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50篇 |
免费 | 261篇 |
国内免费 | 113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83篇 |
废物处理 | 203篇 |
环保管理 | 220篇 |
综合类 | 1775篇 |
基础理论 | 611篇 |
污染及防治 | 1163篇 |
评价与监测 | 121篇 |
社会与环境 | 158篇 |
灾害及防治 | 1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138篇 |
2021年 | 115篇 |
2020年 | 108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147篇 |
2016年 | 161篇 |
2015年 | 231篇 |
2014年 | 223篇 |
2013年 | 290篇 |
2012年 | 268篇 |
2011年 | 263篇 |
2010年 | 194篇 |
2009年 | 212篇 |
2008年 | 220篇 |
2007年 | 200篇 |
2006年 | 153篇 |
2005年 | 107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113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99篇 |
2000年 | 106篇 |
1999年 | 105篇 |
1998年 | 109篇 |
1997年 | 105篇 |
1996年 | 111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1.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微生物絮凝剂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一种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因而引起科学界的高度重视.自70年代以来,美国和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已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包括合成絮凝剂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絮凝剂的化学本质、遗传基础和微观结构、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和絮凝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微生物絮凝剂的合成条件和提取方法等方面.文中还给出了微生物絮凝剂在污染治理等领域实际应用的若干事例. 相似文献
312.
江苏省耕地资源的发展趋势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江苏统计年鉴(1998年)》,对江苏省耕地资源在数量、质量两方面的历年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耕地资源存在的数量减少、质量恶化现状,对江苏耕地持续利用的潜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13.
采用双阳极电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并在阴极曝气。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电Fenton法处理的结果进行了优化,将Fe2+投加量、电压、和反应时间3个因素进行实验设计,得到二次响应曲面模型。响应面分析表明,Fe2+投加量与反应时间的交互作用对COD去除率影响最大,其次是电压与反应时间的交互作用。优化后的结果:Fe2+投加量、电压、和反应时间分别为3 219.2 mg/L、6.11 V和180 min。模型方差分析得到F值和R2分别为24.2和0.977,说明该二次方程是显著的,模型在整个回归区域内拟合好,能够很好地反映电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过程。 相似文献
314.
武当山盾叶薯蓣生态环境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调查,笔者基本摸清了武当山-带盾叶蓣的生态环境和分布规律。根据分析,叶薯预干片中皂甙配基含量为1.05-6.8%,平均含量为3.11%,由此证明武当山一带是我国盾叶薯蓣皂甙配基含量较高的产区。但株间和生态环境的差异与皂甙配基含量的高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15.
选择性吸附-高效生物降解法处理含硝基苯与苯酚混合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NDA-150型树脂(简称树脂)选择性吸附和生物降解的优点,对含硝基苯和苯酚的模拟混合废水(简称混合废水)进行处理。通过树脂的选择性吸附,使混合废水中的硝基苯和苯酚分离,随后用高效菌对树脂所吸附的硝基苯进行生物降解,同时实现树脂的再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混合废水的pH,树脂可有效地将混合废水中的硝基苯和苯酚进行选择性吸附分离;树脂对硝基苯的吸附是可逆的;树脂的再生程度受微生物对可利用硝基苯质量浓度的下限(1.2mg/L)限制;吸附-生物再生循环实验结果表明,该树脂可有效抵抗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与破坏。 相似文献
316.
高气泡表面积通量浮选柱气浮除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水库等水源的富营养化,使藻类去除成为饮用水生产的重要任务。本研究采用高气泡表面积通量浮选柱气浮除藻,考察了混凝剂、气泡表面积通量和浮选柱高度等因素的影响。试验表明,高气泡表面积通量浮选柱气浮可高效地去除绿藻、硅藻和蓝藻,叶绿素a和藻类去除率达95%以上,比传统浮选柱气浮和沉降作业有较大幅度提高。与普通气浮柱比较,高气泡表面积通量浮选柱增加了气泡与藻的碰撞几率,防止因大表观充气速率造成的紊流和扰动,使气泡/藻结合体有相对静态的浮升环境,避免了气泡/藻结合体在浮升过程中的脱落,实现对藻类的迅速捕集和转移。 相似文献
317.
Li Shulan Guo Jie He Bingshu Zhu Yujie Wang Ju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1,28(5):5347-5358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Caffeine is considered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pharmaceutical emerging contaminant (PEC) because of its ubiquity, high environmental abundance,... 相似文献
318.
Du Wenbo Ma Xiaozhi Yuan Hongping Zhu Yu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2,29(39):58648-58663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e problems of data leakage and unreliable information transfer in the management process make sustainability management an inevitable need for... 相似文献
319.
根据《江苏统计年鉴 (1 999)》等相关资料 ,对江苏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在此基础上 ,对实现江苏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20.
Chenghang Zheng Zhongyang Zhao Yishan Guo Haitao Zhao Weiguo Weng Weihang Zhu 《Journal 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1995)》2020,70(7):708-720
ABSTRACT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s (ESP)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the main particulate matter (PM) removal facility in the energy industry.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al-time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a one-chamber industrial ESP in an ultra-low emission power plant with an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system (IOS). The IOS seeks to optimiz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ESP subject to the outlet concentration requirement in real-time. A coordination control logic is designed to regulate the optimized operation set points with varying operation conditions. The operation optimized by the IOS is compared with the operations under PID (proportion-integral-derivative) and manual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OS improves the emission compliance rate from 95% of manual control to 100% and the medium concentration is tuned to be 46.6% closer to the emission target. Furthermore, a good balance between emiss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s achieved, with 35.50% energy conservation for the same emission upper limit of 30 mg/m3. These results prove that the IOS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s to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and economic PM removal by ESP for the energy industr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