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0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从灾种、灾害地域分布、灾害发生频率等入手,系统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严峻灾害形势,指出频发的灾害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业减灾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灾害对我国国民经济的作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洪明  朱晓华 《灾害学》2000,15(4):86-89
深入地分析了灾害对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以及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灾害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影响的基本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杨秀春  朱晓华 《灾害学》2003,18(1):15-19
以中国大陆地震为例,对点状灾害现象的分维计算方法及其差异进行了研究。文中得到下述结论:对于进行点状灾害现象的分形研究,网格法与圆法都是可以选用的方法,但是由于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有所不同,所以,要进行分维比较的话,必须选择相同的分维计算方法;另外,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可比性,在采用相同分维计算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相同标度值点的选取。  相似文献   
15.
根据《江苏统计年鉴(1999)》等相关资料,对江苏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实现江苏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试论灾害教育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13  
陈霞  朱晓华 《灾害学》2001,16(3):92-96
人类社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遭受着多种灾害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与破坏。在我国,在整个防灾减灾工作的链环中,有关灾害的教育环节还十分薄弱,缺口很大,由此也导致公众的灾害意识还相当薄弱。本文即是从“人为营造”的灾害入手,系统地阐述了灾害教育在我国减灾防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HRGC-HRMS测定卧龙高海拔地区冰雪和水中OCPs和PCB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可进行大气远程迁移,在一些看来是清洁的边远地区也能被检出.季风可将它们携带到气候较寒冷的地区,在那里它们冷凝下来并被捕集.在冰雪中直至春季融雪时被重新释放到生态系统中,发生所谓的"冷凝结"积聚过程.  相似文献   
18.
广州部分区域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在冬、夏两季对广州市部分市区和远郊区的表层土壤样品中OCPs(有机氯农药)的采样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分析,对OCPs残留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w(HCHs)为0.29~14.90 ng/g,未超过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级自然背景值.w(DDTs)为nd~697.70 ng/g.海珠区和黄埔区部分地点w(DDTs)超过一级自然背景值.DDTs为主要残留有机氯农药,平均占w(OCPs)的85.1%.所观察到的较低的w(α-HCH)/w(γ-HCH)(小于1)和w(γ-HCH)>w(β-HCH)的结果,有可能是林丹输入所致.一些地点可能有新的DDT输入.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表层土壤中w(OCPs)为工业区>农田>果园>未利用地>居民区绿地>森林公园.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的方法考察了三种文丘里布风装置与两种回料方式对循环流化床流态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喉口面积相同的条件下,七孔文丘里布风装置同四孔文丘里布风装置及一孔文丘里布风装置相比,系统压降较低,床内平均颗粒浓度大,流态化稳定;流化斜槽回料方式同气力输送回料方式相比,对流化床入口段流场的干扰较小,塔内颗粒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20.
含盐废水处理中生物脱氮是难题,重点阐述了盐分对不同脱氮方式微生物的影响,总结了含盐废水生物脱氮强化措施,指出应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盐分对脱氮微生物的胁迫机制,加快耐盐脱氮菌种特别是嗜盐菌的筛选,以及针对不同微生物结合反应器做出参数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