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2篇 |
免费 | 112篇 |
国内免费 | 33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72篇 |
废物处理 | 39篇 |
环保管理 | 118篇 |
综合类 | 1065篇 |
基础理论 | 184篇 |
污染及防治 | 140篇 |
评价与监测 | 83篇 |
社会与环境 | 42篇 |
灾害及防治 | 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66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47篇 |
2015年 | 45篇 |
2014年 | 95篇 |
2013年 | 70篇 |
2012年 | 91篇 |
2011年 | 69篇 |
2010年 | 68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58篇 |
2007年 | 70篇 |
2006年 | 72篇 |
2005年 | 81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56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传统节水调节器使用半自动机械控制,能够实现部分水资源节约,但在新疆等温度交替变化明显地区,无法根据温度变化情况实现自动控制节水调节,从而造成部分水资源浪费。为此提出基于环境温度传感的节水调节器设计。采用concise结构设计,在阻挠蝶板上增加环境温度传感装置,依托沿程阻力系数判定温度传感器节水调节系数ξ,通过不同ξ值的反馈,针对性的采取相应调节措施;使用调节Accurate检验机制,对温度变化幅度k进行测定,确定调节幅度有效取值,完成节水调节器的自动调节控制,实现基于环境温度传感的节水调节器设计。 相似文献
222.
气候谈判关乎各国在气候秩序中的权力与义务关系,涉及到各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利益,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新舞台。当前,欧盟与美国正在突破"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争夺气候变化谈判中的领导权;发展中国家阵营逐步分化为"基础四国""小岛屿国家""最贫穷国家"等。从长期来看,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有一致的利益,各国际阵营若能表现出更合作的态度——发达国家更负责地转变为低碳生产和生活模式,更慷慨和带有诚意地协助发展中国家减排,发展中国家更深刻地认识到碳排放空间的来之不易和低碳生产生活的迫切性,实现自觉减排——就能帮助遭遇"囚徒困境"的世界各国离开个体理性的"纳什均衡",趋向集体理性的"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223.
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是表征气候变暖-陆地碳循环反馈作用的一个关键参数,然而其全球分布格局及其对关键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该研究基于全球199个站点的碳通量和气象数据,形成了一套全球生态系统呼吸温度敏感性的数据集.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生态系统呼吸Q10的平均值为(2.69±1.26),不同生态系统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湿地的Q10值最高(3.37±1.62),灌丛最低(2.49±1.60).除多树热带草原外,各生态系统的Q10值均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及饱和水气压差的增大而减小,这种差异与环境因子对Q10产生影响的阈值范围有关.研究结果突出了生态系统呼吸Q10的空间变异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在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建议在陆地碳收支研究中除了考虑Q10的总体变化还应兼顾不同生态系统类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24.
225.
我国京津冀地区近年频遭大气PM2.5污染侵扰,相关研究表明,既使关闭建筑外窗,大气中PM2.5仍可以通过渗透通风方式进入室内污染环境.为定量评价建筑渗透通风及无室内污染源条件下建筑结构(如外窗缝隙结构、房间建筑结构等)对室内ρ(PM2.5)的影响规律,基于北京市东城区、朝阳区6个不同建筑结构的房间室内外ρ(PM2.5)实时监测数据,重点比较分析了建筑结构对室内外ρ(PM2.5)关联特性的影响规律.此外,根据颗粒物穿透特性及沉降特性机理,提出了反映建筑外窗缝隙结构(如缝高、缝深)的无量纲特征参数AP与反映房间建筑结构(如层高、开间、进深)的无量纲特征参数Ak.在前期提出的室内ρ(PM2.5)预测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二者(AP与Ak)对室内ρ(PM2.5)影响的评价模型,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当室外PM2.5污染程度与气象条件一定时,建筑结构对I/O[室内外ρ(PM2.5)之比]影响较大,其范围在0.4~0.7之间;随着建筑外窗气密性等级的提高,对应室内ρ(PM2.5)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建筑外窗缝隙结构对室内ρ(PM2.5)影响程度远大于房间建筑结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建筑外窗缝高每降低50%或缝深每提高50%,对应室内ρ(PM2.5)约可下降33.6%与31.9%.研究显示,气密性等级较高的建筑外窗缝隙缝高往往较小、缝深较长,渗透通风条件下对控制室内ρ(PM2.5)水平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226.
含纤维素废水生物水解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植物或动物纤维所产生的高浓有机废水,含短小纤维、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蜡质、果胶及其分解产物(糖、脂肪酸、醇等),较难生物处理,属含纤维素废水。试验研究和生产应用表明,生物水解对含纤维素废水中高分子有机物,可予分解并提高度水可生化性:在常温、PH约9.5时,水解池污泥浓度达6.5~16.0g/L,容积负荷达2.9kgCOD/m^3.d,COD去除率为24—36%,VFA提高3.9—5.1倍,BOD/COD提高12~16%。分析认为:中温、酸性,纤维素、木素含量低时,水解效果应更好。 相似文献
227.
针对现有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高投入、高产污和低效率等问题,提出了面向污水资源(wastewater resource)极尽利用的“污水精炼(wastewater refining)”新理念,剖析了实现污水精炼的关键技术和可能的技术途径。污水精炼的核心理念是将污水视为资源,改变以污染物分解和去除为基础的现有处理技术原理,通过污水中有价值物质的精细化筛分和定向增值转化,实现污水中水、有机质和无机盐等资源的安全、高效和极尽利用。污水精炼主要包括筛分、转化和利用3个关键环节。基于技术分析,针对不同的场景,提出了污水精炼生态模式(wRefine-E)和污水精炼高端模式(wRefine-S)2种技术途径,并对污水精炼关键技术(wastewater refining technology)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同时指出,再生水安全高效利用是污水精炼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污水再生与资源能源转化耦合是未来的必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28.
水污染监测技术发展动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污染监测技术突飞猛进,本文主要探讨了水污染生物监测、自动监测和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状况。生物监测能发现化学监测所发现不了的污染,应该用来作为化学一物理监测重要的附加手段。对污染物的分析常常需要具有一定的范围和长时间的监测数据,才具有代表性,这将促进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和遥感监测不断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29.
随着污泥量的增长,污泥的处置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污泥的土地利用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污泥土地利用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国内外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230.
为满足采用简便方法检测痕量铅离子(Pb2+)的需求,构建了新型的超灵敏、高特异性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用于水中Pb2+检测.以硫醇化GR-5脱氧核酶(DNAzyme)为Pb2+特异性识别探针,并自组装到芯片金膜表面,底物官能化的纳米金(S-AuNPs)用于信号增强,并与DNAzyme杂交形成传感薄膜.AuNPs不仅增加了质量变化,其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与芯片表面传播SPR的耦合作用也可产生信号放大的效果.在Pb2+离子存在下,DNAzyme催化底物裂解,导致AuNPs的去除并引起SPR信号显著变化.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对芯片表面的表征分析验证了传感薄膜构建过程和检测原理.Pb2+检测实验结果表明,1 μmol/L DNAzyme修饰的传感器检测效果最好,检测限为80pmol/L,并在100nmol/L范围内与Pb2+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R2=0.992).该传感器对10倍浓度的其他金属离子无明显响应,说明其具有良好的Pb2+特异性;检测自来水和地下水中Pb2+的结果与ICP-MS方法有良好的一致性.研究建立的Pb2+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且操作简便,具有现场检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