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检索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的文献中关于我国河流、湖泊中氯胺酮(KET)的数据,评估其在地表水中的暴露水平,利用风险商(RQ)初步分析KET在我国部分地表水环境中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我国地表水中KET的检出率为20%~100%,最高检出值为420 ng/L,基于发育、繁殖和行为等慢性毒性数据推导出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为1.36×10-6mg/L;基于慢性毒性计算的风险商值为0.03~36.76,表明我国地表水中KET存在风险,其中台湾淡水河、金梅河和广东珠江具有高风险,而北方大部分河流潜在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62.
针对煤矿矿区缺水、矿井水综合处理利用率低及处理成本高的现状,选取混凝法对矿井水进行处理.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考察了混凝剂种类、投加量、絮凝时间和pH值对处理水浊度、色度和CODCr的影响,并对试验得出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添加助凝剂(PAM)的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剂种类对浊度和色度的去除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是影响煤矿矿井水浊度和色度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5种混凝剂(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氧化钙、粉煤灰)中,聚合氯化铝去除浊度和色度的效果最好,氧化钙效果最差;聚合氯化铝(PAC)的投加量为20 mg/L时,在pH值为7.93(原水pH值),絮凝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处理后水的浊度、色度和CODCr分别为5.2 NTU、1倍和7.56 mg/L,去除率分别达97.28%、98.44%和96.35%;添加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不如单独用聚合氯化铝(PAC)对煤矿矿井水的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63.
针对火力发电厂水汽品质,运用离子色谱分析技术进行查定。应用结果表明:离子色谱分析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的优点,对监督现场化学设备运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采用可渗透性反应墙(PRB)协同微生物作用对石油烃污染地下水进行室内模拟修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PRB对石油烃污染地下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反应器运行200 d后,生物PRB前端介质总石油烃(TPH)含量高,15个取样点的TPH质量浓度为0.74~5.42 mg/L,后端介质TPH含量较低且分布较均匀,10个取样点中TPH均低于0.29 mg/L,生物PRB出水中未检出TPH.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生物PRB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生物PRB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随着横向距离的增大而降低,其中B2与B5取样点微生物相似度最高,达83.1%.在生物PRB前端TPH浓度高的部位,微生物群落较为稳定,多样性较低,而后端TPH浓度低的部位,微生物群落不稳定,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65.
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技术是近三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本文对该技术制备微细颗粒原理作了简要的介绍 ,对国内外该技术制备超细粉体装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并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66.
有机粘土矿物对水中菲蒽混合物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用长碳链季铵盐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HDTMA-Br)作为改性剂对天然粘土矿物进行改性。利用改性后的粘土矿物对混合污染物进行吸附/解吸实验,结果显示:HDTMA改性粘土矿物对混合溶液中菲、蒽及混合物的吸附等温线均呈线性,是分配作用结果;随着改性土用量的增加,其吸附量逐渐减小,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逐渐增大,最后趋于平衡;有机粘土矿物吸附混合污染物后解吸率均在5%以下;将改性土对混合污染物的吸附与对单体污染物的吸附进行对照,改性土总的吸附量大大增加,基本是对单体污染物的吸附量之和。  相似文献   
67.
苯酚、苯胺对两种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标准试验方法,研究了苯酚、苯胺对藻类、卤虫急性毒性,得出苯酚、苯胺对小球藻的24-96hEC50为82.9- 110.74mg/L,44.40-61.08mg/L,并且在48-72h之间毒性作用最强;苯酚、苯胺对卤虫的48hLC50分别为27.88mg/L和0.794mg/L。对各剂量反应方程进行了X2检验,均符合精度。卤虫对两种物质的敏感性远大于小球藻,可以考虑其用于海水的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68.
刘娜 《安全》2015,36(6)
为确保施工地段通信、信号及供电光、电缆的安全,防止挖断电缆事故的发生,总结以往事故教训,公司将光电缆防断作为一项必须攻克的难题进行探索,逐渐探索出了一套光电缆防断预判、预报、预警、预控的安全风险"四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9.
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阿特拉津(AT)在3种岩性土壤中的吸附规律.探讨了离子强度、TOC和pH等因素对AT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TOC对AT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较大;增加离子强度,会提高AT在土壤中的吸附能力;pH与AT的吸附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0.
三种细菌降解直链烷烃的效果及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克雷白氏菌属(Klebsiellasp.,A5)、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A6)和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A10)3种石油烃降解菌,研究了其对石油烃中不同碳原子数的3种直链烷烃(正十四烷、正十五烷和正十六烷)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克雷白氏菌属对3种烷烃的降解能力相对较差;假单胞菌属对3种烷烃的降解效果较好,5d的降解率均达到80%以上,且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率高达95.9%;无色杆菌属对正十五烷和正十六烷也有较高的降解率,对正十五烷的降解率达80%以上,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率达90%以上。选取降解效果最好的假单胞菌属对正十六烷进行降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当正十六烷初始含量为100mg/L、200mg/L、400mg/L和800mg/L时,其降解动力学与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良好,其降解半衰期为1.79~3.22d;同时,降解过程中菌体浓度的变化显示,环境中的正十六烷含量越低,菌体的对数生长期越短,当正十六烷含量为100mg/L和200mg/L时,A6菌的对数生长期仅持续1d左右就进入稳定期,而当正十六烷含量达到400mg/L以上时,A6菌的对数生长期持续2d后,生长菌群总数处于平坦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