepatic L02 cells.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esence of a small amount of MPA-CdTe QDs (2 μg/mL) in a Cu2+ solution (2.5-20 μg/mL) resulted in a higher toxicity with up to 8-fold cell viability decrease,which was accompanied by cell morphology changes.The combined toxicity was then confirmed as ROS associated oxidative stress with up to 300% and 35% increase of the intracellular ROS level an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activity,respectively.N-acetylcysteine (NAC) can also provide almost complete protection against the induced toxicity.Therefore,the ROS associated oxidant injury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QDs-Cu2+/Cu2+ induced toxicity and could be balanced through cytoprotective antioxidant enzyme GST. 相似文献
992.
2008年南黄海西部浒苔暴发区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浮游植物的固碳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8-08-09~2008-08-13在南黄海西部绿潮(浒苔)暴发区取得的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和颗粒氮(PN)的分析数据,结合同步获得的水文环境要素资料,研究了该区域有机碳的分布特征、来源、影响因素以及浮游植物的固碳强度.结果表明,DOC的浓度范围为1.55~3.22mg/L,平均值为2.44mg/L;POC的浓度范围为0.11~0.68mg/L,平均值为0.27mg/L.DOC与POC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呈现近岸高,外海低;表层高,底层低的趋势.POC与TSS的相关分析表明,POC与TSS整体上呈显著正相关,表明TSS的浓度和来源是控制POC浓度高低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POC与PN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估算了样品中PIN的含量.扣除样品中PIN的影响后,沿岸大部分海域POC/PON的平均值8,结合POC/Chl-a比值,表明沿岸海域POC主要是海洋有机质来源,并且存在降解有机物,这可能是调查期间处于绿潮暴发后期,部分浒苔开始腐烂被降解所致.应用初级生产力估算的浮游植物固碳强度的结果表明,南黄海西部绿潮(浒苔)暴发区浮游植物的固碳强度变化范围为167~2017mg/(m2·d),平均为730mg/(m2·d),该区域日固碳量达到2.95×104t.换算至整个黄海,日固碳量为28.03×104t. 相似文献
993.
我国典型流域镉水质基准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对《我国淡水水生生物镉基准研究》一文推算的国家镉基准进行了修正,采用“重新计算法”推算了我国典型流域的镉生物基准,并以辽河上游的大伙房水库为试点,利用“水效应比值法”推算了区域镉基准. 结果表明:我国国家镉急性和慢性基准分别修正为1.81和0.21 μg/L;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和辽河流域的镉急性基准分别为3.60,3.61,3.19和2.95 μg/L;镉慢性基准分别为1.39,0.06,0.04和0.04 μg/L;大伙房水库镉急性和慢性基准分别为2.72和0.05 μg/L. 流域及区域的镉急性基准值全部大于国家急性基准值,但大部分镉慢性基准都严于国家慢性基准. 相似文献
994.
城市灰尘是分散于城市不同区域的表面固体颗粒物。城市灰尘对城市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城市灰尘重金属对城市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本文利用R软件中的Gstat包,对金华市城市地表灰尘中的Pb元素含量进行500次条件高斯模拟,并从中随机抽出3次模拟对其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研究区Pb元素总体上显示出相似的空间变化趋势,但在细部空间变化上是有差别的。条件高斯模拟法对未知点的模拟值具有不确定性,克服了普通克里格法的平滑效应,能够更好地反映研究区的随机性和结构性。 相似文献
995.
996.
基于2009年4月28日、5月4日、5月5日及5月6日在太湖梅梁湾的栈桥头、直湖港的河口区、太湖中心及胥口湾中心测定的初级生产力及水下光场数据,计算了各测点的藻类光量子产额和P-I曲线,并分析了其空间差异的特征.太湖栈桥头的P-I曲线呈现出明显的光抑制现象;在胥口湾中心和直湖港河口,P-I曲线呈现出弱的光抑制现象;而在太湖中心区域,P-I曲线只达到了光饱和状态,并未出现光抑制现象.单位叶绿素a的最大光量子产额的大小顺序为太湖中心区域、梅梁湾的栈桥头、直湖港的河口区及胥口湾的湖心区. 相似文献
997.
海藻酸钠包埋活性炭与细菌的条件优化及其对Pb2+的吸附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活性炭与多黏类芽孢杆菌GA1,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包炭量及包菌量吸附Pb2+的最佳配比,并研究了这种新型的固定化小球对Pb2+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固定化活性炭与多黏类芽孢杆菌GA1小球最佳制备条件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2.5%、包炭量1:20和包菌量1:2,在该制备条件下吸附率达到93.74%.固定化小球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5、温度30℃和Pb2+初始浓度300mg·L-1,活性炭与GA1经固定后对pH、温度和Pb2+初始浓度适应范围扩大.吸附平衡曲线表明,对Pb2+的吸附在30min内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在2h时基本趋于平衡,且平衡曲线能较好地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来描述,其吸附过程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为370.37mg·g-1.解吸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能有效地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998.
京西是北京地区的主要产煤区,地下有许多煤层采空区,是影响地表建筑物稳定的重大安全隐患.本文运用概率积分法,对京西某村小窑采空区的地表沉陷量及剩余变形量进了计算,并对小窑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99.
采用高温水萃取方法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甲醛、亚硝酸盐、抗生素等成分进行快速萃取,结合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等分析方法进行了上述成分的快速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蔬菜中甲胺磷的萃取条件为pH=8.0的磷酸缓冲溶液、萃取温度120℃、萃取时间2~3min;腐竹中甲醛的萃取条件为0.1mLH3PO4溶液/10mL、萃取温度120℃、萃取时间5min;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萃取条件为5mL硼砂饱和溶液/10mL、萃取温度120℃、萃取时间5min;饲料中四环素的萃取条件为pH=2.0的盐酸溶液、萃取温度100℃、萃取时间4min。与现有的蒸馏、振荡萃取、超声萃取等预处理方法比较,高温水萃取法具有萃取效率高、精密度好、快速、简便和不使用有机溶剂的优点,可以满足实际样品快速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