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针对大型冶金企业专用母线负荷种类多、分布不均、规律性弱等特点,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 SOM)对模糊聚类法进行改进,以选择待预测日的相似日,通过db4小波对相似日负荷数据进行分解、去噪和重构处理后作为后期预测模型的训练样本;采用混沌粒子群算法(chao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PSO)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算法的惩罚参数和核函数覆盖宽度进行优化,构造了基于CPSO和LSSVM的母线负荷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负荷预测模型,将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降低到1.998%,预测精度达到了97%,提高了专用母线负荷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2.
钯/铝双金属体系对3-氯酚的脱氯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钯/铝双金属体系对水相中3-氯酚的催化脱氯降解效果,通过置换沉积制备了钯/铝双金属颗粒,考察了该双金属颗粒的稳定性以及溶液pH和钯负载量对脱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在4.0以下的酸性条件,钯负载量在1.43%时,可实现水相中3-氯酚的有效脱氯,反应30 min后0.389 mmol/L的3-氯酚转化率可达99%以上,产物主要为苯酚,而钯/铝颗粒在重复测试中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这与铝基材表面自发形成的氧化膜有关。钯/铝材料表征的结果表明,钯颗粒高度分散在铝基材表面,并极大地提高了铝基材的表面积,从而有助于后续的脱氯反应。  相似文献   
203.
采用Ti/SnO2电极间接阳极氧化法处理直接深棕M和活性艳蓝KNR模拟染料废水,研究电解质种类、pH、电压、NaCl投加量及电解时间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在最佳组合条件下,通过分析uV—Vis光谱以及降解过程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研究上述2种染料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在pH为3,电压20V,NaCl投加量为2.5g/L的条件下,电解30min后,直接深棕M和活性艳蓝KNR的脱色率分别达到80%和95%,60min后直接深棕M的COD去除率可达75%,活性艳蓝KNR的COD去除率达到90%;电解60min后,直接深棕M的偶氮双键完全破坏,萘环和苯环结构被逐步降解,活性艳蓝KNR溶液电解2min,其分子结构中的蒽醌共轭体系被破坏,随反应的进行,蒽醌结构逐渐被破坏,染料逐步降解。  相似文献   
204.
无纺布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碱减量印染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无纺布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处理碱减量印染废水,对该反应器处理碱减量印染废水过程中的实验结果表明,动态膜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和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临界通量得到反应器稳定运行的亚临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70 min后,形成了稳定的动态膜。动态膜的形成速度与曝气量有关,当曝气量过大时,使得膜面错流速度过大,从而影响动态膜的形成。孔径对动态膜形成的初期影响较大,小孔径膜基材比大孔径膜基材更容易形成动态膜,而当动态膜稳定形成后,小孔径膜基材形成的动态膜性能略好,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好。实验条件下,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对COD、UV254、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74%~85%、74%~79%、79%~86%和96.8%~98.6%,出水水质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205.
间接阳极氧化处理活性黑5模拟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杨波  谢辉  周鹏 《环境工程学报》2011,5(5):1091-1095
采用Ti/IrO2电极间接阳极氧化处理活性黑5模拟废水,主要研究pH值、电压、电解时间及NaCl投加量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3,电压20 V,电解时间60 min,NaCl投加量2.5 g/L的条件下,该染料的降解率及脱色率均达到100%,苯环结构的降解可达45%,COD去除率可达60%.并对该染料的...  相似文献   
206.
通过间歇式实验,考察了地下水中常见硬度离子Ca2+、Mg2+及HCO3-的独立作用和联合作用对零价铁还原对氯硝基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a2+、Mg2+对零价铁还原对氯硝基苯反应的促进作用不明显。HCO3-浓度为0~100mg/L时可显著提高零价铁还原对氯硝基苯的速率,反应2 h后对氯硝基苯转化率由44.1%升至84...  相似文献   
207.
典型城市黑臭河道水体生物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黑臭为特征的城市内河污染近来受到关注,检测和分析污染河流水质的生物毒性对水质标识和生态评价十分必要。本研究逐月检测了温州市九山外河(JS River)和山下河(SX River)两条典型黑臭河道水样对斑马鱼、发光细菌和热带爪蟾胚胎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黑臭河道水体对斑马鱼、发光细菌(青海弧菌Vibrio Qinghaiensis Q67)和爪蟾胚胎均具有毒性效应。以斑马鱼死亡率和发光细菌相对抑光率表征的水质综合毒性较一致,且以发光细菌更为敏感。爪蟾胚胎致畸实验主要通过存活率和畸形率来表征水体的毒性。3类生物监测均显示SX水体毒性明显高于JS整体毒性,这与两条河黑臭程度相一致。通过发光细菌检测水体综合毒性的分析,显示SX和JS水体毒性在5月-8月的夏季较高,冬春季节较低,表明黑臭河道水质毒性季节性变化与水体温度(T)和溶解氧(DO)值关系密切。本研究结果可为污染水体生物毒性检测和黑臭水体综合评价及后续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8.
叶伟  杨波  吴谨  庞皓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18(4):1503-1508
为了实现对隧道内沥青路面温拌施工抑烟效果的综合评价,依托广东省汕昆高速高速公路龙川至连平段的粗石山特长隧道沥青路面铺装工程,比较了热拌与温拌施工工况下的隧道内沥青烟质量浓度、沥青烟有效成分和毒性及现场能见度,以综合评价隧道沥青路面温拌施工的抑烟效果。结果表明,3种试验检测方法切实可行,隧道内沥青路面温拌施工的抑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9.
基于杭州至黄山铁路沿线自然条件和植被概况,提出绿色通道设计应遵循安全、经济、适地、景观等原则,以“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为建设目标,通过开展先导性试验段,首次将高杆红叶石楠、高杆大叶女贞等适生树种应用于南方地区铁路绿色通道工程设计。针对不同工程分区,制定相适宜的绿化分类标准和绿化设计方案,实现了“一洞一景”“一处一景”“一站一景”,充分体现铁路沿线特色和地方风貌,为我国南方地区铁路绿色通道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10.
采用蒸发壁式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对染料分散红C.I.60和活性艳红M-2B配制的模拟废水进行降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2种染料的COD和TN去除率随着反应温度、氧化剂过量比(r)的升高而上升.COD去除率活性红要高于分散红,而TN去除率则相反.根据GC-MS分析和陶瓷膜SEM图像,分析测得2种染料主要反应中间产物均含有苯酚和苯甲酸,2种染料的反应对陶瓷膜均有轻微的腐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