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7篇 |
废物处理 | 4篇 |
环保管理 | 13篇 |
综合类 | 67篇 |
基础理论 | 13篇 |
污染及防治 | 11篇 |
评价与监测 | 1篇 |
社会与环境 | 15篇 |
灾害及防治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土壤有机质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土壤有机质环境效应的研究已成为土壤学、环境学和地球化学等领域的热点方向之一。土壤有机质分解过程对全球CO2的贡献,土壤有机质对岩石圈和生物圈的作用,土壤有机质对被污染土壤的净化作用等越来越被国内外学者重视。本文阐述了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生态系统中金属元素和有机污染物的作用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4.
近50年来长江水资源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长江水资源的特征如总量、用水量、水污染等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为:①1954-2004年流域平均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长江上中游降水量的减少是导致宜昌、汉口水文站的径流量呈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而大通水文站径流量呈上升趋势与汉口-大通间降水量增加有关;大通站1950到2004年的最小、最大月均径流量均呈上升趋势;长江水资源总量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气候的变化。②水污染逐渐加重,水质有恶化的趋势,工业污染的增加是主要原因。③年均用水量占入海径流量的5.7%左右,人类活动尚未对长江流域总的水量构成很大的影响。结论:①长江水资源总量尚未发生巨大的变化,但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已对水资源的利用构成了影响;②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和长江三角洲工业的发展,使得中国东部地区对长江干流水资源的依赖性增加,加大了长江水资源利用的风险。 相似文献
35.
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资源环境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有必要对其开发,但由于旅游地质资源环境自身的脆弱性,关联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其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都会使其毁于一旦。笔者以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为例,分析了三江并流带开发中旅游地质资源环境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旅游地质资源环境保护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36.
通过构建UV/O3/TiO2耦合工艺反应体系,打破了以臭氧为基础的高级氧化技术臭氧利用率低的技术瓶颈,使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和荧光探针法分析了UV/O3/TiO2耦合工艺的反应机理,明确了臭氧链式反应产生的O2在反应体系内自循环利用是提高臭氧利用率的主要原因。以2,4,6-三氯苯酚为目标污染物,通过分析初始浓度、接触时间、pH、催化剂投加量等影响因素,对比UV/O3、UV/TiO2工艺的降解效果,显示出UV/O3/TiO2耦合工艺的技术优势。在相同条件下,单独UV/TiO2光催化体系和UV/O3体系对2,4,6-三氯苯酚模拟配水的TOC矿化率分别为12.65%和51.54%,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058,0.1956 min-1,而UV/O3/TiO2耦合体系的矿化率达到82.97%,反应速率常数为0.2893 min-1,耦合工艺的臭氧利用率较UV/O3工艺提高11.7百分点,并且在pH=3~11的较宽范围内有良好的适用性,证明了理论研究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7.
氮在高含沙水向人工浅水湖泊补水期间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补给水源的水质和作为污染物载体的悬浮颗粒物对人工浅水湖泊的影响备受关注.在2012年4月23~25日东昌湖引黄河水补水期间,从入湖口到出湖口的纵断面5个监测点同步监测流量、泥沙和溶解态氮、颗粒态氮含量,并于23日和26日在整个湖区12个监测点采集水样和底泥样进行不同形态氮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补水导致入湖口附近的流速、悬浮颗粒物含量有明显的上升和回落,但影响范围有限;氮素的空间分布沿入湖湖流方向呈现一定的浓度梯度,入湖口附近水体、悬浮颗粒物和底泥中各形态氮含量比其他湖区高;从入湖口到出湖口的纵断面,补水阶段各种形态氮含量变化幅度依次降低,补水后溶解态和颗粒态总氮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颗粒态总氮增幅较大,受黄河补水影响显著.本次黄河补水氮素以溶解态氮为主,溶解态总氮∶颗粒态总氮=7.3∶1,溶解态氮形态以硝氮为主,颗粒态氮形态以氨氮为主.氨氮受外源补水和悬浮颗粒物吸附沉降影响较大,补水阶段悬浮颗粒物含量与颗粒态氨氮、总氮的相关系数是0.868、0.876,而硝氮受其影响不大.东昌湖底泥氮主要以有机氮形式存在,其输入源是黄河水及泥沙颗粒. 相似文献
38.
零价铁-过二硫酸盐连续运行体系去除水中硝基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中硝基苯(NB)的高毒性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本文建立了零价铁-过二硫酸盐(Fe0-PS)连续运行体系以降解水中NB.研究结果表明,单独Fe0柱可还原降解NB,Fe0对不同浓度NB的还原效果均较好,随着流速的减慢及初始pH的降低,NB还原效果变好;但还原体系中总有机碳(TOC)基本没有去除,只是生成了中间产物苯胺(AN).Fe0-PS联合体系中,随着PS的投加,产生的Fe2+活化PS,发生了类Fenton反应,从而使还原产物AN得以氧化降解,TOC去除率可达54.8%;随着Fe0填充量的增加,氧化产物Fe2+随之增加,还原产物AN随之减少.可见,Fe0-PS连续运行体系,以Fe2+为媒介巧妙结合还原与氧化作用,能有效去除NB. 相似文献
39.
40.
杨世勤 《安全.健康和环境》1995,(2)
1994年8月1日11时50分,某电化厂氯车间盐酸工段在检修片盐酸合成炉氢气阻火器时,造成氢气着火,2名工人被烧成重伤。事故经过8月五日早,盐酸工段操作工发现广合成炉氢气加料不畅,1时10分停炉。白班上班后,在工段长带领下经检查、分析确认是广炉阻火器堵塞所致。由于生产任务急,该工段长带领5名工人进行抢修。清洗完阻火器,又发现氢气阀门堵塞,就用电焊条捅捣,突然起火燃烧,将其中2名工人烧伤。事故原因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工段长等人在没有与系统隔绝、带压、且阀门漏氢气的情况下进行检修作业而造成的。在检修过程中,由于阀门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