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29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背景溶液对纳米氧化铁吸附病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噬菌体X174为病毒替代,通过等温静态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4种纳米氧化铁(α-Fe2O3、γ-Fe2O3-B、γ-Fe2O3-N、Fe3O4)对病毒在不同背景溶液中的吸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模拟地下水中,4种纳米氧化铁对病毒均具有较高的吸附比例,其中α-Fe2O3对病毒吸附比例最高,在病毒初始浓度比较低(约1E+03PFU.mL-1)时可达100%.经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对上述吸附结果进行拟合表示,纳米氧化铁对病毒的吸附均为有利吸附(favorable adsorption),并可能存在多层吸附,吸附比例均随着病毒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纳米氧化铁对病毒的吸附比例随着背景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表示其吸附行为以电性吸附为主.背景溶液中阴离子存在显著降低了病毒的吸附量,这可能与阴离子竞争病毒吸附位点有关,其中HPO24-比HCO3-表现得更为明显.结果同时显示背景溶液中多价阳离子的存在(比如Ca2+和Mg2+)比单价阳离子(比如Na+和K+)更有利于纳米氧化铁对病毒的吸附.综上可知,纳米氧化铁是一种潜在的病毒净化理想材料,应用时需考虑其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2.
从成都动物园健康大熊猫的肠道采集样品,富集分离获得一株典型的厌氧纤维素分解菌PD.分离菌是杆状,革兰氏阳性(G ),菌体大小为0.5μm×(3~5)μm,严格厌氧;生长温度为25~40℃,最适生长温度为38℃;pH范围5.0~9.0,最适pH7.2;在纤维素粉作碳源的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直径为1~3mm,白色透明斑;分离菌株不仅能利用纤维二糖、葡萄糖、蔗糖、淀粉、松三糖、覃糖等多种可溶性碳源,而且可以利用纤维素粉等不溶性碳源.同时,对菌株PD进行了16SrDNA的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测序.对16SrDNA部分序列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表明菌株PD属于梭菌属,与Clostridiumlentocellum(T)的16SrDNA序列具有92.2%相似性.图5表1参18  相似文献   
123.
本文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Nano Pd/Ti电极。对比研究Nano Pd/Ti电极与Ti电极分别对氯苯和硝基苯模拟废水催化性能,表明Nano Pd/Ti电极出现新的氧化峰和还原峰,反应电位明显正移,峰电流明显增大。通过降解实验,Nano Pd/Ti电极可以达到更好CODcr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4.
廖健  邓超  陈怡  周文钊  林春绵  张辉 《环境科学》2019,40(7):3378-3387
为考察杭州西湖景区土壤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的污染情况,本研究采集了西湖景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共42个土壤样品,利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GC-MS/MS)对所有样品中6种PAEs的含量水平和组成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PAEs的来源与空间分布进行了详细探讨.结果表明,西湖景区6种邻苯二甲酸酯累计含量(ΣPAEs)范围为597. 6~7 360. 1μg·kg~(-1),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是3种主要的PAEs污染物,三者总含量平均值贡献率高达98. 43%,而DEHP作为含量最高的PAEs单体贡献率为66. 28%;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的PAEs组成由于其来源不同而具有差异性,交通运输与游客活动是西湖景区内PAEs的主要来源; 6种PAEs主要分布在西湖景区的东北区域,呈现出由北向南、自东向西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25.
许多行业产生的废水中都含有大量氟离子,电子元件生产、电镀和金属冶炼等行业排放的废水中都含有高浓度氟化物。而目前缺乏经济性好且适用性强的除氟方法,针对氟化物去除难度大、达标困难这一典型问题,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制备了羟基氧化铁和两种铈基吸附剂,研究了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以及pH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吸附剂在吸附过程中化学吸附起主要作用,整个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与另外两种吸附剂相比铈吸附剂B去除效果更好,且pH在2~10范围内,氟离子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26.
采用正交试验、连续提取法及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液固比、浸出时间、酸雨pH值、PO43-、CO32-、Ca2+和腐殖酸浓度对铀尾矿库内铀尾矿中不同形态铀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易迁移态铀释放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为:Ca2+>酸雨pH值>CO32->腐殖酸>浸出时间>PO43->液固比,前4个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且CO32-与酸雨pH值的相关性最强.影响潜在迁移态铀释放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为:Ca2+>液固比>浸出时间>CO32->腐殖酸>酸雨pH值>PO43-,前4个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且PO43-与酸雨pH值的相关性最强.影响稳定态铀释放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为:PO43->腐殖酸>CO32->酸雨pH值>液固比>Ca2+>浸出时间,前4个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且PO43-与CO32-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27.
改性竹炭颗粒对水溶液中孔雀绿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的酸碱溶液处理竹炭,研究改性竹炭颗粒对水溶液中孔雀绿的吸附效果,再对筛选出的竹炭颗粒进行吸附动力学试验,并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颗粒扩散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用0.5 mol.L-1NaOH溶液处理过的竹炭颗粒吸附效果最佳,最大吸附量可达9.96 mg.g-1。颗粒扩散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动力学过程。竹炭颗粒的质量增加会降低孔雀绿分子的扩散速率;孔雀绿溶液的初始浓度增加则提高孔雀绿分子的扩散速率;颗粒直径、搅拌速度以及溶液的初始pH值也会影响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28.
以我国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典型电子废物处置场地为研究区域,对其表层土中的德克隆(DP)阻燃剂的污染水平及分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P在全部23个表层土样品中均被检出,浓度范围为0.308~209ng/g,东南部地区的污染水平显著高于西北部地区,各区域的污染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DP浓度最高点(209ng/g)和次高点(46.2ng/g)均位于主要从事电子废物手工拆解及物理破碎的片区.表层土样品中anti-DP质量分数(fanti)的变化范围为0.444~0.754 (平均值:0.652±0.064),同DP工业品中的fanti值(0.6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在表层土中不存在明显的异构体选择性降解.不同的电子废物处置方式对各片区表层土中DP的分布模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9.
为实现污泥的能源化利用,采用成型干化工艺制备污泥-煤复合燃料,研究了不同污泥含水率,添加比例,冷压成型压力等因素对复合燃料成型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复合燃料的干化特点.结果表明较好的工艺条件为:污泥初始含水率60%~70%,成型时固含70%~80%.10~30MPa范围内成型压力对落下强度影响较小.制备得到的成型燃料的落下强度可达到采用商用黏结剂制备得到的型煤水平. 混合成型后的污泥复合燃料,和污泥相比明显有利于水分的扩散和挥发,可在室温及不高于100℃条件下可以得到快速干化,实现污泥脱水及能源化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0.
烧结余热回收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烧结工序的特点和余热品位,提出了环冷机余热梯级利用、热电联产的优化用能方案,并在环冷机余热的低温段用废气源热泵来提高烟气温度,并对这部分热量回收利用,从而提高烧结余热的回收利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