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97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90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选取实验室常用的过滤介质,通过空白试验、标准样品试验,对过滤材质进行测试,确定经550℃烘干的玻璃纤维滤膜作为红外测油仪测定石油类过滤介质,将其用于实际样品测定,并与标准方法进行比对实验,结果证明,用550℃烘干的玻璃纤维滤膜替代玻璃砂芯滤器,实验结果无明显差异.检出限低于国家标准要求,该方法简便易行,耗材便宜,减少了四氯化碳使用量,简化了无水硫酸钠脱水的操作步骤,可用于环境监测中石油类的测定中.  相似文献   
122.
采用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工艺深度处理化工废水二级生化出水,探索负载不同活性组分的活性炭催化剂及该工艺处理化工废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85~110 mg/L,臭氧投加量为60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200 mg/L Cr时,臭氧氧化、ACCA-1、ACCA-2和ACCA-3催化臭氧氧化对出水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2.46%、32.7%、40.5%和35.7%,3种催化剂均可强化臭氧氧化效果。活性炭催化剂能提高臭氧利用率,叔丁醇对ACCA-2抑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3.
活性炭吸附石化二级出水有机物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活性炭对某石化二级出水进行吸附研究,考察了静态和动态试验下,活性炭对石化废水二级出水COD的去除效果,并讨论了吸附前后水中有机物的组分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静态试验中,活性炭对石化废水二级出水的COD的饱和吸附量为1.1 mg·g-1,吸附速率为0.7 mg·min-1;通过动态试验得到了吸附的最佳条件,即HRT=1 h,水力负荷为0.76 m3·m-2·h-1,此时COD的去除率可达49.9%,出水COD低于50 mg·L-1.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和树脂分级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炭对石化废水二级出水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0的小分子有机物有较好的吸附效果,该组分被活性炭吸附的COD所占比例为59.72%,活性炭吸附作用对水中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有机物分布影响不大;活性炭对石化废水中有机物组分的去除效果排序依次为:疏水碱性物质(HOB)疏水酸性物质(HOA)亲水中性物质(HIS)疏水中性物质(HON),对HOB和HOA的去除率可达到79%和61%,对HIS和HON的去除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24.
建立无公害通江银耳的菌种质量鉴定标准,分别从感官、显微镜检查、生理特点、药物敏感试验、理化鉴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通江银耳菌种质量的鉴定标准。其鉴定标准切实可行,有利于对通江银耳的菌种质量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25.
不同磷肥对水稻铅积累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外源添加过磷酸钙(SSP)、磷酸二铵(DAP)对于铅胁迫下水稻的生长、铅吸收和铅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铅胁迫下,水稻根、茎叶、籽粒的生物量随着两种磷肥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以施加DAP的水稻茎和叶生物量增幅最大,分别增加13.77%和44.17%.水稻体内铅大部分分布在细胞壁中,并随铅浓度的增加,两种磷肥提高了细胞壁对铅的固定能力,有效抑制了水稻对Pb的吸收,Pb在水稻体内的分布表现为根茎叶籽粒,其中SSP的效果大于DAP,施加SSP有效地降低了水稻籽粒Pb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6.
朱兆洲  李军  王志如 《环境科学》2015,36(6):1952-1958
为了解酸雨地区雨水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季节性变化和形态分布特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测试贵阳雨水中溶解态重金属的质量浓度,并在此基础上通过PHREEQC模型模拟雨水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贵阳雨水中溶解态重金属Co、Ni、Cu、Zn、Cd质量浓度较低未出现超标现象,秋季和冬季雨水中Pd质量浓度较高超过国家标准.雨水中Co和Ni主要来源于地壳,几乎没有受到人为影响;Cu、Zn、Cd和Pb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人为污染,且秋和冬季的污染比春季和夏季更为严重.贵阳雨水中溶解态重金属主要是以自由离子态、草酸络合物和硫酸根络合物的形式存在,它们分别占总溶解态重金属的47.27%~95.28%、0.72%~51.87%和0.50%~7.66%.溶解态重金属的形态主要受雨水酸化程度、酸化类型和阴离子配体的浓度控制.  相似文献   
127.
北江流域抗生素污染水平和来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江是发源于湖南(武水)和江西(浈水),汇于广东韶关,流经广东全境并入海的三大河流之一。为了解整个北江抗生素污染情况,共设置44个采样点,并采集了河水及部分沉积物样品,较全面地分析了各样品中12种典型抗生素含量并初步探究了其污染来源。研究发现,包括北江源头在内的全河段均有抗生素的检出,5类抗生素在表层水和沉积物中的平均浓度分别为77.8 ng·L~(-1)和3.6 ng·g~(-1)。其中,大环内酯类污染最为严重,其含量范围为11.7~114.6 ng·L~(-1)和0~435.3 ng·g~(-1),远高于其他类抗生素。表层水中磺胺类的磺胺甲恶唑和氯霉素类的检出率达100%,其中以磺胺甲恶唑(14.7 ng·L~(-1))和阿奇霉素(25.0 ng·L~(-1))为主,而沉积物中以阿奇霉素(35.9 ng·g~(-1))、氧氟沙星(5.4 ng·g~(-1))和四环素(3.3 ng·g~(-1))为主。由于流域污染源种类和数量不同,各抗生素在北江中的分布也存在差异。表层水中抗生素含量水平表现为下游高于上中游,在沉积物中则主要集中于中、下游之间河段。这反映了人类活动强度对北江抗生素污染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8.
海水盐度检测能力验证结果的稳健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了用稳健统计技术(robust statistical techniques)在实验室间能力验证海水盐度检测结果评价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参加验证的60个实验室中,58个实验室在规定的实验周期内提供了有效检测数据,满意结果数为48,满意率为82.8%;有问题或可疑结果数为3,可疑率为5.2%;不满意或离群结果数为7,不满意率为12.0%。表明大多数实验室检测能力良好,其出具的检测数据可信。少数实验室检测能力有问题或不满意,鼓励这些实验室认真查找问题,积极采取纠正措施,加强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提升并保持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9.
好氧污泥颗粒化中胞外聚合物(EPS)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SBR中分别运行普通活性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工艺,考察普通絮体污泥颗粒化过程中EPS的组分变化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减少沉淀时间可以获得质量高的颗粒污泥,污泥系统中的EPS可划分为紧密结合型、松散结合型和溶解性3种;普通污泥期、颗粒污泥初期和颗粒污泥稳定期的EPS含量均以紧密结合型EPS为主,颗粒污泥中总EPS和溶解性EPS含量均高于普通污泥,且颗粒形成初期溶解性EPS增长明显;颗粒污泥中紧密结合型EPS含量相对稳定,松散结合型EPS在不同污泥中含量很低,一个典型反应周期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变化趋势普遍是先降低后上升,普通污泥和颗粒污泥EPS中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多糖,颗粒形成初期EPS中蛋白质含量有明显上升;普通絮体污泥中EPS和细菌分布均匀,颗粒污泥的表层聚集大量的细菌、内部主要成分是EPS.  相似文献   
130.
选用以迎春花作为岸边藤状灌木的典型代表,考察了其枝叶上黏附滞留的污染物特征及被雨水冲刷后对城市河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单位重量迎春花枝叶上7日滞留污染物中Zn、Cu、Pb的含量平均分别达到4.25,0.53,0.27mg/kg;氨氮和CODMn的含量最高分别达到8.95,277.75 mg/kg。用GC/MS对其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分析可知,岸边藤状灌木滞留的污染物对河道水质有长期的影响,两者有机物的组分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