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张海  田硕  李宁 《安全》2019,40(5):58-61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城乡间社区的数量也不断提升,与此同时社区的消防安全隐患也开始逐渐显露。为了做好社区火灾的预防工作,本文有效的分析社区火灾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的作用,把社区视为一个人、机和环境构成的完整系统,建立了社区火灾的瑟利模型,运用瑟利模型分析社区火灾发生、发展、防控过程中人的感知与响应因素,分析了社区火灾产生的部分原因,提出了针对火灾危险发生和释放阶段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2.
应用环境应力分类的加速贮存退化试验评估方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张海  余闯  王晓红 《装备环境工程》2014,11(3):87-90,109
目的解决加速试验在估计产品贮存寿命中误差较大、未考虑结合实际贮存中的退化信息等问题。方法基于加速退化试验中广泛接受的基本假设,并将其应用到实际贮存中,把加速试验与实际贮存中的信息综合起来进行处理。结果得出了一种使用实际贮存信息修正试验预计结果、估计剩余寿命的方法。结论应用该方法在贮存过程中只需对少量性能参数进行测量,即可估计产品的剩余寿命。  相似文献   
33.
通过试验,对极端降雨条件下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削减洪峰流量、径流总量以及去除污染物的效果进行研究。试验表明,在降雨历时60 min,降雨量为110,135,163 mm的情况下,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削减径流总量为55%~69%,削减洪峰流量为55%~63%;对SS、COD、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82%~95%、58%~78%、31%~74%、59%~80%。结果表明,在极端降雨情况下,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削流除污方面的效果较好,且与一般降雨条件下的除污效果相近,因此在暴雨情况下,也可产生较好的环境效益,表明其具有气候普适性,是一种良好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34.
城市污水二级出水超滤膜污染与膜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孟晓荣  张海珍  王磊  王旭东  赵亮 《环境科学》2013,34(5):1822-1827
以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为过滤介质,考察了PVA、PVP、PMMA等与PVDF的二元及三元共混超滤膜的过滤污染行为.结果表明,共混优化了PVDF超滤膜的结构参数,添加剂PVP、PVA可有效改善膜的亲水化程度,提高膜渗透通量.超滤膜的亲水性和结构特性对膜抗污染性能影响较大;堵孔阻力是二级出水过滤膜污染不可逆的主要原因.亲水性较强的超滤膜,二级出水过滤初期易因浓差极化而导致滤饼层污染,造成一定的通量衰减,但易清洗恢复,不可逆污染指数(rir)为0,抗污染性能好.致密的超滤膜表面有利于防止二级出水中的中低分子量污染物进入膜内部,而断面通透大孔和疏松海绵层结构的超滤膜,能减少二级出水中的污染物在膜中沉积形成堵孔阻力.膜表面多孔,内部大孔发育不充分,易形成堵孔污染,通量衰减大且不易清洗恢复,膜污染不可逆.  相似文献   
35.
36.
对云南大理地区的10个农贸市场所售土碱中As、Cd、Hg和Pb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土碱中重金属含量水平差异很大,As含量为2.79~3.87 mg.kg-1,Hg含量为0.036~0.061mg.kg-1,Cd含量为0~0.015 mg.kg-1,Pb含量为0.15~1.16 mg.kg-1。与相关国家标准相比,所有样品均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超标。供试土碱作为食品添加剂时每人每日As、Hg、Cd、Pb摄入量(EDA)均未达到日允许摄入量(ADI)。表明供试土碱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较小,但为安全起见,应建立土碱环境质量标准并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37.
内陆水体是重要的活性碳(C)汇和温室气体潜在排放源.为查明太湖流域上游南苕溪水系夏秋季水体溶存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9年7~11月进行水样采集,采用水-气顶空平衡-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体溶存CO2浓度[cobs(CO2)]和CH4浓度[cobs(CH4)],同步测定水体物理化学指标,分析水体cobs(CO2)和cobs(CH4)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南苕溪水体cobs(CO2)及其饱和度[R(CO2)]和cobs(CH4)及其饱和度[R(CH4)]的均值分别为(505.47±16.99)μg·L-1、(256.31±8.32)%和(1.88±0.09)μg·L-1、(5218.74±264.30)%;所有观测点位R(CO2)和R(CH4)均大于100%,表明南苕溪水体为CO2和CH4的潜在释放源.农业区水体cobs(CO2)最高、居民点区次之、森林区最低,3种土地利用类型区水体间差异显著;居民点区水体cobs(CH4)显著高于农业区与森林区.水体cobs(CO2)、R(CO2)、cobs(CH4)和R(CH4)均与氧化还原电位(ORP)负相关(P<0.01),与电导率(EC)正相关(P<0.01).叶绿素a(Chl-a)、硝态氮(NO3--N)、总氮(TN)浓度和EC的差异是造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水体cobs(CO2)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农业区和居民点区水体中较高的氮污染物浓度还可促进浮游植物生长并产生更活跃的呼吸作用,最终使两类型区水体cobs(CO2)显著较高.居民点区水体中较高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铵态氮(NH4+-N)浓度及水温(WT)是导致该类型区水体cobs(CH4)较高的主要原因.降雨对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水体cobs(CO2)和cobs(CH4)都产生一定的影响,雨后农业区水体氮污染物浓度增大和居民点区水体DOC浓度增加分别是造成农业区水体cobs(CO2)和居民点区水体cobs(CH4)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8.
基于水流路径与景观单元相互作用的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的载体水流着手,沿水流路径模拟污染物迁移过程中各景观栅格单元与周边景观栅格单元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将这种相互作用分为"推动"和"阻碍"两个方面,综合两种作用计算空间不同位置景观栅格单元污染物的入河迁移系数.同时,通过水文累积计算,获得河道水质空间分布特征.最后,以东北海伦地区4个子流域作为案例研究区,模拟得到流域污染源和水体污染程度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并利用2007、2008年10场降雨后流域出口的水质监测数据与模拟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模拟N含量与监测TN值显著相关,模拟P含量与监测颗粒态P含量显著相关,表明该研究方法能定性地描述流域N、P污源染以及受纳水体水质时空分布特征.但模拟计算出的N、P含量均远远高于实测值,说明该模拟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以达到准确量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39.
为研究不同摩擦材料和螺栓预紧力下转动型摩擦阻尼器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采用 3 种不同摩擦材料,设计 9 个转动型摩擦阻尼器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 3 种不同摩擦材料的转动摩擦机理、滞回性能、摩擦力、螺栓预紧力。对转动型摩擦阻尼器受力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转动型摩擦阻尼器的摩擦力理论计算公式,使用刚塑性模型对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①铜锌合金和铝镁合金摩擦材料的摩擦效应由犁沟效应和粘着效应共同作用,无石棉有机物摩擦材料以粘着效应为主;②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接近矩形,表现出良好的耗能能力;③铜锌合金和铝镁合金摩擦材料的摩擦力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无石棉有机物摩擦材料摩擦力表现下降的趋势;④铝镁合金摩擦材料的螺栓预紧力比较稳定;⑤摩擦力理论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取得较好的一致性,可以用于阻尼器设计与分析;⑥刚塑性模型对铜锌合金和铝镁合金摩擦材料的阻尼器恢复力模型适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0.
氧化锌纳米颗粒(ZnO NPs)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纳米材料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其对生物体具有显著的毒性效应。为了研究ZnO NPs的毒性与种子发育阶段的关系,选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受试植物,将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麦种子置入ZnO NPs悬浮液中进行培养,研究了ZnO NPs对水培小麦种子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ZnO NPs对处于吸胀阶段、萌动阶段和发芽阶段的小麦都可以产生毒性,但是毒性的大小随小麦发育阶段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在60 mg·L-1暴露浓度下,用ZnO NPs对处于吸胀阶段、萌动阶段和发芽阶段的小麦种子进行处理,小麦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37.8%、80.2%和95.7%;就萌动阶段和发芽阶段而言,ZnO NPs的毒性与其浓度有关,浓度越大毒性越大,即具有显著的浓度效应。上述研究结果对于全面准确地评价ZnO NPs毒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