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73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76篇
环保管理   73篇
综合类   552篇
基础理论   23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64篇
评价与监测   53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稻草的水热碳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水热碳化技术,在1 000 mL的反应釜中,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对于稻草水热碳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碳化得到的气相产物主要为CO2、液相产物主要为乙酸和葡萄糖。随着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的提高,CO2、乙酸的产率以及生物炭(固相产物)的能量密度呈上升趋势,而生物炭的产率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在低温条件下(200℃左右),可获得较高葡萄糖产率。生物炭的吸水性实验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60℃,停留时间为1 h的条件下,生物炭的产率达到稳定。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说明,经过碳化后的稻草整体呈现碎片状态,并伴有大量蜂窝状结构。  相似文献   
932.
对PVA+卡拉胶包埋小球和PVA+海藻酸钠包埋小球的性能进行比较,并首次使用PVA+卡拉胶+膨润土混合包埋材料制作包埋小球.结果表明,PVA+海藻酸钠包埋小球在制作过程中有一定的拖尾现象,红墨水到达小球中心的时间为80 min,6d可去除50%的COD;PVA+卡拉胶包埋小球更容易成球,而且红墨水到达小球中心的时间为50 min,6d可去除56%的COD.此外,在PVA+卡拉胶包埋材料中添加适量的膨润土可以将红墨水到达小球中心的时间由50 min缩短到30 min.因此,使用PVA+卡拉胶+膨润土的混合材料制作包埋小球是可行的.最后,通过包埋小球处理抗生素废水的正交实验,得出包埋材料中各组分的最佳配比:PVA浓度11%、卡拉胶浓度0.5%、膨润土浓度2.5%.在这种配比下,包埋小球对抗生素废水中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65%左右.  相似文献   
933.
铬盐工业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全国铬盐工业多家企业调研的基础之上,对铬盐工业的生产现状、主要生产工艺及排污节点、污染物排放特征、污染控制技术等进行了论述,指出了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34.
电镀污泥中铜和镍的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酸酸浸#x02014;铜镍分离#x02014;净化除杂#x02014;沉淀制取硫酸镍的工艺从电镀污泥中回收铜和镍,分别采用硫化钠沉淀法和铁粉置换法研究电镀污泥酸浸液中铜和镍的分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硫化钠沉淀法对铜和镍的分离效果较好,其最优工艺条件为:硫化钠加入量为理论需求量的1.2倍,硫化钠沉淀温度60℃,硫化钠沉淀时间30min。利用本回收工艺制得的硫酸镍产品中镍的质量分数为18%,镍的回收率达80%以上,铜的回收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35.
采用磁性强弱不同的铁矿石以及制备的Fe3O4作为催化剂,催化CO还原SO2。实验结果表明:在3种催化剂中弱磁性铁矿石对CO还原SO2的催化活性最好;当反应温度为700℃时,在弱磁性铁矿石催化作用下的SO2转化率达84.3%。该方法既可以有效去除炼油厂催化裂化再生装置排放的SO2,同时又利用了低品位的磁性铁矿石,实现了SO2的治理和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36.
主要研究了简单铈离子(Ce3+)在紫外光(UV)的作用下对蒽醌染料茜素绿(AG)的光催化降解效果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UV/Ce3+体系能够有效降解AG,初始反应速率随AG浓度的倒数值和Ce3+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随初始溶液pH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在酸性条件下有很高的TOC去除率。荧光探针实验表明,反应过程中可以产生·OH自由基。UV/Ce3+体系对其他类型染料和对硝基苯酚都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937.
针对现有污泥固化技术存在的固化养护时间长、低温条件下固化效能低等问题。研究提出污泥快速(3 d)固化技术,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方法,重点考察了石灰、组分A、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和温度等5因素对固化效能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灰、组分A、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和养护温度等因素对3 d固化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含水率的线性效应显著,石灰和组分A、石灰和养护温度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交互影响显著,石灰和粉煤灰、组分A和养护温度、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对含水率的交互影响显著;得出了5因素对固化体3 d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含水率影响的定量模型,可对污泥快速固化进行优化和预测;并利用XRD和SED对污泥固化块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38.
研究了1%和10%(V/V)模拟正丙醇废水在UV/TiO2体系、UV/H2O2体系、Fe2+/H2O2体系和UV/TiO2/Fe2+/H2O2体系等4种工艺条件下的降解动力学过程,对比了降解动力学特点及工艺参数对动力学常数的影响,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UV/TiO2体系和Fe2+/H2O2体系的降解过程可分为零级反应阶段和一级反应阶段,转折点分别在反应开始后2 h和氧化剂浓度为6.7 g/L,UV/H2O2体系和UV/TiO2/Fe2+/H2O2体系分别符合零级反应和一级反应规律;相同工艺参数条件下,6 h反应后,组合工艺UV/TiO2/Fe2+/H2O2体系在处理效率达85%,比前3个体系分别高52.0%、8.3%和32.0%,与UV/TiO2体系和Fe2+/H2O2体系的处理效率之和持平,其协同效应提高了速率常数,在目标物浓度降低时依然可维持较高降解速率。而目标物浓度提高10倍后,UV能量利用率提高35.5倍,氧化剂用量是Fe2+/H2O2体系的1/7.1。  相似文献   
939.
以载铝活性炭纤维毡为电极,在电场作用条件下对模拟含氟水进行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该载铝活性炭纤维毡正极化可以强化吸附除氟效果,吸附动力学数据很好地符合Lagergren二级速率方程,加电场时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4.50 g/(mg·h);其对高浓度含氟饮用水也有较高去除率,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能很好地描述吸附平衡数据。加电场情况下,该载铝炭毡对氟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16.584 mg/g,去除氟离子的最佳pH范围是5.5~8.9。共存阴离子Cl-、SO2-4和NO-3对炭毡吸附除氟没有抑制作用,但CO2-3的存在会导致除氟吸附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40.
Liao M  Chen CL  Zeng LS  Huang CY 《Chemosphere》2007,66(7):1197-1205
A greenhouse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lead acetate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during growth of Chinese cabbage (Brassica chinensis) in two different soils. The field soils were used for a small pot, short-term 60-day growth chamber study. The soils were amended with different Pb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0 to 900mgkg(-1) soil.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a 2 soilx2 vegetation/non-vegetationx6 treatments (Pb)x3 replicate factorial experiment. At 60 days the study was terminated and soils were analyzed for microbial parameters, namely, microbial biomass, basal respiration and PLFA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Pb at lower concentrations (100 and 300mgkg(-1)) as lead acetate resulted in a slight increase i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whereas Pb concentrations >500mgkg(-1) caused an immediate gradual significant decline in biomass. However, the degree of impact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basal respiration by Pb was related to management (plant vegetation) or the contents of clay and organic matter in soils. The profiles of 21 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PLFAs) were used to assess whether observed changes in functional microbial parameters were accompanied by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after Pb application at 0, 300 and 900mg Pbkg(-1) soil. The result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es (PCA)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fungi biomarkers of 18:3omega6c, 18:1omega9c and a decrease in cy17:0, which is an indicator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for the high levels of Pb treatments In a wor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therefore, may be sensitive indicators reflecting environmental stress in soil-Pb-plant system. However, further studies will be needed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these changes in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might actually impact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fun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