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安全科学   84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243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土壤重金属来源定量解析和空间预测是土壤污染调查评价的重要内容,可以为区域土壤风险管控及修复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典型石化工业城市——淄博市临淄区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表层样品采集及重金属分析测试;借助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和非负约束的因子分析(FA-NNC)两种受体模型解析土壤重金属的来源;构建基于最小/最大自相关因子(MAF)和序贯高斯模拟(SGS)的多元地统计模拟技术,确定了土壤重金属的潜在污染区域.研究结果表明:① As、Co、Cr和Mn主要为自然来源,主要受成土母质影响,高值区分布在研究区南部;②研究区内10种重金属中Hg污染程度最高,主要受来自于工业排放和煤炭燃烧为主的大气沉降影响,污染区域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③ Cd、Cu、Ni、Pb和Zn等元素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④ Cd和Hg的潜在污染区域最广,分别为580.80 km2和666.60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5.04%和97.59%,应当引起关注;其余元素的潜在污染区域面积相对较小,不足研究区总面积1%.  相似文献   
512.
吕书丛  张洪  单保庆  李立青 《环境科学》2013,34(11):4204-4210
针对海河流域河流污染严重,河口区域污染状况以及陆源河流污染对河口区域影响不明确的问题,选取海河流域10个主要入海河口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层沉积物中Pb、Cu、Zn、Cd、Cr、Ni进行总量及空间分异性研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均有较明显的积累,含量高于海河流域主要土壤类型环境背景值,其中Cu、Ni、Pb达到环境背景值的2.3~2.6倍.重金属污染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异性,Cu、Zn、Cr、Ni在永定新河、子牙新河、北排河3处的含量较高,4种元素相关系数为R Cu-Zn=0.891、R Cu-Cr=0.927、R Cu-Ni=0.964、R Zn-Cr=0.842、R Zn-Ni=0.939、R Cr-Ni=0.879(P<0.01),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并与流域内总人口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55、0.806、0.867和0.855(P<0.01).Pb、Cd的空间差异较小,含量范围分别为23.3~95.8 mg·kg-1、0.051~0.200 mg·kg-1,与其它元素及流域内总人口相关性不强,反映出河口区域的Cd和Pb与陆源污染关系不大.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显示,海河流域河口区域整体为轻微生态风险等级(RI为33.7~116),Cd为主要污染元素,在多数河口Cd均达到中等风险等级(Ei r为18.0~48.9).  相似文献   
513.
高效稳定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WSC-6的稳定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筛选到的一组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WSC-6,通过变性梯度胶电泳(DGGE)方法研究了菌种的组成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连续继代培养的第74~83代复合系的菌种组成没有变化,非常稳定.多代继代培养过程中各代的pH值变化趋势一致,pH值从发酵开始的8.7下降到纤维素旺盛分解时的6.5以下;随着分解结束,pH值逐渐恢复到发酵开始时的水平并保持稳定,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多代继代培养后复合系各代的滤纸纤维素分解率和CMC糖化差异很小;在发酵液起始pH4~10的范围内,复合系对pH值具有缓冲能力,并正常分解纤维素;经过70~100℃高温处理10min后再转接的复合系对纤维素仍然具有分解能力,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514.
姜雨  刘迎云  宗梁  吕方可 《环境工程》2019,37(7):142-147
利用HYSPLIT模型的后向轨迹模式,结合GDAS气象数据、衡阳市PM_(2.5)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衡阳市2015—2017年冬季外来气团后向轨迹分布特征,并运用后向轨迹模式中的聚类分析法、潜在源分析法(PSCF)、浓度权重分析法(CWT),分析了衡阳市冬季PM_(2.5)外来输送通道及潜在源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衡阳市冬季外来气团后向轨迹主要来自偏北方向,移动速度较慢,100 m高度的PM_(2.5)外来输送路径较集中,以近距离输送为主; 500 m高度的输送路径较分散且更长,长距离输送的影响增大。聚类分析显示,来自东北方向的聚类轨迹出现频率最高,该类轨迹移动方向是PM_(2.5)外来输送的主要通道方向。潜在源分析显示,衡阳市冬季PM_(2.5)外来输送以区域输送为主,对浓度影响较大,湘东、湘南、赣西、湘赣交界处、桂东北、豫南地区为PM_(2.5)外来输送的主要潜在源区,湘南、湘东北、赣西地区是高浓度外来输送潜在源区。  相似文献   
515.
南京外秦淮河河岸带原生植被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京外秦淮河河岸带原生植被进行了初步调查.外秦淮河河岸带原生植被共有28科、50属、53种,其中漂浮植物4种,占7.55%,沉水植物1种,占1.89%,挺水和湿生植物13种,占24.53%,陆生草本和藤本植物24种,占45.28%,乔木和灌木11种,占20.75%.在概括外秦淮河自然环境和分析原生植被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在进行河岸带植被群落重建时应注重闸下段河岸带植被群落的重建,增加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观赏性植物的种植.另外,植被群落可按河道垂向的常水位以下区域、变化水位区域和洪水位以上区域来构建.  相似文献   
516.
利用欧氏距离函数评估海河流域暴雨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气象数据的特点和灾后评估的时效性,针对暴雨灾害的平均降水强度、最大降水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利用欧氏距离等数学方法,研究了海河流域暴雨灾害的气象评估模型.利用该评估模型对1960 - 2008年间的海河流域暴雨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等级划分合理,所评估的暴雨气象等级级别与海河流域历史上对应的洪灾事件影响程度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517.
基于对避雷器放电计数器校验仪工作原理、功能和计量特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针对避雷器放电计数器校验仪的校准方法。本文通过采用直接测量法测量雷击动作计数功能的相关参数,采用标准源法测量“毫安表校验”功能的相关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雷击动作计数功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是不小于100 A、8/20μs的冲击电流信号,“毫安表校验”的量程(有效值)为工频电流30mA,试验验证了校准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为避雷器放电计数器校验仪的校准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以及制定规程规范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