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1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437篇
安全科学   202篇
废物处理   50篇
环保管理   115篇
综合类   931篇
基础理论   165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08篇
评价与监测   80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生态补偿标准的核定是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研究的关键,而利益主体的生态补偿意愿与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是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和提高补偿效率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嵊泗马鞍列岛海洋保护区为例,根据利益相关者分析,确定该生态补偿的主要受偿者为居民,主要补偿者为政府、游客和外来经商人员。在此基础上,根据条件价值评估法,通过对保护区内居民和游客的问卷调查,并结合Logit和Tobit模型对影响居民和游客的生态补偿意愿与水平的关键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68.54%的被调查居民具有受偿意愿,平均受偿水平约为248.03元/(人·年)。其受偿意愿主要受年龄、职业等因素影响,而受偿水平主要受年龄、家庭年收入等因素影响。绝大部分游客(97.62%的被调查者)具有支付意愿,平均支付水平约为203.55元/(人·年)。其支付水平主要受家庭年收入、居住地和对生态补偿的了解程度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92.
探明土地利用方式与水质的关系对改善地表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1年天津市16个国家地表水水质监测站的月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不同尺度缓冲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建设用地、耕地和水域为主,对河流水质影响显著.除水温(WT)和pH外,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与各水质指标均呈负相关;林地和草地与溶解氧(DO)和总氮(TN)呈正相关,与其他水质指标均呈负相关.②水质指标在不同季节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pH、DO与TN浓度在旱季较高,而高锰酸盐指数、氨氮(NH4+-N)与总磷(TP)浓度在雨季较高.③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800 m缓冲区土地利用对旱季水质变化具有最大的解释能力(50.4%),而3 000 m缓冲区土地利用可以最大程度解释雨季水质变化情况(49.6%);从旱雨季的平均解释率来看,3 000 m缓冲区是天津市土地利用对水质指标的最佳影响尺度(50.0%);④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析可知,3 000 m缓冲区内建设用地、耕地和水域是影响地表水水质变化最显著的地类.旱季大多数水质指标PLSR模型的预测能力比雨季强.在旱季,除WT和pH外,其余水质指标均受耕地的影响最大.在雨季,建设用地对WT和NH4+-N浓度的影响最大,其余水质指标的最重要影响因子仍是耕地.研究表明合理规划河流或湖库3 000 m内的土地利用方式有利于改善地表水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究控释掺混肥一次性施肥对华北平原麦玉(冬小麦和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于2020~2022年在德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开展田间试验.冬小麦和夏玉米均设不施氮对照(CK)、农户习惯施氮(FFP)、优化施氮(OPT)、CRU1(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上的掺混比例分别为5∶5和3∶7)、CRU2(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上的掺混比例分别为7∶3和5∶5)共5个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的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施肥经济效益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可显著提高麦玉轮作系统单季和周年作物产量(P<0.05).与FFP相比,CRU1和CRU2处理的夏玉米、冬小麦和周年产量分别提高了0.4%~5.6%、-5.4%~4.1%和-1.1%~3.9%(P>0.05);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8.6%~43.4%、2.05~6.24 kg·kg-1和4.24~10.13 kg·kg-1;周年净收益提高了0.2%~6.3%.施氮显著增加了麦玉轮作体系的土壤N2O和CO2的周年排放(P<0.05),但对CH4周年排放没有影响(第1年FFP处理除外).CRU1和CRU2处理的土壤N2O周年排放总量较FFP处理显著降低了23.4%~30.2%(P<0.05).施氮显著增加了麦玉轮作体系的周年全球增温潜势(GWP)(P<0.05),但各施氮处理通过提高作物产量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与FFP相比,CRU1和CRU2处理的周年GWP降低了9.6%~11.5%(P<0.05),周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降低了11.2%~13.8%(P>0.05).综上所述,一次性减量施用控释掺混肥在减少氮肥和人工投入、提高作物产量、经济效益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是促进华北平原粮食作物清洁生产的有效氮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94.
针对麦田土壤镉(Cd)、砷(As)和铅(Pb)复合污染问题,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于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初期对小麦进行叶面单独和混合喷施Zn(0.2% ZnSO4)、Mg(0.4% MgSO4)和Mn(0.2% MnSO4)处理,以期探究叶面调理剂对小麦籽粒Cd、As和Pb累积的阻控效应,最终筛选出适用于北方重金属复合污染区有效阻控小麦籽粒中Cd、As和Pb累积的叶面调理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叶面喷施Zn+Mg+Mn复配溶液能够显著降低小麦籽粒中Cd、As和Pb含量,降幅分别为18.96%、23.87%和51.31%,TF籽粒/秸秆分别降低了14.62%、27.73%和47.70%,该叶面调理剂能够通过抑制Cd、As和Pb从小麦茎叶到籽粒的转运进而降低其在籽粒的累积;研究还发现,对照的籽粒中Cd和As主要分布在中心胚乳(34.08%~37.08%),而Pb主要分布在果皮和种皮(27.78%).喷施Zn+Mg+Mn复配溶液可显著降低Cd和As在糊粉层含量,分别比CK降低81.10%和82.24%,而Pb除果皮和种皮、中心胚乳外,各层次Pb含量均显著降低(降幅为42.85%~91.15%),各层次面粉只有糊粉层(P2)重金属含量与Z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对于北方石灰性土壤Cd、As和Pb中度复合污染农田,于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初期各喷施一次Zn+Mg+Mn复配的叶面调理剂,可有效阻控Cd、As和Pb在小麦籽粒尤其是糊粉层的累积.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去除麦麸来进一步降低重金属尤其是Cd的污染,保证小麦安全生产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邻苯二甲酸酯污染已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为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在诱发哮喘方面的作用,及研制DEHP诱导大鼠哮喘模型,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卵清白蛋白(OVA)致敏组和2个DEHP染毒组,采用OVA致敏加激发的方法制作大鼠哮喘模型.2个DEHP染毒组大鼠每天分别进行0.7mg·kg-1和70mg·kg-1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灌胃染毒,连续30d.OVA致敏组、DEHP染毒组大鼠均在第31~37天给予1%OVA雾化,诱发哮喘.第38天取肺脏做组织切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OVA组相比,DEHP染毒组气管壁增厚,细胞浸润增加,气道重塑,特别是在70mg·kg-1·d-1组,变化更为明显.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可诱导哮喘模型大鼠气道重塑,在诱发哮喘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佐剂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以UQ-6,UQ-10和Vitamin K1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固相萃取LC-MS定性分析微生物呼吸甲基萘醌(MK-n(Hz))和泛醌(UQ-n(Hx))的方法,并用此法定性分析了厌氧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呼吸醌,该方法具有选择性强、灵敏度高的优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微生物种群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97.
中国部分城市污泥中矿质元素形态与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数目迅速增加,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泥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从北到南的五家污水处理厂消化污泥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和形态分布,为污泥资源化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消化污泥总体呈高有机质、高氮磷、低K、高矿质元素营养的相似性,但其理化性质如阳离子交换容量(CEC)、pH等差异较大,对矿质元素的形态分布与生物可利用性有明显的影响。同种元素在不同污泥中含量的差异较大,相差数倍,甚至十倍以上。污泥中不同元素含量明显不同,Fe的浓度最高,次之是Mg、Zn、B的浓度最低。连续提取研究表明,污泥pH对污泥中矿质元素的形态分布有明显影响,酸性污泥(厦门污水处理厂)中各矿质元素酸溶/交换态百分率明显高于其他污泥。Cu主要分布在氧化态;Zn的三态分布百分率均在10%以上;Mg、Mn的酸溶/交换态含量较高;Fe主要分布在残渣态;B氧化态和还原态的百分率较高。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污水处理厂污泥品质调查,为污泥合理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首先介绍了美国GOES系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基本情况、职能和使命任务,然后分别对第一代、第二代/改进型第二代以及第三代GOES系列卫星的发展历程、载荷情况和卫星产品进行了概述,并对目前在轨运行第三代GOES系列卫星先进基线成像仪、同步闪电测绘仪、远紫外与X射线辐照度探测器等载荷参数和主要用途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总结了G...  相似文献   
999.
海上溢油行为的研究是预测其归宿、控制其危害的关键所在。由于目前对溢油下潜于水时所受多因素影响、经历多个子过程的综合效应不清,文章用挡板烧瓶模拟波浪,考察其行为特征。结果表明:波浪类型对下潜率影响最大,破碎波和规则波下油的下潜率差异可达79.8%;上浮过程的影响可使得下潜率随时间出现最大值,随分散剂含量的增加有最大值。对比静置中下潜率的变化规律,可认为波浪通过夹带和破碎作用使油下潜,分散剂则增加了下潜稳定性。实验结果可对海面溢油下潜过程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00.
ABSTRACT

Montan resin (MR) is a by-product produced during the refinement process of montan wax extracted from lignite and has no usage yet. Chemical modific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change the material property for expanding or converting the application area of the material itself. Our previous study found that the high hydrophobicity of MR is the primary limiting factor for its utilization in agriculture. Based on this point, this study attempted to chemically modify MR using the oxidation of peracetic acid, resulting that the MR hydrophilicity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a water-soluble product (WSP) was obtained. The optimized oxidation conditions of MR, including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X1), reaction time (X2), weight ratio of oxidant and montan resin (X3), and oxidant concentration (X4), were determined using single-factor experiments and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The modification degree was evaluated using elemental and oi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analyses, infrared (IR) spectroscopy,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revealing that the oi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of the modified product decreased and that the number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with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clearly increased after modification. Furthermore, the WSP was tested its effects on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the wheat se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WSP showed a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growth and germination of wheat. The WSP concentrations of 600 mg·L?1 and 300 mg·L?1 had the most substantial effect on the root and seedling growth of wheat, respectively.

Implications: Montan resin, a useless by-product produced from crude montan wax, was chemically modified via oxidation of peracetic acid. Its hydrophilicity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a water-soluble product was obtained after 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The optimized oxidation conditions of montan resin were determined using single-factor experiments and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The amount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with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increased in the modified products after modification, as determined by IR and GC-MS analysis, among other methods. The water-soluble modified product showed an obvious effect in promoting growth and germination of wheat at 600 mg·L-1 and 300 mg·L-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