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16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31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prokaryotes,SRP)和硫氧化菌(sulfur-oxidizing prokaryotes,SOP)在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SRP作为高丰富度高多样性菌群代表,针对于SRP所共有的异化型亚硫酸盐还原酶(dissimilatory sulphite reductase,DSR)中的β亚基基因(dsr B),通过克隆文库技术、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群落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优于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克隆文库技术,特别在低丰度物种的检测方面,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具有明显优势.以SOP soxB基因(~750 bp)作为较长基因片段的代表,分别采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和Illumina单端高通量测序技术对SOP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读长上的优势并未体现出来,而Illumina单端高通量测序技术优于454高通量测序技术.  相似文献   
92.
目的为了减缓电离层对卫星通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等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环境适应性。方法由穿越电离层的无线电信号传播原理出发,结合各种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电离层影响的分析方法。结果针对电离层闪烁、极化旋转、时延和色散等传播效应造成卫星通信误码率上升、卫星导航定位误差增大、SAR图像偏移和分辨率下降等影响,分析给出了效应补偿和减缓应对方法。结论电离层延迟效应可以由电离层实测值或者模型来进行校正,而闪烁效应大多需采用规避的措施来减缓其影响。  相似文献   
93.
以钢铁环境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2012年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二氧化碳等排放情况;基于发达国家钢铁产业结构现状,建立了未来我国工业化后的钢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情景,分析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减排情况。经计算,2012年中国钢铁企业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二氧化碳分别为191.88万,51.84万,59.14万,15.04亿t,河北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的22.59%、30.35%、35.54%、25.19%;预测产业结构调整后,中国钢铁行业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16.8万,18.9万,13.86万,6.62亿t,与2012年现状情景相比,分别减少91.24%、63.54%、76.56%、55.98%。  相似文献   
94.
基于公众参与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公众参与方法,选择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特征不同的三个样区,对政府管理人员、知识分子、青少年和居民共492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基于不同居民群众对指标的不同认同程序,采用同心圆结构体系,制定了由4个核心指标、9个扩展指标、5个附加指标和若干个地方性或特殊人群指标组成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显示,全面小康建设中,居民最关心的核心指标为居民综合素质、学校教育质量、社会治安状况,社会福利和保障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群体的社会背景深刻影响了居民对全国小康内涵的理解和需求。  相似文献   
95.
受“5·12”汶川大地震对地表强烈扰动影响,汶川县近年来山洪灾害频发,对当地村镇房屋造成了严重破坏。 汶川县 2019 年和 2020 年连续两年发生了“8·20”和“8·17”群发性特大山洪灾害,以两场山洪灾害中部分受损村镇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灾情数据挖掘和典型案例分析,总结了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破坏特征、沿河建筑破坏程度空间差异性和建筑遮掩效应等破坏特点以及冲击、冲刷、淤埋、浸泡等破坏方式。根据调研分析,结合山洪破坏特征,对现有建筑破坏等级标准进行改进,提出了山洪灾害下村镇建筑破坏分级标准。应用随机森林算法和统计分析方法, 从水深暴露性、选址暴露性、物理脆弱性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建筑洪灾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关系。最后基于建筑受灾破坏情况分析,提出了提高山区村镇建筑防洪减灾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6.
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应用方法框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萧  甄峰  李亚奇  陈浩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134-2149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目标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自然资源保护”并重。作为国家部门调整后的新规划类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方法研究整体缺乏,学者主要聚焦于自然资源本身的禀赋情况,利用传统统计、空间及调查数据和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及归纳演绎等方法对国家及省域层面的国土空间承载力与适宜性进行静态评价,对生态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线、城镇开发边界进行刚性划定。然而,现有研究较少考虑人类活动对国土空间利用的动态影响,缺乏对新发展趋势之下的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及城镇空间的科学安排。本文引入能够直接反映人类活动时空变化的大数据,重点从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生态空间规划、农业空间规划及城镇空间规划四个环节探讨了大数据应用的方向与具体方法框架,强调“自然空间”+“社会经济活动”相互作用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科学化路径。  相似文献   
97.
人员、物资、能源资源等要素在不同层级空间的频繁流动,持续重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并对国土空间安全产生影响。从流动性视角进行国土空间安全探讨,提出在活动承载安全、资源与生态安全基础上,应考虑要素流动与人类活动、资源环境的耦合性及其潜在风险。流动性与国土空间安全的关系可以从“流”空间与场所空间耦合、“供—流—需”协调与资源配置安全、要素流与国土空间系统韧性三个方面来表征。以生态、水、粮食、经济、社会等安全塑造为目标,立足于各类要素流对人地关系系统影响的不确定性,以及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等极端条件下的流动性风险,通过合理引导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国土空间要素等手段,实现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自适应与良性反馈调节,形成安全韧性的国土空间格局与框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需要进行要素流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耦合协调性分析评价,建立“形”与“流”结合的国土空间结构优化分析方法,增强不同空间的功能弹性以适应要素流动和活动集聚的不确定性,建立供需协同的国土空间支撑体系。研究对提升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水平以及保障人类生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载钛活性炭,研究了钛酸丁酯、无水乙醇、去离子水、硝酸和活性炭的用量以及热处理温度对载钛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优化载钛活性炭的制备条件,用载钛活性炭制备光阳极,以苯酚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光阳极的吸附性能、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氧化性能、阳极电氧化性能和光电组合氧化性能.发现光阳极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苯酚的总去除率,光电组合氧化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且宜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99.
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法的矿区重金属面源污染负荷核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核算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输出系数法为基础,提出矿区面源污染负荷核算模型.考虑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特点,将矿山地区的土地类型分为尾矿库区、降尘污染区、运输污染区和自然土地4类,分别计算各类型土地的输出系数.考虑到重金属在水中的溶出率影响,在模型中引入了溶出率因子,以构建适应矿区流域的重金属非点源污染负荷核算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浑河流域重金属面源负荷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矿山地区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运输污染区和自然土地,占总污染负荷的77%左右.从模拟过程和模拟结果可知,面源污染负荷核算模型所需原始资料较少,参数计算较方便,是计算矿山地区重金属面源污染负荷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0.
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土壤氮磷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土壤氮磷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明确土壤氮磷含量和空间分布对土壤资源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准格尔旗土壤全氮和全磷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肥力水平较低,0~100 cm深度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加权平均值分别为0.29 g·kg-1和0.26 g·kg-1.土壤全氮和全磷的块金效应值分别集中在0.15~0.43和0.34~0.53之间,表明土壤全氮(0~10 cm和80~100 cm除外)和全磷呈中等空间依赖性,空间变异由结构性和随机性因子共同主导.土壤全氮和全磷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层和元素有关,即使在同一深度,土壤氮磷的空间分布特征亦不相吻合.土壤全氮主要受有机碳的影响,而土壤全磷主要受纬度、海拔、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质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