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44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51.
湿地土壤中最主要的有机磷形态是肌醇磷酸盐,占有机磷总量的60%左右,而植酸酶作为催化水解肌醇磷酸盐的主要酶类,在整个有机磷体系转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添加外源植酸酶对湿地土壤各有机磷组分含量变化的影响规律,同时也研究了在添加外源植酸酶后,湿地土壤各有机磷组分含量随时间延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温度,水分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向湿地土壤中添加植酸酶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土壤有机磷的有效性,使稳定性较高的有机磷向活性较高的有机磷转化。经植酸酶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磷和中活性有机磷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随植酸酶添加量增加以及培养时间的推移呈递增趋势。在第75天培养结束时,高、中、低3组植酸酶处理土壤的活性有机磷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173.05%、158.16%和122.75%,中活性有机磷质量分数增加了84.22%、68.7%和53.92%。此外,添加植酸酶处理的湿地土壤稳定性有机磷含量均低于对照,高、中、低3组植酸酶处理土壤的中稳定性有机磷质量分数减少了62.81%、37.31%和26.14%,高稳定性有机磷质量分数减少了94.71%、87.66%和79.52%,且随着植酸酶含量的增加以及培养时间的推移呈递减趋势。高、中、低3组植酸酶处理土壤中的总有机磷质量分数分别比对照组低54.03%、42.53%和35.43%。说明在植酸酶作用下,土壤中存在有机磷向无机磷转化的过程。因此通过添加外源植酸酶可以促进稳定性有机磷向活性有机磷转化,提高了土壤有机磷的有效性,使其更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从而保障了湿地磷循环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52.
为研究我国煤矿重特大火灾事故一般性特征及致灾原因,用统计分析法,从时间、地域、地点、煤矿所有制、点火源、外部致灾原因等维度综合分析2000—2021年发生的360起重特大火灾事故。结果表明:第4季度是重特大火灾事故高发期;贵州、山西和黑龙江3省重特大火灾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的45.28%和47.11%;发生在硐室中的特大火灾事故概率最高,占硐室重特大事故的52.38%;2011—2021年发生在采煤工作面的重特大火灾事故有增多的趋势;乡镇煤矿重特大火灾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在事故总起数和死亡总人数中的占比均超过了60%,但同比呈梯度下降趋势,且基本保持平稳;由违规明火、自热点火和摩擦撞击引发的重特大火灾事故占比逐渐上升,而由放电点火和爆破点火引发的重特大火灾事故占比逐渐下降;管理不善是导致重特大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3.
运用GC/ECD对泉州湾表层沉积物下、上层共24个样品DDT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上层内湾、秀涂一石湖一线、外湾总DDTs浓度范围分别为3.23~25.23ng/g、4.13~10.36ng/g、0.03~0.84ng/g,平均浓度依次为13.88ng/g、7.78ng/g、1.72ng/g;下层分别为2.30~6.92ng/g、3.83~17.50ng/g、0.57~14.88ng/g,平均浓度依次为4.60ng/g、8.17ng/g、4.1lng/g。(DDD+DDE)/DDTs比值为0.1l~1.00.上层沉积物DDE/DDTs比值远小于1。DDE/DDD表明降解主要处于厌氧环境下.污染物主要来自污水直接排放。风险评价表明,沉残留有机污染物毒性风险已经大于75%.会对泉州湾海产养殖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4.
金属氧化物对CO还原NO反应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固定床流动反应器,研究CuO、Cr2O3、MnO2、Fe2O3、Ni2O3等单元金属氧化物及它们形成的复合氧化物对CO还原NO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500℃800ml/m^3NO-0.2%CO-2.0%CO2-N2气氛中CO还原NO的能力很小,稳定还原率仅为1.50%。  相似文献   
155.
湖北省洪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样品采集及分析 于2004年8月,在湖北省洪湖湖心采集高分辨率的柱状沉积物样品.采样地理位置为E: 113°22.292′,N: 29°51.583′,水深3.1m.样品采集后,立即以1cm间隔切割分样,冷冻(-20℃)保存至分析.  相似文献   
156.
发电企业监督检查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粤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检查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1种基于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的新流程,通过严格的权限和流程控制实现公司监督检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及高效率,从而有效地支持了企业质量安全健康环保管理体系的科学运作.  相似文献   
157.
植物生态浮床的制备及其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福州市闽侯县旗山大学城景观湖某富营养化实验水区,制备了一种应用型植物生态浮床。原位修复结果表明,负载美人蕉(Canna coccinea Mill)的生态浮床对浮床周围的小生境有一定的修复效果;对美人蕉根际圈的微生物数量跟踪显示,在60 d内,微生物数量增加了2个数量级,微生物种类无明显变化,但不同植株根际圈的微生物种类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8.
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环境监测实验室作为环保系统的基层单位具有污染环境的潜在风险,在环境监测实验室推行HSE管理体系意义重大。介绍了HSE管理体系在内江市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应用,这是环境监测实验室走向标准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9.
为探讨济南市大气PM_(2.5)主要化学组分和污染特征,2017年在济南市开展了PM_(2.5)样品采集工作,分析了PM_(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水溶性离子浓度水平。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济南市PM_(2.5)中OC、EC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10、2.68μg/m~3,全年OC与EC质量浓度的比值为3.4,二次有机碳污染严重;OC、EC季节分布特征明显,均为冬季浓度最高,且秋、冬季两者相关系数较高,表明秋季和冬季OC、EC来源较为一致。NO_3~-、SO_4~(2-)、NH_4~+年均质量浓度之和为34.29μg/m~3,占水溶性离子总量的88.9%,是济南市PM_(2.5)中最重要的组分;各水溶性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NO_3~-、SO_4~(2-)、NH_4~+、Cl~-和K~+均冬季浓度最高,而Ca~(2+)春季浓度最高;PM_(2.5)中NO_3~-与SO_4~(2-)质量浓度的比值为1.10,说明相比于固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对济南市PM_(2.5)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0.
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探测技术,结合常规污染物监测以及PM_(2.5)化学组分监测数据,对2017年5月影响济南地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月4日12:00沙尘天气开始影响济南市,PM_(10)小时浓度大幅升高,至5月5日13:00,PM_(10)小时浓度达到峰值(质量浓度953μg/m~3)。沙尘过境期间近地面1 500 m以下形成消光系数和退偏比极大区,其中5月5日11:00—13:00,300 m处退偏比平均高达0. 19,非球形特性显著。沙尘天气过程中Mg~(2+)组分、Ca~(2+)组分增幅最为明显。后向轨迹模型HYSPLIT显示,此次沙尘起源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沿高空西北方向传输至济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