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6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304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为阐明湿地景观格局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定量评估河口湿地植被碳储量价值,本文基于1985-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应用景观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和景观稳定性模型,揭示了近35年来辽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景观稳定性及植被碳储量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5-2020年,辽河口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了22.52%,人工湿地面积增加了22.29倍,近35年来,盐地碱蓬湿地有整体向海迁移的趋势,而芦苇湿地总体空间位置未发生显著变化;辽河口湿地景观的斑块数量、斑块密度和香农多样性指数不断增长,而聚合度指数与蔓延度指数则不断减小,景观格局呈破碎化和复杂化趋势发展;1985-2020年,景观稳定性指数从222.64降至4.34,景观稳定性与天然湿地面积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围海养殖、填海造地、农业围垦等活动是造成景观格局稳定性下降的重要因素;2020年,辽河口湿地植被碳储量和碳储量价值分别为215.42×103 t/a和1.78亿元,受到景观格局稳定性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72.
分析了空间碎片环境,提出了航天器对空间碎片的防护方案。对这种防护结构提出了优化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473.
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与建设途径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资源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资源的形成、演化、质量特征与时空分布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之相互关系的科学。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与分支学科主要包括理论资源学、综合(基础)资源学、部门(应用)资源学与区域资源学,其中,综合资源学可以续分为7个资源学科,部门资源学可以续分为9个资源学科;理论资源学作为资源科学通论,区域资源学作为资源科学在具体区域的实际应用,都可做出进一步续分;由此提出了资源科学学科体系发展的三维结构网络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高等院校资源科学的专业设置、学位体系与课程设计,提出整合现有分列的资源科学研究内容,在国家“学科分类与代码”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列资源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门类;高等院校的资源与环境学院,在资源科学之下可以设立资源科学、资源技术与资源管理3个本科专业,并招收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以此推动资源科学学科体系的发展与高级资源科学人才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474.
珠江三角洲地区天然源碳氢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封闭式采样法分析测定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优势树种天然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速率,用源调查法推算出该地区天然源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通量,测定树种包括马尾松、湿地松、黎蒴、尾叶桉、南洋楹、大叶相思、荷木.经分析,所测树木排放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有萜烯类和异戊二烯,其中鉴定出的萜烯有a-蒎烯,b-蒎烯,蒈烯,莰烯,桧烯,柠檬烯,罗勒烯等.同时,按9km9km的网格精度估算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面积分布数据,根据测定的排放因子以及其他相关资料,首次对该地区天然源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进行了估算,计算出全年森林向大气中释放碳氢化合物19.6104t,占该地区大气中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的57%.  相似文献   
475.
洞庭湖水污染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16年4月—2017年3月对洞庭湖区11个监测断面396个表层水样进行采集,选取8个水质指标进行因子特征分析,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洞庭湖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洞庭湖水体呈弱碱性,总氮(TN)和总磷(TP)为超标污染物.单因子评价法结果表明,TN和TP为洞庭湖水质的主要限制因子,TN参与评价时,洞庭湖水质为Ⅴ类或劣Ⅴ类.综合污染指数法结果表明,洞庭湖水质状况为中污染,平水期水质优于枯水期和丰水期,主要污染因子为TN、TP、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水质主要受p H、溶解氧(DO)、氨氮(NH3-N)和TN等指标影响,西洞庭湖水质较好,南洞庭湖次之,东洞庭湖较差.3种方法是定性和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故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来开展水质评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76.
采用垂直观测、地面观测、PM2.5化学组分观测和气团轨迹分析等手段,对2015年10月份北京市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时近地面层气溶胶消光系数升高,污染物主要积聚在600m以下.重污染期间气象要素特征为:风场弱,湿度大,地面受弱气压场控制,边界层高度极低.重污染期间不同站点PM2.5浓度变化趋势和峰值出现时间较为一致;大部分时段PM2.5中NO3-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组分;周边区域受重污染的影响面积相对较小,高浓度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及近周边地区.多手段的观测结果以及PM2.5浓度与气象要素和各化学组分的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均表明:区域传输,包括秸秆焚烧,对本次北京市重污染天气过程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本地机动车排放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的积累、二次转化以及垂直方向空间的极端压缩是导致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7.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不同地形下土壤性质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形条件是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性质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性质的分布是合理评价黄土区土壤质量状况的重要前提。论文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地形条件对土壤性质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速效磷、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为高度变异的土壤性质;pH值和过氧化氢酶为小变异土壤性质。塬面和沟道土壤pH值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低,阳离子交换量较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在土壤剖面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且均表现为塬面>梯田>坡地>沟道的趋势。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pH值的变化由地形条件引起的土壤过程及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引起;阳离子交换量的变化由成土过程、pH值和有机质的差异引起;土壤有机质及氮、磷养分的差异由与地形条件对应的土地利用方式引起;土壤酶活性的差异则是有机质的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478.
中国十大流域近40多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2  
利用中国1956~2000年月降水量资料,按流域将全国划分为10个区域,分析了各流域年、季降水量的多年平均状况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长期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中国北方流域降水量少,年际变化大,水资源缺乏且不稳定;南方流域降水较多,年际变化较小,水资源相对充足且比较稳定。分析结果还表明,近45年来,北方外流河流域年降水量一般趋于减少,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明显减少;南方流域以降水增加为主,90年代降水均较80年代增多,特别是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更为明显。季节降水减少主要出现在夏秋季,冬春季降水有微弱增加趋势。近20年来,中国绝大多数流域降水的增减趋势与近45年长序列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北方大部分外流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少,南方流域多为增加。夏、秋季,大部流域降水较前20年减少,冬春季则相反。中国西北诸河流域是十大流域中惟一四季降水均有增加的流域。  相似文献   
479.
沈阳市铁西新区生态工业园规划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老工业基地改造,构建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变过去传统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线性经济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经济模式。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削减污染、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目的,实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园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建设新型生态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480.
深圳海域养殖牡蛎卫生质量状况(Ⅰ)重金属含量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2年1月~2004年2月深圳海域12个站位养殖的3种牡蛎体内重金属Cu、Zn、Pb、Cd、Hg、As、Cr的检测资料,分析了近期深圳海域养殖牡蛎的重金属含量与卫生质量状况。结果表明:牡蛎体内的重金属含量Cu为ND~548,Zn为ND~14496,Pb为ND~2.40,Cd为ND~4.20,Hg为ND~0.16,As为ND~3.20和Cr为(ND~1.79)×10 6湿重,其中珠江口、深圳湾的近江牡蛎重金属含量普遍要高于大亚湾、大鹏湾的长牡蛎和褶牡蛎。参照NY5073 2001《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对深圳海域养殖牡蛎重金属残留的卫生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深圳海域养殖牡蛎体内超标的重金属主要有Cu、Zn、Pb、Cd、As,养殖牡蛎卫生质量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