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流域污染负荷解析与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省太平湖流域为例,运用监测、统计数据以及排污系数法对流域内8种污染源的污染排放情况进行全面解析,结合一维水质模型、沃伦威得尔模型以及狄龙模型等水质模型的应用,在流域水质监测的基础上核算了太平湖及主要入湖河流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 2011年,太平湖流域污染物入湖量为:COD 3863.75t/a, NH3-N 410.24t/a, TP 51.63t/a;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染为太平湖流域的主要污染源,约占流域入湖污染物总量的60%;麻川河和浦溪河流域的污染最严重;流域污染物的排放在空间上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分布,经济发达区域污染相对较严重.在当前水质目标下,太平湖仍有相当大的可用容量;浦溪河、秧溪河和舒溪河流域的氨氮和总磷排放量接近环境容量,需进行总量控制及削减.  相似文献   
22.
针对微污染水水质不稳定,CODMn波动较大的问题,本研究构建了3套中试规模的以"前置生态氧化塘、两级水平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为核心、后置沉水植物塘"为工艺的多级人工湿地-塘组合系统(处理水量230 L·d-1,分别命名为S1、S2和S3).在3种进水浓度条件下(原水、稀释2倍和稀释1.3倍后的水体,分别作为S1、S2和S3系统的进水),考察了3套湿地-塘系统各单元对实际微污染河水中CODMn的处理效果,并采用高通量测序等方法解析了S1系统湿地单元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套系统的平均出水COD较进水有着非显著的升高,从升高的程度来看,S2>S3>S1.污染浓度相对最高、运行时间最长的S1系统对COD有着更好的净化效果.相较于S2系统,S3系统更高的进水浓度有利于COD去除.S1和S2系统的二级水平潜流湿地较其他单元有着较好的COD去除作用,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8.60%和26.52%.S3系统的表流湿地较其他单元有着较好的COD去除作用,平均去除率为8.92%.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表明,S1系统的一级、二级水平潜流湿地中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沿程提高,两个单元所富集的相同优势菌群包括α-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和拟杆菌纲,与COD降解有关的菌属分别包括unclassified_f__Burkholderiaceae、unclassified_c__Alphaproteobacteria、norank_f__Blastocatellaceae和norank_f__Saprospiraceae、红细菌属.表流湿地中细菌丰富度进一步升高,但生物多样性有所减少,其中蓝菌属和norank_c__Actinobacteria可能与表流湿地出水COD升高有关.本研究为大型河口湿地-塘复合生态系统处理微污染地表水时工作重心由浓度削减向污染物释放控制的转移提供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23.
深圳市PM2.5 化学组成与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于2008-12-30~2009-12-25,在深圳市宝安区、罗湖区和盐田区各设置一个采样点采集大气细粒子PM2.5,分析了PM2.5中主要的水溶性离子组分、有机碳和元素碳,同时结合气象条件,对深圳市PM2.5的化学组成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PM2.5污染总体上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点,但是SO24-和NH4+的空间差异不大,说明深圳PM2.5污染具有明显的区域传输特征.OC/EC值自西向东逐渐升高,说明深圳西部地区受一次源排放影响更为显著.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影响,深圳市PM2.5总体污染程度表现为秋冬高、夏春低的特点,各主要组分的质量浓度变化也均有类似的特征.与2004年深圳的类似观测结果比较发现,该地区脱硫措施显著降低了PM2.5中硫酸盐浓度,而机动车尾气对PM2.5的贡献变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24.
五氯酚钠与二英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五氯酚钠(Na-PCP)与二(噁)英(2,3,7,8-TCDD)作为受试物,观察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彗星率和微核率.结果显示:Na-PCP与二噁英各质量浓度组的彗星率与微核率均比阴性对照组有明显的增高(P<0.001),而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高,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阴性对照组与助溶剂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Na-PCP与二(噁)英(2,3,7,8-TCDD)会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造成损伤,而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对DNA的损伤将更加严重;Na-PCP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造成的损伤为联合毒性所致.   相似文献   
25.
为揭示千岛湖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污染情况和风险水平,对枯水期和丰水期千岛湖湖区及入湖河流共计17个采样点水体中6种PAEs进行了检测,分析了 PAEs的污染水平,并开展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6种PAEs 均有检出,ρ(Σ PAEs)分别为0.98~5.33μg·L-1(平均值为2.63μg·...  相似文献   
26.
以沿海县级行政单元为评估单元,分别从海岸带自然环境和沿海社会经济两个方面,评估中国沿海各地区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的海岸带脆弱程度,综合区划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的脆弱性。结果表明,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城市群密集的地带影响甚大,尤其是环渤海沿岸、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三个区域是典型的海平面上升影响的脆弱区,沿海地区的发展应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利用剩余污泥和厨余垃圾2种有机废物联合发酵,研究了在pH 7.0,温度为35℃,Cu2+投加量分别为0、20、40和100 mg·L-1时,乳酸的含量及其手性的变化规律。同时,探讨联合发酵过程中多糖、蛋白质、氨氮、VFA和pH与乳酸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Cu2+在低浓度时可以促进乳酸的产生:当投加量为20 mg·L-1,发酵第3天总乳酸最高浓度为23.22 g·L-1,较空白提高了77.06%,其中L-及D-乳酸浓度分别达到6.95 g·L-1和16.27 g·L-1。随着Cu2+含量继续提高,总乳酸产量随之下降:在Cu2+100 mg·L-1时,乳酸最高浓度下降至16.55 g·L-1,获得最高值的发酵时间滞后至第6 天。响应面分析表明,发酵体系中D-乳酸的光学纯度随Cu2+投加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深入研究发现,适量Cu2+在厌氧发酵体系过程中促进了多糖和蛋白质的溶出水解速度,从而提高了酸化的发酵潜力。  相似文献   
28.
对吉林大学南校区用电场所的分布及相关情况进行调查,阐述了在校园用电过程中应完善的相关环保对策,并对校园如何节约用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9.
矿山微震事件集群是分析矿震的重要参考之一,其准确的划分对矿山微震分布特征和微震活动分析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了1种基于局部离群因子(Local Outlier Factor, LOF)的K-means聚类算法并构建了综合SSE评价指标和模型,通过LOF算法检测异常微震事件和选取初始聚类中心,利用Krzanowski-Lai指数确定最佳聚类分组数;采用模拟计算比较了不同数据集大小的聚类效果。结果表明:基于LOF的K-means聚类方法评分最高,聚类结果最好;并利用该聚类方法分析用沙坝矿1 649个微震事件的分布特征与微震活动性。实例表明,K=7为最佳聚类分组数,聚类簇的划分受断层滑移和矿山生产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研究了餐厨垃圾制备的水热炭和热解炭对餐厨垃圾发酵产己酸的影响,分析了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空白组己酸最大产量仅为1.65 g COD/L,投加5 g/L水热炭和热解炭对产己酸均有促进作用,己酸最大产量分别为3.64,24.24 g COD/L,为空白组的2.2,14.7倍;而过量水热炭和热解炭(10 g/L和20 g/L)反而对产己酸具有抑制效应。生物炭理化性质对比分析表明:热解炭可促进直接种间电子传递,比表面积更大的热解炭可为产己酸功能菌群提供更大面积的附着位点,富集己酸功能菌,促进乙醇和丁酸转化成己酸。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5 g/L热解炭组产己酸功能菌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2、Caproiciproducens和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1的相对丰度分别为35.6%、2.0%和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