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采用大孔树脂D001交换吸附Pd2+、Fe2+并在厌氧条件下以硼氢化钠溶液还原吸附的钯铁离子制备成负载纳米Pd/Fe双金属树脂。利用该树脂对2,2’,4,4’-四溴联苯醚(BDE-47)进行脱溴反应,探讨了该法的可行性和特性。结果表明:当大孔树脂D001、氯化钯、硫酸亚铁用量分别为0.75 g、2μg和0.2 g时所制备的双金属树脂脱溴水-乙醇溶液中的BDE-47效果最佳,反应遵循准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k约为0.161 d-1,半减期为1.21 d。负载Pd/Fe的D001连续3次脱溴反应都有较好的效果,水-乙醇溶液中超过90%以上的BDE-47在反应6 d后被降解。负载Pd/Fe双金属的树脂可以重复活化再生,但再生2次后其脱溴效率变差,反应6 d只有47.3%的BDE-47被降解。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离子色谱仪跟踪Pd/Fe双金属树脂脱溴BDE-47反应,可知产物包括溴离子、三溴联苯醚、二溴联苯醚、一溴联苯醚和联苯醚。  相似文献   
32.
结合国内学者对地埋式污水处理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分类以及应用现状,根据工艺、处理效果、投资运行费用等方面对不同类型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详细地划分,为其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阐述了雷电的基本理论及雷电之特点是电压高、电流大、能量释放时间短,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为了尽量避免雷电的冲击,减少损失,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雷电的危害。如防雷电感应措施、防雷电波侵入及防雷设施的定期检查,保护国家的财产和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34.
泽州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 ,总面积 2 0 2 3km2 ,总人口 51万 ,辖 2 6个乡镇、62 9个行政村。近年来 ,县委、县政府以建设中西部经济强县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着力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 ,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 1999年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 4 6.53亿元 ,连续 4年全省第一 ;乡镇企业总产值 94 .1亿元 ,连续 8年全省第一 ;财政收入 2 .38亿元 ,比上年增长 10 .9% ;农民人均纯收入 2 975元 ,比上年增长 2 5元。 1997年泽州县先后成为全国首批达小康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国家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5.
微塑料是一种新兴环境污染物。近年来针对环境中微塑料污染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韩江是广东省第二大河流,其中微塑料污染特征与来源有待研究。为此,该研究通过系统采集韩江下游不同功能区水体样品,基于光学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别查明水体中微塑料的丰度、颜色、形态和成分,评估韩江下游水体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探讨其来源。结果表明,韩江下游水体中微塑料污染水平相对较低,平均丰度为(283±176) n/m3。韩江不同河段微塑料残留水平和特征差别较大,说明来源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饮用水源地河段的微塑料丰度最低且形貌一致度较高,很可能是来源于上游输入和大气沉降。人口密集的城区、水上公园和郊区河段的微塑料丰度明显较高且形貌多样,很可能与周边居民区生活污水排放和工业区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有关。总体而言,韩江水体微塑料污染较轻,但仍需做好防控管理,深入推进禁塑工作,限制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完善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严防人员密集区和工业企业等重点区域塑料污染物入河。  相似文献   
36.
基于2012年春季在太湖梅梁湾进行为期27 d的不同CO2水平(大气CO2体积分数([CO2,g])梯度为270×10-6、380×10-6、750×10-6)的野外培养实验,揭示了大气CO2水平升高对太湖浮游植物的碳源选择、生长速率、光合作用、净初级生产力和细胞化学元素组成等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的升高首先会显著改变太湖水体的pH值和碳化学环境,减弱浮游植物碳浓缩机制(CCM)的必要性.大气CO2浓度加倍后,浮游植物的最大生长速率(Umax)、净初级生产力(NPP)、单位叶绿素a(Chl-a)含量的NPP会分别增加63.1%、69.6%、33.8%.大气CO2浓度的升高会促进太湖绿藻和硅藻的最大光合作用效率并且其对硅藻的促进作用比绿藻更显著,但并没有改变春季蓝藻光合作用活性极低的现状.大气CO2浓度的升高在提高浮游植物细胞中C、N含量的同时,却减少了P的吸收.本研究结果将为预测和揭示太湖浮游植物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7.
如何基于有限的轨迹数据对油耗和交通排放进行精准地估计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基于轨迹重构的油耗和排放估计方法。首先,基于跟驰模型,利用网联车(Connected Vehicle,CV)轨迹重构道路上常规车(Regular Vehicle,RV)轨迹。然后,将轨迹重构结果与VT-Micro排放模型相结合,对道路上所有车辆的油耗和排放进行估算。最后,通过数值仿真试验验证模型在不同CV渗透率和交通流密度条件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对油耗和排放的精准估算,且随着CV渗透率和交通流密度的增加,油耗和排放估计的准确性不断提高;当CV渗透率不低于30%,且交通流密度为60 veh/km时,交通油耗估计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小于2.17%,排放估计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小于8.66%;当CV渗透率为50%时,在不同交通流密度条件下车辆油耗估计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小于2.45%,排放估计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小于13.68%。  相似文献   
38.
39.
40.
胜仓升  沈小维 《环境科技》1991,4(1):45-48,20
1.前言含有有机物废水的处理方法至今仍多采用活性污泥法。近年来盛行对控制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活性污泥所具有的机能及反应装置的技术开发,可以看到废水微生物处理技术正在迅速发展,连续开发了以新的设想和实验数据为基础的新型微生物处理装置已被应用于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