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65篇 |
免费 | 159篇 |
国内免费 | 156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46篇 |
废物处理 | 276篇 |
环保管理 | 270篇 |
综合类 | 2210篇 |
基础理论 | 620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541篇 |
评价与监测 | 134篇 |
社会与环境 | 118篇 |
灾害及防治 | 1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166篇 |
2021年 | 149篇 |
2020年 | 108篇 |
2019年 | 94篇 |
2018年 | 124篇 |
2017年 | 179篇 |
2016年 | 196篇 |
2015年 | 257篇 |
2014年 | 261篇 |
2013年 | 401篇 |
2012年 | 329篇 |
2011年 | 336篇 |
2010年 | 259篇 |
2009年 | 270篇 |
2008年 | 288篇 |
2007年 | 246篇 |
2006年 | 215篇 |
2005年 | 172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138篇 |
2002年 | 153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116篇 |
1999年 | 141篇 |
1998年 | 116篇 |
1997年 | 106篇 |
1996年 | 101篇 |
1995年 | 111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有机磷阻燃剂(OPFRs)逐渐替代了危害较大的多溴联苯醚(PBDEs),因此使得人类及其他生物更易暴露于这种有机物中。有研究表明,部分有机磷酸酯具有致癌性,因而使人们对其毒性的问题也日益关注。本文概述了有机磷阻燃剂的环境暴露水平,总结了近年来从体外与体内实验2个方面动物毒性效应的研究。目前研究发现诸多地区的大气、土壤和水体中的有机磷阻燃剂总含量水平相对较低;仅高浓度暴露才会对不同动物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而远大于环境浓度的低浓度暴露几乎无损伤效应。最后,对有机磷阻燃剂毒性效应的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
稀土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国内稀土金属在废水处理中的最新应用进展,总结了稀土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含磷、氨氮、砷、氟、铬、镉等废水处理中的效果,讨论了稀土复合混凝剂和稀土催化剂在染料、助剂、化工等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为找到高效环保的处理工业废水的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3.
我国钛白粉工业发展现状与环境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钛白粉工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造成钛白粉上业现状的原因,并从环保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4.
25.
1IntroductionCalciumchlorideisoftenusedinthefieldofsoilstabilizationandraisingdustcontrolbecauseitcanreactwithwaterglas(Wu,19... 相似文献
26.
27.
28.
依据2011年2月~2016年1月在连云港近岸海域进行的19个季节航次海洋环境综合调查结果,分析探讨了该海域主要海水要素的季节变化趋势和相关性,结合历史资料阐述和评价了海域的营养状态水平、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对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水质状况总体良好;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无机氮(DIN)是海域内最主要的环境污染因子,且DIN含量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年均值已经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此外其他环境污染因子是活性磷酸盐(DIP)、化学需氧量(COD)和油类.调查期间研究海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潜在富营养化分析显示氮磷比值(N/P)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绝大多数季节的有机污染状况为轻度污染状态.研究结论对科学、系统的认识和评估连云港近海生态环境现状及预测未来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连云港近海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我国《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和执行要求。标准提出了一个污染源必须同时遵守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三项限制指标。以众多企业的排放数据和“最佳实用治理技术”为依据制定排放浓度限值;以环境质量要求和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中性气象条件为依据,经计算后确定排放速率限值;以污染源周界环境空气浓度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确定无组织排放限值。经过一定范围的调查检验后,表明该标准具有基本适宜的宽严程度。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