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7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出舱活动过程中航天员的热舒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出舱活动中航天员- 服装系统的热平衡,阐述了影响航天员热舒适性的因素及热舒适性的评价标准,并对美国航天员舱外活动的冷应激的人体工程学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指出了提高航天员热舒适性有待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2.
分析了出舱活动中航天员-服装系统的热平衡,阐述了影响航天员热舒适性的因素及热舒适性的评价标准,并对美国航天员舱外活动的冷应激的人体工程学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指出了提高航天员热舒适性有待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3.
通过全国多家实验室的大量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氟化物的质量控制指标。研究表明,在0.5~4.5 mg/L范围内同一标准样品多次测定的质量控制指标为:室内相对标准偏差(RSD)≤4.0%,室间相对标准偏差(RSD’)≤8.0%,相对误差(RE)≤±10.0%。在0.06~7.0 mg/L范围内实际样品平行双样测定质量控制指标为:相对偏差(RD)≤5.0%。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0%~110%。  相似文献   
24.
以低浓度NiSO4溶液为处理对象,考察了极水室树脂填充对EDI膜堆电阻、极限电流以及电极水pH的影响情况,并对EDI分离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极水室填充树脂后膜堆的极限电压由6 V提高到10 V,对应的极限电流从0.213 A提高到0.421 A。对于含Ni2+离子50 mg/L的NiSO4溶液,EDI浓缩产品水Ni2+浓度达到14 224mg/L,浓缩倍数280倍;淡水出水中Ni2+浓度为3.45 mg/L,Ni2+脱除率为93%。实验范围内,EDI运行稳定,未产生Ni(OH)2结垢。  相似文献   
25.
以低浓度NiSO4溶液为处理对象,考察了极水室树脂填充对EDI膜堆电阻、极限电流以及电极水pH的影响情况,并对EDI分离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极水室填充树脂后膜堆的极限电压由6 V提高到10 V,对应的极限电流从0.213 A提高到0.421 A。对于含Ni2+离子50 mg/L的NiSO4溶液,EDI浓缩产品水Ni2+浓度达到14 224mg/L,浓缩倍数280倍;淡水出水中Ni2+浓度为3.45 mg/L,Ni2+脱除率为93%。实验范围内,EDI运行稳定,未产生Ni(OH)2结垢。  相似文献   
26.
选取黔西北矿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城市污泥改良矿区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借鉴前人利用污泥的经验基础之上,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纯污泥和不同配比的粉煤灰钝化污泥对铅锌冶炼废渣中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处理的栽培基质对玉米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和植株中重金属累积的影响,并分析了粉煤灰钝化污泥在矿山土地复垦中的应用前景,以为粉煤灰和污泥的土地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达到既能充分利用这些固体废弃物资源又不污染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7.
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铍是较之铬菁R(ECR),铬天菁S(CAS)、铍试剂Ⅲ更灵敏的方法。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用ECR分光光度法溯定微量铍的适宜条件。提出了一个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的分析测定环境水中微量铍的新方  相似文献   
28.
矿业废弃地破坏和侵占了:匙量的土地资源,其生态恢复成为当前世界尤其是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废弃地的研究现状以及我国矿区废弃地复垦的紧迫性,同时总结了矿区废弃地的复垦技术以及复垦后的效果影响。  相似文献   
29.
从加强管理,变更生产方式,技术改造及废物回收利用等方面介绍醋酸装置实现清洁生产的途径及实施清洁生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30.
以东苕溪流域为研究区域,建立基于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IBI)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样点来自2个不同的生态区,共建立了2套不同的IBI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上游支流样点均来自浙闽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区,从而建立了东苕溪上游支流的IBI指标体系:即鱼类总物种数(M1)、平鳍鳅科鱼类物种数百分比(M5)、中国土著鱼类物种数百分比(M6)、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7)、无脊椎动物食性鱼类个体百分比(M13)、植食性鱼类个体百分比(M14)、敏感性鱼类个体百分比(M1)7个参数指标.中下游样点均来自长江三角洲城镇及城郊农业生态区,建立了东苕溪中下游区域的IBI指标体系:即鱼类总物种数(M1)、虾虎鱼科鱼类物种数百分比(M4)、中国土著鱼类物种数百分比(M6)、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7)、上层鱼类物种数百分比(M8)、中上层鱼类物种数百分比(M9)、植食性鱼类个体百分比(M14)、借助贝类产卵鱼类物种数百分比(M21)、鱼类总个体数(M22)、畸形、患病鱼类个体数百分比(M23)等10个参数指标.河流健康状态划分为5个健康等级:即“健康”、“一般”、“较差”、“极差”和“无鱼”.应用IBI指标体系评价东苕溪流域的45个观测点的河流健康状况,结果显示东苕溪流域绝大多数河段的健康状况处于“一般”和“较差”水平.2011年,东苕溪中下游河段的健康状态较2010年有所改善,然而上游支流的健康状态较2010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