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57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1.压路机启动前,应仔细检查车况,避免带病作业;仔细检查机车周边,确保周围无人员或障碍物。启动后,必须再次鸣笛示警,并检查仪表有无异常。2.司机或修理人员上车要使用踏板与拉手,严禁上下车拉抓或瞪踏滚筒等其他部位,严禁车还未停稳就跳车,以免造成人员滑倒摔伤。  相似文献   
72.
73.
徐州市售蔬菜中多环芳烃污染与健康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徐州市蔬菜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及其对人群的健康危害,本研究于2016年5月在徐州大型农贸市场和超市采集了当地居民经常食用的7种蔬菜样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蔬菜样品中的8种中低环PAHs。结果表明PAHs总含量为27.7~53.8 ng·g-1,其中2、3环分别占总PAHs的45.53%、45.65%。不同类型蔬菜中PAHs含量为:叶菜类>根菜类>果菜类。运用毒性当量法计算得到徐州市不同人群对PAHs的摄食暴露量为7.88~14.65 ng·d-1,引起的致癌风险在1.79×10-7~1.08×10-6范围内,处于低致癌风险水平,但是其健康影响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4.
基于SWAT模型的太湖西北部30a来氮磷的输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得太湖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对流域内生态环境构成极大的威胁。以研究区6个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和30a逐日降雨数据为模型的主要输入变量,利用SWAT模型分别对研究区内6个不同时期营养盐输出进行模拟研究,得到研究区内30a时间尺度(1984~2013年)营养盐输出情况。根据模型输出结果探究研究区内营养盐输出与降雨量、径流量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以2009~2013年宜兴站径流数据和水质数据作为模型的率定和验证数据,总氮(TN)和总磷(TP)在模型率定期确定系数R2为0.76和0.92,纳什效率系数Ens为0.76和0.79,验证期确定系数R2为0.66和0.95,纳什效率系数Ens为0.6和0.54,模拟结果较好。结果表明:营养盐输出与降雨在时间是呈现较强的相关性,但是在空间上降雨与营养盐输出相关性不明显;土地利用类型与营养盐输出密切相关,耕地和建设用地是研究区主要的营养盐输出源,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与TN、TP空间分布相关系数分别为0.74和0.73。将为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及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75.
农田生态系统大气氮、硫湿沉降通量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借助自动降雨收集器(APS-2A)及自动气象观测站(VSALA-M52),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江西鹰潭)农田区内定位采集雨水样本,探讨了大气氮、硫湿沉降特征,估算了大气氮、硫的湿沉降向农田生态系统的输入通量.结果表明,雨水中氮、硫素的月质量浓度变异较大,全氮(T-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硫(SO_4~(2-)-S)的月质量浓度,即ρ(T-N)、ρ(NH_4~+-N)、ρ(NO_3~-N)和ρ(SO_4~(2-)S)分别为1.09~7.84、0.64~6.25、0.34~1.83和0.95~7.64mg·L~(-1),均与降水呈负相关,其中ρ(T-N)、ρ(NH_4~+-N)、ρ(SO_4~(2-)-S)与降水的相关性达到比较显著水平(n=11,p<0.10).湿沉降月通量F(T-N)、F(NI_4~+N)、F(NO_3~--N)和F(SO_4~(2-)-S)分别为1.0~7.84、0.64~6.25、0.17~1.54和1.22~9.15 kg·hm~(-2),均与降水呈正相关,其中F(T-N)、F(NH_4~+-N)和F(SO_4~(2-)-S)与降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n=11,p<0.05).季节上,雨水氮、硫浓度及湿沉降氮、硫通量均呈冬春>夏秋的特性.湿沉降向农田生态系统输入N 35.94 kg·hm~(-2)·a~(-1)和S45.93 kg·hm~(-2)·a~(-1),其中NH4~+-N的年沉降通量为22.92 kg·hm~(-2),占湿沉降氮总量的63.75%.  相似文献   
76.
苏州河网区河道上覆水与底泥中氮素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荣菲  庄舜尧  戎静  杨浩 《环境科学研究》2009,22(12):1433-1439
以苏州河网区河道为研究对象,分布式采集10个采样点,分析水质状况和底泥中氮素形态与含量及其剖面分布,以探讨上覆水和底泥中各形态氮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上覆水中ρ(总氮),ρ(总磷)及ρ(CODCr)均超标,水质呈弱碱性,ρ(硝态氮)(1.10~2.39 mg/L)均高于ρ(铵态氮)(0.30~1.70 mg/L),80%的采样点水质为劣Ⅴ类,水质污染严重,且以氮污染为主;底泥中w(总氮)为2.78~6.30 g/kg,其随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说明河道污染负荷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底泥中w(铵态氮)为37.2~228.0 mg/kg,其随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铵态氮的沉积量在逐年减少;底泥中w(硝态氮)为13.1~69.4 mg/kg,其在各点的剖面变化趋势不尽相同,这可能与河道水体流动性较大有关. 相关性分析和空间关系分析显示,虽然上覆水中各形态氮含量和底泥表层中各形态氮含量点位对应的关系不显著,但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即由于水体的流动性,使得底泥到上覆水的氮含量高值区有从东向西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77.
<正>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安全生产的理论、法律、政策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安全生产状况趋于稳定好转。然而,现阶段的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缺失是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高速公路行业领域,因安全生产责任不明、边界不清,导致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78.
西北典型村镇集雨窖水水质变化及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西北村镇集雨窖水的水质状况和污染物变化规律,在2012年8月份的暴雨过后,对会宁县某农户3口不同集雨面(屋顶庭院、山坡土路、打麦场)水窖进行了长期水质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窖水的水质变化分为3个阶段:以物理沉降为主的初期沉降阶段(0~15 d);以生物降解为主的中间过渡阶段(15~100 d)及水质基本不变的后期稳定阶段(100~250 d)。浊度与CODMn、NH3-N、细菌总数之间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达到0.60~0.96。窖水水质受集雨面特征影响较大,屋顶庭院水窖水质最优且最早到达稳定期,后期基本满足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山坡土路面及打麦场水窖水质分别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Ⅲ、Ⅳ类标准。研究结论可为水窖的使用和管理、开发相应的水处理工艺及设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杨浩  冉宇  雍正 《环境与发展》2020,(1):234-234,236
实现土壤修复项目的规范管理,对于提升农田土壤修复内涵、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在阐述农田土壤修复内涵及必要性的同时,对土壤修复项目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当前农田土壤修复质量提升策略。期望有利于土壤修复项目的规范管理,进而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0.
2016年12月-2017年1月,在南京市4类典型功能区(农业区、住宅区、交通干道区、工业区)各选两点,共采集了大气PM2.5样品32套,测定并分析了其质量浓度、9种水溶性离子(WSIs)、有机碳(OC)以及元素碳(EC)的含量.观测期间,南京市冬季PM2.5的平均浓度为104.5 μg·m-3,分布特征为:工业区(116.6 μg·m-3)>农业区(104.3 μg·m-3)>住宅区(100.1 μg·m-3)>交通干道区(96.9 μg·m-3);WSIs、OC和EC的平均浓度(/PM2.5)分别为:53.4 μg·m-3(51.1%)、11.8 μg·m-3(11.3%)、8.2 μg·m-3(7.8%).农业区和住宅区受WSIs污染较严重且NOR、SOR较高,而工业区和交通干道区的OC、EC污染较严重且SOC/OC较高.进一步运用PMF模型解析,南京市冬季PM2.5来源为:二次源(37.3%)、工业源(31.2%)、交通源(16.4%)、建筑尘(7.9%)和燃煤源(7.2%).最后,本文收集了自2000年起南京市冬季大气PM2.5浓度及其污染来源研究,总体而言,近年来南京冬季大气PM2.5浓度呈下降趋势,其主要污染源比重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燃煤贡献有所下降,而工业和交通排放逐渐上升,且二次污染贡献逐渐突出.今后,控制二次污染源将成为南京市大气PM2.5治理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