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李航  王毅  宋立芳  李勇  李玮  吴金水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0):2668-2674
以湖南省长沙县的脱甲小流域为例,研究了中亚热带典型农业小流域中氮素输出的规律,并采用统计学方法确定合理的氮素输出监测频率.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农业小流域氮素输出过程受降雨-径流过程和农业管理活动的影响明显,除颗粒态氮(PN)外,流域出口水体中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可溶性氮(DN)和全氮(TN)的浓度均与沟渠径流量显著相关(p0.01).降雨-径流过程和农业管理活动也会影响河道水体中氮素化学形态,但其对氮素化学形态的影响往往是短期的,因为在整个观测期间内,仅NH+4-N/TN比例与径流量有显著相关关系(p0.01).对于不同形态氮素采样频率计算结果表明,水体中氮素浓度变异系数越大,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需要的监测频率越高.按照平均值误差的20%控制,NH+4-N和PN的采样频率要达到每天2次才能满足要求,采样频率显著高于NO-3-N、DN和TN(1天1次).如果将典型小流域中的氮素输出监测频率定为每天1次,NH+4-N和PN的相对误差将达到30%.该研究为阐明中亚热带农业小流域氮素输出规律和制定氮素监测策略和规范提供了样本.  相似文献   
32.
沧州地区多年来大量开采深浅层地下水,破坏了咸淡水层的界面,并导致咸水面下移,对下部含水层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以沧州地区地下水中的盐分为研究对象,在历史资料收集分析、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取样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历史阶段和现阶段地下水TDS的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了沧州深层和浅层地下水中TDS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特点及成因。结果表明:从1980年到现在30余年,沧州地区深、浅层地下水的TDS均呈升高趋势,浅层水TDS高的区域从滨海向区域中部延伸,深层水TDS仍为滨海中部西部;补给量减少是浅层地下水TDS增大的主要原因,深层地下水开采是深层地下水TDS增大的主要原因。可通过有效解决深层地下水超采问题,同时,对TDS高的微咸水和咸水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等措施来改变沧州区域地下水TDS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33.
基于基尼系数的湖泊流域分区水污染物总量分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整体效益出发,将环境基尼系数应用于总量控制分配中,分别以人口和工业增加值等作为湖泊流域内基尼系数分配的指标,建立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描述湖泊流域分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的层次结构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各项评价指标,以区域允许排污总量为基础,依据环境基尼系数调整各分区允许排污量的权重比,并依此比例在各分区间进行排污总量分配.同时,以汤逊湖流域为例,根据流域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的实际特点,以工业增加值为主要限制指标,调整分配方案,计算出该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分配结果.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分配方法,克服了等比例分配的不公平性,同时又兼顾了各分区间的实际差异,是一种较好的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34.
李玮  张佳宝  张丛志 《生态环境》2012,21(2):243-248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作物秸秆行间掩埋配施不同类型氮肥(矿质化肥和鸡粪)下耕层土壤温度的变化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初期配施氮肥对秸秆有激发效应,能提高耕层的土壤温度,提高幅度受大气温度、降水的影响。秸秆行间掩埋配施质量分数为16%总氮的鸡粪和24%总氮的化学氮肥耕层土壤的增温效果明显,土壤温度分别上升0.7和0.8℃。秸秆行间掩埋还田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因作物类型和生育期而异,从不同生育期来看,作物前期的生长受秸秆行间掩埋还田的影响最大。从作物类型来看,配施质量分数为8%、16%、24%总氮的鸡粪,拔节期冬小麦的生物量低于对照38.7%、29.4%和27.9%,3个处理分别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玉米没有差异。秸秆行间掩埋配施质量分数为8%、16%、24%总氮的矿质氮肥,拔节期冬小麦的生物量低于对照25.7%、30.9%和14.1%,配施低、中量化学氮肥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玉米生物量高于对照0.9%、50.8%和19.8%,配施中量化学氮肥与对照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5.
胶团强化超滤法(MEUF)去除废水中氯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单一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聚氧乙烯失水山梨脂肪酸酯醇醚(TW80)和混合表面活性剂TW80-SDS对氯苯(CB)的强化超滤,以期为有机废水胶团强化超滤技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进料液静置时间对去除率无显著影响,而振荡时间在1 h后对去除率影响不大。氯苯的去除率随进料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单一的表面活性剂对氯苯的去除效果顺序为TW80CTMABSDS,且表面活性剂对氯苯的去除效果与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值(CMC)、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呈负相关。阴-非混合表面活性剂TW80-SDS对氯苯的去除效果明显强于单一的SDS,且去除率随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渗透通量随着进料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单一表面活性剂种类对渗透通量的影响顺序为SDSTW80CTMAB,混合表面活性剂中随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渗透液的渗透通量越低。  相似文献   
36.
对比了单独O3、单独VUV、单独臭氧催化氧化和VUV-臭氧催化氧化联合工艺体系对甲苯进行降解,分别考察了在VUV-臭氧催化氧化体系下初始甲苯浓度、停留时间、相对湿度等因素对甲苯降解效率的影响,并对其降解甲苯的路径及协同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VUV-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对甲苯的降解效果最佳。在VUV-臭氧催化氧化工艺条件下,甲苯降解率随着初始甲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升高,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此外,VUV-臭氧催化氧化可提高臭氧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甲苯降解的矿化率,同时消耗剩余臭氧,避免二次污染。在后续臭氧催化氧化体系中,苯甲醛、乙醛、丙酮、乙醇等中间副产物更易被矿化降解。  相似文献   
37.
中国城市灾情透视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密集程度高,城市中人为建筑和社会活动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形态,形成脆弱的城市生态。它主要依靠各种人为工程特别是水、电、交通、通信、排污、燃气等城市生命线系统来维持城市系统的各项功能发挥,一旦发生灾害,很容易出现连锁灾害或次生灾害。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灾害的发生集中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1)城市规模扩大,人口与资源紧缺的矛盾加剧,这突出表现在水资源上;(2)城市的气候效应增加了灾害危险。如热岛效应、街道建筑加大局地风速的狭管效应、高层建筑的烟囱效应、逆温加重雾灾和…  相似文献   
38.
环境资源立法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而产生和发展的,与特定时期面临的环境资源问题和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在世界背景下,深刻认识环境资源立法的发展历史,同时结合国情和文化传统,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环境资源立法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9.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菏泽市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基于生态安全现状、环境质量现状和资源利用现状等几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对2005-2011年菏泽市生态环境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菏泽市生态环境综合承载力逐年好转,但总体形势尚不乐观。主要限制因子为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气环境PM10排放浓度、SO2年排放量、农用化肥使用量、地膜覆盖面积以及水资源利用效率等。  相似文献   
40.
黑曲霉对水溶性染料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黑曲霉对6种水溶性染料废水进行吸附脱色,当染料质量浓度为100mg/L时,6种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均达到88%以上。对培养液的光谱分析表明,染料废水的脱色是由吸附引起的。考察了氮碳源种类、碳源浓度、培养基pH和染料浓度对染料废水吸附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H4)2SO4和葡萄糖是较好的氮碳源,葡萄糖质量浓度为2.5~10.0g/L时,随着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脱色率增加;当染料质量浓度为50~200mg/L时,随着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脱色率下降;pH对脱色率有一定的影响,但pH为4~9时,脱色率均较高。对吸附了染料的菌体进行解吸,发现甲醇是较好的解吸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