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128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76篇
综合类   168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431.
为了探究化学氧化对污染土壤修复过程土著微生物生理生态功能的影响,以焦化场地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为实验对象,研究了高锰酸钾、过硫酸钠和臭氧这3种氧化剂在不同液固比条件下对PAHs的修复效果和土著微生物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该焦化场地土壤ΣPAHs含量为679.1 mg·kg-1,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钠投加量为1%时,液固比为6:1条件下ΣPAHs(16种PAHs)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6.9%和95.7%,而臭氧剂量为72 mg·min-1、液固比为8:1时ΣPAHs的去除率(82.3%)最高;不同液固比条件下低环PAHs (3~4环)的去除率高于高环PAHs (5~6环),去除率最高的是菲和二氢苊;而对于高环的苯并[a]芘,仅高锰酸钾对其去除效果较优,去除率达到97.4%;微生物数量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经高锰酸钾处理后骤降,由108 copies·g-1降至105 copies·g-1,而过硫酸钠和臭氧处理变化不明显,数量级未发生显著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污染原土中Proteobacteria占绝对优势,相对丰度为99.5%,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钠处理后微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多种能够降解PAHs的微生物(如RalstoniaAcinetobacter等)相对丰度大幅提高;微生物代谢功能路径分析表明,化学氧化处理增加了PAHs降解菌的相对丰度,提高了有机物代谢能力.总体而言,液固比为6:1时高锰酸钾处理会显著改变土著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和PAHs降解微生物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432.
沉水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受到湖泊水体水位过程的影响,然而不同的水文过程变化及淹水时长对沉水植物个体适应性特征的影响尚不清晰。选取鄱阳湖典型沉水植物刺苦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水位控制中宇宙实验,揭示6种淹水模式下刺苦草个体适应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时间高淹水水位胁迫能够显著影响刺苦草的叶片数量、叶长、根长、匍匐茎长度、克隆能力、总生物量等特征。快速涨水以及长时间(>21 d)高水位(>3.5 m)胁迫会导致刺苦草植株叶片的大量凋亡,短时间(<14 d)并降低高水位淹水胁迫,刺苦草可以恢复其正常生长。研究表明,夏季快速涨水及不利水位下较长淹水时长是影响沉水植物刺苦草个体适应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可为沉水植物退化的水文过程机制以及科学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33.
基于全国12个省份、72个典型村镇生活垃圾的采样调查,系统分析了垃圾组分组成、含水率、湿基低位热值、肥效指标(有机质、TN、TP、TK)及重金属含量对焚烧、堆肥及填埋技术可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村镇生活垃圾全组分、可燃组分、可燃组分(厨余类除外)的湿基低位热值分别为4263,5652,13772 kJ/kg,村镇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分选环节可显著提高湿基低位热值。村镇生活垃圾有机质、含水率、N、P、K含量等方面,均基本满足堆肥化处理有关要求,可进行堆肥处理,但部分地区Cd含量超标,应强化源头分类,控制堆肥产品的品质,降低环境风险。村镇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前对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可减少约1/3的填埋垃圾量,并最终减少垃圾填埋渗滤液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434.
聚氨酯泡沫材料是阴燃火灾中常见的可燃物之一,对变化的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阴燃过程进行了研究.材料变化主要包括连续材料前后部分含水率变化,以及不连续材料前后部分含水率变化.观测各次不同试样试验现象并用热电偶组记录内部的温度变化.结果显示,对于连续材料,当后部含水率小于7.4%时,阴燃稳定传播;后部含水率在10.3%-13.8%时,发生气相反应并形成明火;后部含水率为17.4%时,不能形成明火,后部含水率大于20.9%时,阴燃停止传播.对于不连续材料,在阴燃过程中不易出现明火,当含水率为17.4%时阴燃就会熄灭.材料热分析的TG和DSC数据可清楚显示阴燃反应的各个温度区间和特点.阴燃过程的传热分析也表明,莲续材料比不连续材料更有利于阴燃的传播和明火的形成.  相似文献   
435.
张沛  孟曼利  汪箭 《火灾科学》2016,25(4):228-233
对飞机货舱烟雾探测系统布置原则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套飞机货舱烟雾探测系统布置方法,并开发出一套烟雾探测系统布置优化平台。对烟雾探测系统布置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并以某型运输机货舱为实例进行了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436.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在高温热膨胀系数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量热结构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热膨胀系数,方法将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和通电加热技术相结合,建立高温热变形测量系统。该系统使用CCD相机采集不同温度下试样的表面图像,经DIC方法分析处理得到被测材料随温度升高产生的变形和应变,进一步计算得到相应温度下的热膨胀系数。测量紫铜、石墨分别在600~800℃,600~1200℃范围内的热膨胀系数,并与文献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使用该实验系统测量得到了紫铜和石墨分别在600~800℃,600~1200℃范围内的热膨胀系数,与文献参考值吻合较好。结论该测量方法可精确得到导电材料的热应变及热膨胀系数,测量温度上限可达1200℃。  相似文献   
437.
为了掌握进口再生纸浆中重金属分布特征,选取3种典型进口废纸(编号为1#、2#、3#)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典型进口废纸在碎浆、脱墨、漂白等阶段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1#、2#、3#废纸原纸中重金属总量分别为21.62、30.15、40.48 mg/kg,碎浆阶段重金属总量分别为17.76、26.01、33.38 mg/k...  相似文献   
438.
2020年8月22~ 29日期间利用便携式声表面波气相色谱仪(GC-SAW)对日照市区的主要企业源、居民源和道路开展了在线采样分析,获得了大气中多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主要组分的化学反应活性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日照市碳原子大于5的VOCs(VOCC>5)主要以甲苯、正丙苯和正辛烷为主,且空间分...  相似文献   
439.
汾河表层沉积物PCBs和OCPs含量、来源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C-ECD方法测定了汾河太原段3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多氯联苯(PCBs)和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同时对沉积物中PCBs和OCPs的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PCBs和OCPs的含量分别为n.d.~50.95μg/kg和2.19 ~25.24μg/kg.Aroclor检出率最高为Aroclor1260和Aroclor1254,这可能与我国主要生产和使用的PCB有关.OCPs中p,p¢-DDE含量占优势,研究区HCH和DDT来源于工业和农业输入.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γ-HCH、DDT(total),o,p¢+p,p¢-DDT,p,p¢-DDE,七氯环氧化物,PCBs总量可能会对研究区水生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影响,但整体风险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440.
三种霾日统计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单次值法、日均值法、14时值法3种常用的霾日和轻雾(雾)日统计结果的异同,以环首都圈京津冀晋四省市为例进行了比较.华北地区霾日用3种方法统计的过去60余年霾日的区域分布表明,3种方法统计的霾日是单次值法>日均值法>14时值法,大致是1:0.54:0.45的关系,但区域分布趋势比较相似.典型城市霾日的长期变化趋势大都十分相似.而轻雾(雾)日的长期变化趋势表明,用单次值法统计的明显偏多,且有长期下降趋势;而用日均值法与14时值法统计的轻雾(雾)日无大差别,且没有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反映了年季和年代季的气候波动.从长期季节变化趋势来看,3种统计方法的结果除日数的差别外,季节分布特征比较类似.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除去采暖季有较多的霾日外,在盛夏季节霾日也明显多,集中出现在6~9月,尤其是7~8月,与桑拿天同期出现,这与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变化趋势完全不同.是华北地区的特有现象.用单次值法统计霾日,将包括所有的霾过程,即大范围持续时间长,且与一定天气系统与近地层扩散条件相关连的霾,及在稳定的晴朗夜间由于辐射降温,使相对湿度升高而导致能见度下降形成的霾.用日均值法,则可能更多的显示长时间大范围的霾天气过程;而使用14时法,则对早晚因湿度增加降低能见度出现的霾天气漏记,突出长时间大范围的霾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