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6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底质耗氧行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源益  戴树桂 《环境化学》1995,14(6):537-540
本文介绍了底质耗氧速率方程,速率常数k值比较及温度对k值的影响等,对南排污河等底质的研究表明:k值大,污染严重,故可用k值估计底质污染的轻重。另外,温度升高,底质耗氧速率常数增大。  相似文献   
52.
染料在干污泥上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研究了染料活性嫩黄 KD- 3G、直接深棕 M和酸性媒介棕 RH在干活性污泥上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 :所试染料的吸附等温线数据都可用 Freundlich方程描述 ;对于 Langmuir方程 ,只有酸性媒介深棕 RH的等温线数据能与之拟合。染料的吸附过程遵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也能用 Lagergren一级速率方程描述。在吸附温度为 1 5℃、2 0℃、2 5℃、35℃和 45℃时 ,活性嫩黄 KD-3G、直接深棕 M和酸性媒介棕 RH的一级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0 2 8~ 0 .0 0 3 2 min- 1、0 .0 1 5~ 0 .0 4 0 min- 1、0 .0 0 7~ 0 .0 1 2 min- 1 ,二级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 0 .0 0 0 2 7~ 0 .0 0 0 4 7g/ (mg· min)、0 .0 0 6 5~ 0 .0 2 90 g/ (mg· min)、0 .0 0 3 0~ 0 .0 1 3 2 g/ (mg· min)。由二级吸附速率方程计算得到的平衡吸附量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在 1 0 %以内 ,这表明两者的符合程度较高。上述温度范围内 ,当染料质量浓度为50 mg/ L时 ,活性嫩黄 KD- 3G、直接深棕 M和酸性媒介棕 RH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 1 6.5~ 1 9.2 mg/ g、1 4 .3~ 1 6.0 mg/ g、7.2~ 9.6 mg/g。试验溶液的温度对吸附速率常数有影响  相似文献   
53.
絮凝剂PAN—DCD的结构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聚丙烯腈和双腈双胺为原料,合成了有机絮凝剂PAN-DCD。用IR、^1HNMR和^13CNMR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PAN-DCD溶解度随PH值变化的规律,研究了PAN-DCD对活性染料的絮凝脱色和去除CODcr的性能。  相似文献   
54.
无机膜复合催化反应器脱除水中硝酸盐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Pd-Cu/Al2O3陶瓷膜对催化还原硝酸盐氮废水进行试验,通过在陶瓷膜中添加离子吸附树脂负载的催化剂Pd-Cu/H103,形成复合催化膜,并调整pH值与氢气流量,硝酸盐脱除转化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55.
改性TiO2对X-3B的光催化性能及其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活性艳红X-3B为模型化合物,比较了改性前后TiO2光催化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改性大大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Fe3+和Ag+的掺杂量均有一个最佳值,在试验的掺杂范围内Fe3+和Ag+的最佳掺杂量分别是0.1%和0.05%.对其宏观降解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表明,X-3B在TiO2、Fe3++TiO2和Ag++TiO2 3种催化剂上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均能很好地符合Langmiu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其表观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顺序依次是Ag++TiO2>Fe3++TiO2>TiO2;吸附平衡常数则是Fe3++TiO2和Ag++TiO2两者基本相等,两者均比纯TiO2大2~3倍.  相似文献   
56.
以CODMn、氨氮、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等为主要指标。对天津市一条典型的景观河流——津河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津河水质介于地表水环境标准(GB3838—2002)的Ⅳ和Ⅴ类之间,营养状态为重富营养。且在多个采样点出现蓝藻水华。水体中的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为,CODMn与叶绿素a都是在7月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总溶解性氮夏季变化曲线呈倒“S’形。7月最低。8月最高。河道上游总溶解性磷一直比较稳定,而下游在8月上旬急剧升高。藻类演替过程大致为粉末微囊藻-皮状席藻-多种蓝藻。与改造之初相比。水质状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7.
硅酸盐影响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围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凌  金相灿  杨威  徐敏  钟远  朱琳  庄源益 《环境科学》2007,28(10):2174-2179
在新开湖设置浮式围隔,通过调控围隔水体硅酸盐含量,研究了硅对富营养化水体浮游藻类群落生长及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酸盐浓度的增加,硅藻的生物量提高,其种类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由10.2%上升到22.1%;蓝藻和绿藻的种类比例则下降,由76.8%下降到61.5%.加硅处理中,硅藻虽然没有完全取代蓝、绿藻的绝对优势地位,但是出现了尺骨针杆藻(Synedra ulna)、细齿菱形藻(Nitzschia denticula)、针状拟菱形藻(Nitzschia acicularis)、缢缩异极藻头状变种(Gomphonema constrictum var. capitata)、橄榄形异极藻 (Gomphonema olivaceum)等在对照处理中并未检出的藻种.中硅(原子比N∶Si∶P=16∶8∶1)和高硅(N∶Si∶P=16∶16∶1)处理中,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17±0.40和2.12±0.21,而对照组为1.89±0.55.试验末期,对照围隔的水体表面出现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而硅酸盐含量高的围隔中,同期没有水华出现.硅酸盐的增加能够促进硅藻及其它藻类生长,改变少数几种蓝、绿藻占据优势的状态,提升水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水平,并对淡水蓝藻水华的产生起到一定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58.
水中直接染料的多相催化脱色的试验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与活性炭和过氧化氢配合使用,对直接染料有很高的催化脱色率。反应进行迅速,以直接耐酸大红4BS和直接红棕RN为代表的正交实验表明影响催化脱色作用的主要因素为催化剂,其次是活性炭和过氧化氢。直接深蓝L-3RB,直接铜蓝2R,直接黑L-3BQ,直接耐晒黄RS,直接青莲RB等的最大脱色率为92.9%-99.5%。  相似文献   
59.
苯胺的超监界水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苯胺的超临界水氧化表明,氧化剂H2O2、试验温度、压力和停留时间以及水样的起始TOC值对TOC的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在本试验中,选取了硫酸铜、硫酸铁、硫酸锰等金属盐进行苯胺的均相催化氧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金属盐对苯胺的氧化有不同的催化活性,筛选出硫酸锰和硫酸亚铁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以硫酸猛作催化剂为例,在450℃,28MPa,K=1.1,pH=4.0的条件下,当停留时间为46s时,TOC去除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60.
有机絮凝剂对水中染料的絮凝作用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在PAN-DCD对水中活性染料的絮凝脱色研究基础上,用IR分析以及平衡渗析实验探讨了PAN-DCD与多种染料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