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318篇
安全科学   131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77篇
综合类   725篇
基础理论   171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68篇
社会与环境   88篇
灾害及防治   6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新型污染物风险防范国际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各类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一些新型污染物对中国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正逐步显现并日趋严重。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新型污染物的风险防范体系,是中国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发达国家新型污染物的风险防范工作启动较早,对中国完善新型污染物风险防范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制度建设、体制机制、评估监测、科学研究等方面比较国内外新型污染物风险防范实践的异同,立足我国国情,发现国内实践还需加强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新型污染物风险防范实践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73.
以废铅酸蓄电池中铅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用NH_4HCO_3为脱硫剂对铅膏进行脱硫转化的实验研究。通过分析反应过程中PbSO_4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考察了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及NH_4HCO_3浓度对铅膏脱硫转化的影响;利用固液多相反应的收缩核模型,分析了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并计算了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及表观反应级数。结果表明:在实验选取的条件范围内,提高反应温度、增大NH_4HCO_3浓度及加快搅拌速度均可以促进铅膏的脱硫转化;表观活化能为9.7 kJ·mol~(-1),表观反应级数为0.71,反应过程受内扩散步骤控制。研究结果可为铅膏铵法预脱硫技术能高效、低耗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复合污染状态下尾矿区有害化学品的迁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混合尾矿浆及尾矿渣淋溶柱,研究选矿药剂在尾矿渣及尾矿废水中的静态分布及其淋溶作用,结果表明:①选矿药剂对整个尾矿区都污染,即使是水溶性好的药剂,它们在尾矿渣中的静态分布也占有相当的比例,油溶性好的药剂多存在于尾矿渣中,尾矿污染为多种药剂的复合污染,各种药剂在尾矿渣及尾矿废水中的总浓度成倍加大;②用尾矿渣淋溶柱测得单一药剂的淋溶值:25号黑药>MIBC> CN->二号油>乙基黄药>丁基黄药>Y-89黄药.但多种药剂复合污染时,药剂的淋溶距离明显加大,其中CN-和Y-89黄药加大近一倍.复合药剂污染加大药剂的残留期,也加大它们向地下水及其它水源迁移的几率.  相似文献   
75.
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石油开采区现场考察了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治理效果.结果表明,现场土壤地质条件对曝气气流分布影响很大,气流分布并不与曝气井为轴对称,曝气井左侧影响距离达6 m,右侧仅为4 m;经过40 d的连续曝气,在气流分布密度大的区域,石油去除率高达70%,而在气流分布稀疏的区域,石油去除率只有40%,曝气影响区地下水石油平均去除率为60%;对曝气前后地下水中石油组分进行色质联机分析,表明石油去除效果与石油组分及其性质有关,挥发性高的石油组分容易挥发去除,而挥发性低的石油组分难于挥发去除,因此地下水石油污染曝气治理存在“拖尾效应”.  相似文献   
76.
黄姜淀粉经过!-淀粉酶液化,加糖化酶和酵母进行边糖化边发酵生产酒精。发酵后黄姜渣用酸水解法提取薯蓣皂素。黄姜淀粉利用率为86.30%,耗酸量为传统工艺的55%,废水的总COD比传统工艺减少了60.25%,皂素收率比传统工艺提高20.37%。  相似文献   
77.
纳米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材料在水处理行业有着广阔的前景,文章主要介绍纳滤膜、光催化材料、纳米还原性材料及纳米吸附性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并对纳米材料在水处理行业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8.
城市河道水质恢复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分析城市河道水体污染现状和污染源的基础上,介绍了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等城市河道水质恢复技术,分析了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并预测了城市河道水体恢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9.
PM_(2.5)and PM_(10)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four major c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PRD),South China,during winter and summer in 2002.Six water-soluble ions,Na~ ,NH_4~ ,K~ ,Cl~-,NO_3~- and SO_4~(2-)were measured using ion chromatography.On average,ionic species accounted for 53.3% and 40.5% for PM_(2.5)and PM_(10),respectively in winter and 39.4% and 35.2%,respectively in summer. Secondary ions such as sulfate,nitrate and ammonium accounted for the major part of the total ionic species.Sulfate was the most abundant species followed by nitrate.Overall,a regional pollution tendency was shown that there were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sulfate, nitrate and ammonium in Guangzhou City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PRD cities.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s were also observed with higher levels of species in winter but lower in summer.The Asian monsoon system was favorable for removal and diffusion of air pollutants in PRD in summer while highly loading of local industrial emissions tended to deteriorate the air quality as well.NO_3~-/SO_4~(2-) ratio indicated that mobile sources have considerably contribution to the urban aerosol,and stationary sources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Besides the primary emissions,complex atmospheric reactions under favorable weather condition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for the control of primary emission in the PRD region.  相似文献   
80.
三峡库区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利用长江三峡库区及其周边地区38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逐日雷暴资料,统计、分析了三峡库区雷暴日数及其初、终日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1年来,长江三峡库区年平均雷暴日数较多,一般为34~45 d,其中库区西北部和中南部为多雷区;年际变化大,最多年比最少年一般偏多27~61 d;整个库区年雷暴日数的变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 1~7 d/10 a;雷暴出现的季节变化很明显,4~8月为多发时段;雷暴初日库区东部早于西部,终日东西段差别不大;雷暴持续期普遍在195~239 d之间,其中西部持续时间短,东部长;大部地区雷暴初日有推后的变化趋势,推迟速率约2~6 d/10 a;终日有提前的变化趋势,且提前速率为2~4 d/10 a;库区大部雷暴期呈缩短的变化趋势,缩短速率为2~8 d/10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