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6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305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采用在不同浓度水芹(Oenanthe javaica)浸出液中纯培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方法,研究水芹浸出液对小球藻细胞数量、叶绿素含量和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0 g.L-1水芹浸出液对小球藻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0 g.L-1水芹浸出液处理组藻细胞数量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持续至第7天,但增幅低于对照组,7 d后抑制作用增强;高浓度(30~50 g.L-1)水芹浸出液对小球藻细胞数量和叶绿素含量的抑制作用在第5天开始变得显著,并随时间延长而加剧,具有浓度效应;经40 g.L-1水芹浸出液处理后,小球藻细胞壁断裂甚至消失,细胞中叶绿体片层肿胀甚至解体,核膜破裂,核质外渗。结果表明水芹浸出液对小球藻具有化感效应,总体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规律。  相似文献   
402.
中老缅泰交界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挖掘与国别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Landsat TM/ETM数据,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土地利用程度三个方面,对中老缅泰交界地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 橡胶园、茶园为增幅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轮歇农地、建设用地、长期性农地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有林地、灌木林、草地、水域有所减少。② 有林地、灌木林之间的转移及其与长期农地、轮歇农地、橡胶园之间的转移,决定着中老缅泰交界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中老缅泰交界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本质上受到市场经济、国家政策、人口迁移、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的影响。③ 橡胶园和茶园的时空变化基本表现为面积净值增加,空间位置交换变化非常小。长期农地面积变化不大,但存在较大幅度的空间位置转变;水域、轮歇农地变化以空间位置交换为主。草地、灌木林、有林地、建设用地交换变化和净变化比例相当。④ 1990-2010年,中老缅泰交界地区土地利用程度有所增加,其中,泰国境内土地利用程度最高,老挝和缅甸境内的土地利用程度最低。2000年后中老缅泰交界地区土地利用程度增幅明显加大。其中,中国和缅甸境内土地利用程度后期增幅减小,泰国境内土地利用程度后期增幅变大,老挝境内土地利用程度实现了由前期减少到后期增加的转变。  相似文献   
403.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跨界流域污染问题在我国越发严重起来.从国外解决跨界流域污染的实践经验来看,各个地区采取合作治理污染物的方式防治跨界流域污染,是解决跨界流域污染问题比较经济可行的方式.从国内外众多研究来看,现有研究仅限于利用博弈理论分析完全合作情况下的收益分配问题,并没有对收益分配后,各合作者所形成的合作是否稳定、收益分配是否公平进行讨论与深入分析.论文以此为切入点,利用跨界流域污染合作治理思路,以河南省贾鲁河流域的4 个地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博弈理论的角度详细地分析了各个地区进行合作防治跨界流域污染的思路、方式,并对各个地区之间进行合作治理污染物时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合作治理污染物时,不同地区的边际污染物减排成本差异是各个地区能否进行合作防治跨界流域污染的关键,并且不同的收益/成本分担机制对不同地区长期、稳定地开展合作治理污染物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4.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世界上最有实力的跨国公司之一,名列全球500强企业前列,年纯利润已突破100亿美元,是全球获利最高的企业。之所以以得如此惊人的业绩,与其把人才的培训和开发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是分不开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设有专门负责培训和开发各类经营人才的经营开发研究所,公司每年向该研究所拨款约10亿美元。研究所培训的企业管理人员分为三大类型,一种类型主要以目前未担任领导职务,但已作为培训对象的公司职员为主的初级班,主要是对领导者基本素质的培训与开发和未来经理人员的培训与开发。另一种…  相似文献   
405.
低污染的危险废物焚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危险废物焚烧中产生的污染主要通过尾气处理去除,本文认为尾气处理应与通过控制焚烧条件减少尾气中污染物的原始浓度相结合,以减少后续处理设备的投资。本文主要讨论了控制危险废物焚烧中主要污染物颗粒物、氯化氢、SOx、NOx、二恶英的焚烧技术。  相似文献   
406.
为了研究叶巴滩水电站坝址区的地应力场特征,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对坝址区高地应力现象的发育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表明:坝址区岩芯饼化发育的强烈段多分布在河床以及两岸低高程;片帮现象以轻微片帮和中等片帮发育为主;岩芯饼化和片帮集中发育段可判定为应力集中带。同时,根据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和实测地应力资料,通过数值反演分析方法,考虑地形地貌和断层对初始应力场影响,对坝址区的初始应力场进行反演分析。结果表明:反演应力值与实测应力值基本吻合,能够较合理、准确反映坝址区的初始应力场;坝址区的初始应力场是由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叠加而成,且以水平向构造应力为主;坝址区应力场可以大致划分为应力松弛带、谷底的应力集中带、岸坡应力过渡带和岸坡深部的应力平稳带;在模型边界断层上下盘附近会有一定的应力集中现象,形成高地应力区。  相似文献   
407.
压力生化反应器氧转移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研究压力生化反应器的氧总转移系数随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氧总转移系数KLa是压力的函数 ,随压力增加近似直线下降。氧转移效率EA 随压力增加而显著增加 ,氧转移动力效率EP 的变化与临界溶解氧浓度有关 ,在T =2 0~ 30℃、α =0 8及β =0 9时 ,临界溶解氧值约为 5mg L。低于此值时 ,EP 随压力增加而减小 ;而在高于此值时 ,EP 随压力增加而增加。在对应EP 最大值的压力下供氧 ,则可将供氧能耗降至最小。压力生化反应器在 2 5 0~6 0 0kPa范围内操作是较经济合理的  相似文献   
408.
为了弄清我国重要水系长江三峡库区水中的全氟有机物污染现状,从重庆上游至宜昌的不同江段和武汉地区采集江水样品,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联机系统选择离子法(HPLC/MS-SIM,PFOSm/z=499,PFOAm/z=413),测定了水样品中的PFOS和PFOA含量。调查结果表明,长江三峡库区江水和武汉地区地面水中均广泛存在着PFOS和PFOA污染。个别地区水样品中PFOS含量大于10ng·L-1,PFOA含量甚至高达111ng·L-1和298ng·L-1。这些结果提示,该水系局部地区可能存在着PFOS或PFOA污染源。  相似文献   
409.
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是一种入侵性极强的外来杂草,现正在我国南部地区迅速传播,其繁殖特性与种子萌发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是成功入侵扩散的前提。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飞机草的繁殖能力与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飞机草能够进行无性繁殖,但其有性生殖能力更强,成熟植株的种子生产量高,种子质量轻,并且具有冠毛等附属结构。环境因子能够影响飞机草种子的萌发,其萌发的最适温度约为28℃,萌发过程中不需要特别的养分供应,并且能够忍耐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酸性环境能够促进飞机草种子的萌发,但当pH降至2.0时,其发芽率显著降低。掩埋处理能够抑制飞机草种子的萌发,当埋藏深度达3.0 cm时,所有的种子均不能正常萌发与出苗。  相似文献   
410.
对国内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作了综述,分别介绍了渗滤液处理的单元工艺和组合工艺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多个国内渗滤液处理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