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6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111篇
基础理论   9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沉积物中污染物种类繁多,准确判断其中产生生物毒性的主要来源是个难点,本文作者先采用TIE法初步判断出主要致毒污染物为有机物和重金属(毒性描述阶段(相I)),传统的毒性单位分析结果显示Cr、Cu、Ni、Pb和Zn主要致毒重金属,而为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氟虫腈为主要致毒有机物中(毒性鉴定阶段(相II))。采用4步分级提取法和Tenax提取法分析了重金属和有机物的生物有效性。生物有效性毒性单位分析更加准确地锁定了毒性主要贡献重金属为Zn、Ni和Pb,毒性主要贡献有机物为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和氟虫腈。沉积物的稀释降低了重金属的毒性并使其毒性贡献鉴定变得复杂,生物有效性测量可以有效地提高TIE结果的准确性。
精选自Xiaoyi Yi, Huizhen Li, Ping Ma and Jing You. Identifying the causes of sediment-associated toxicity in urban waterways in South China: Incorporating bioavailabillity-based measurements into whole-sediment 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Volume 34, Issue 8, pages 1744–1750, August 2015. DOI: 10.1002/etc.2970
详情请见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tc.2970/full  相似文献   
172.
沉积物毒性鉴别评估用于确定造成沉积物整体毒性测试中观察到有害效果的原因。然而在多污染物的情况下,将总体毒性划分为为不同个体污染物单独造成的毒性的方法存在很多问题。利用一个有着多重输入与相关污染物的站点数据,我们为毒性鉴别评估提出一种通过追踪毒性单位(TUs)来确定是否囊括全部毒性的方法。首先确定出沉积物整体的毒性水平,然后将毒性来源划分至几种污染物大类,例如氨类,金属,非极性有机物等。本文中毒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非极性有机物,所以在萃取沉积物之后,将萃取物重新加回稀释水中以检测毒性的复原。每一部分污染物的毒性占比由溶剂梯度测量,并进行毒性检测。目标占比由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得到,从而鉴定出与特定成分相关的毒性。之后对这些成分相关的毒性单位进行测定以确定可能的原因组合和是否已囊括全部毒性。数据表明毒性既与已有化合物相关,又与新兴污染物相关,而两种污染物对于总体毒性的具体贡献则随实验地点改变。
精选自Howard C. Bailey, Catherine A. Curran, Peter Arth, Bonnie P. Lo, Rich Gossett. Application of Sediment 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 Techniques to a Site with Multiple-Contaminants.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Volume 35, Issue 10, pages 2456–2465, October 2016. DOI: 10.1002/etc.3488
详情请见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tc.3488/full
  相似文献   
173.
本文建立一系列758种有机化合物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毒性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s)。用简化的分子线性输入系统(SMILES)代表分子结构。用CORAL(关联和逻辑)软件作为工具来开发QSAR模型。这些模型使用蒙特卡罗方法建立,依据的原理是QSAR是一个“随机事件”,假设检验一组随机数据分布在可见的训练集和不可见的验证集。检验了三组分布于可见的训练、校准、测试集中的数据以及不可见的验证集。最佳模型的预测潜能,也就是其不可见的验证集的统计特征如下:n = 87,r2 = 0.8377,RMSE = 0.564。建议和讨论了所构建模型的机械解释和适用领域。
精选自Alla P. Toropova, Andrey A. Toropov, Aleksandar M. Veselinovi?, Jovana B. Veselinovi?, Danuta Leszczynska, Jerzy Leszczynski. Monte Carlo based QSAR models for toxicity of organic chemicals to Daphnia magna.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Volume 35, Issue 11, pages 2691–2697, November 2016. DOI: 10.1002/etc.3466
详情请见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tc.3466/full
  相似文献   
174.
工地噩梦     
在建筑工地上施工的人员一直都属于高危行业从业者,除了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条件恶劣,更主要的是工地现场危机四伏,像砖头、水泥板、各种各样的施工器材,一不小心,都可能成为伤人的凶器.  相似文献   
175.
运用HYSPLIT模型,结合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大气研究中心(NCAR)2000~2013年的再分析气象资料,对柴窝堡盆地粉尘潜在扩散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窝堡湖干涸湖底粉尘潜在扩散范围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异.春季粉尘潜在扩散范围和密度最大,覆盖我国大部分地区,最远可达朝鲜半岛部分地区,其次是秋季,夏季粉尘潜在扩散以1000m为界表明出明显的高度差异,冬季粉尘潜在扩散范围和密度均是最小的.随高度增加,不同季节气流可能携带粉尘密度均呈降低趋势.受地形影响,粉尘潜在扩散有两个主要通道,100m以下主要向西南方向扩散,而100m以上主要向东南方向扩散.柴窝堡盆地干涸湖底大量的粉尘在气流携带下可以长时间远距离输送,在近源区沉降,严重影响乌鲁木齐及其周边地区,并可能加速天山山区的雪冰消融.  相似文献   
176.
小兴安岭植物体中δ13C不仅受区域湿度变化控制,也受温度变化控制.泥炭纤维素的δ13C曲线,较好地响应了小兴安岭地区过去5000年来气候,特别是温度和湿度的演变过程.5.1~3.0 ka BP、3.0~1.8 ka BP、1.8ka BP迄今,小兴安岭经历了3个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气候演变过程为温暖湿润→温凉较湿→冷凉较湿.在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上,又叠加着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在3.0 kaBP以来更为显著.相应的,泥炭发育也经历了从富营养、中营养到贫营养阶段.  相似文献   
177.
以华南珠江流域9种野生淡水鱼为材料,本文研究了12种有机紫外线吸收剂(UVA)的组织分布、个体体型依赖性和物种特异性生物蓄积。鱼组织样品中12种UVA的浓度为109~2320 ng/g脂质重量(lw)。在超过一半的鱼组织样本中检测到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BP-3)、八甲基丙烯(OCR)、UV531和5种苯并三唑类紫外线稳定剂(UVP、UV329、UV234、UV328和UV327)。UV531在野生淡水鱼体内具有明显的生物蓄积潜力,其生物蓄积因子(Log BAF)和生物沉积物蓄积因子(BSAF)分别为4.54±0.55和4.88±6.78。一般来说,肝脏(989±464 ng/g lw)的UVA含量最高,其次是腹部脂肪(599±318 ng/g lw)、膀胱(494±282 ng/g lw)、背肌(470±240 ng/g lw)和卵(442±238 ng/g lw)。淡水野生鱼体内UVA的生物积累表现出物种特异性和化合物依赖性。摄食杂食性鱼类的底栖食碎屑者含有明显较高的UVA浓度,表明摄食碎屑/沉积物是野生淡水鱼暴露于UVA的重要途径。UV531和BP-3表现出生长稀释的潜力。代谢可能在消除鱼组织中的UVA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肝脏的代谢率最高。在珠江流域的淡水生态系统中,UVA没有显示出明显的营养级放大作用。有必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阐明UVA在生物体内的母体转移。  相似文献   
178.
本文系机械工业环境适应性调查报告之七,主要介绍化工、通用机械在水腐蚀环境、大气腐蚀环境、生物环境、低温环境、高原环境下的使用情况,指出其环境适应性的主要问题与急待解决的关键项目。本文标题是编辑部加的。  相似文献   
179.
研发背景 新世纪、新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伴随着中国人世的潮流,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将是历史的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全社会对安全环境的要求日渐强烈.  相似文献   
180.
一、前言在农药生产中,需要甲基硫化物作为中间体,目前都是用甲醇与P_4S_(10)反应合成甲基硫化物。在合成反应中,不可避免地有大量(占硫化物的30%左右)副产物——甲基中性油生成。根据资料介绍,甲基中性油的主要成分有:硫代亚硫酸二甲酯,二硫代磷酸三甲酯,硫代磷酸三甲酯,四甲基三硫代焦磷酸酯,双(0.0—二甲基)硫代磷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