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75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310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水稻与水芹间作栽培对水稻病虫草害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水稻(Oryza sativa)常规单作栽培(CR)、水芹(Oenanthe javanica)常规单作栽培(CO)、水稻与水芹常规间作栽培(CRO)和水稻与水芹有机间作栽培(ORO)4种处理对水稻病虫草害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两种间作栽培处理水稻主要病虫草害均显著低于CR处理;在水稻分蘖初期,CRO和ORO处理叶瘟病病丛率分别比CR处理降低45.12%和47.58%;在水稻分蘖末期,CRO和ORO处理叶瘟病病叶率分别比CR处理降低41.38%和6.80%.在水稻孕穗期和成熟期,CRO和ORO处理稻飞虱数量分别比CR处理减少69.77%、44.39%和82.80%、78.08%.在稻田杂草防控方面,CRO和ORO处理杂草密度较CR处理分别降低48.36%和39.34%.CRO和ORO处理的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11和1.33,较CR处理分别增产11.31%和33.11%.认为水稻与水芹间作栽培模式能有效控制水稻病虫草害的发生,并能起到良好的增产效果,其中水稻与水芹有机间作栽培的综合效益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1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跨界流域污染问题在我国越发严重起来.从国外解决跨界流域污染的实践经验来看,各个地区采取合作治理污染物的方式防治跨界流域污染,是解决跨界流域污染问题比较经济可行的方式.从国内外众多研究来看,现有研究仅限于利用博弈理论分析完全合作情况下的收益分配问题,并没有对收益分配后,各合作者所形成的合作是否稳定、收益分配是否公平进行讨论与深入分析.论文以此为切入点,利用跨界流域污染合作治理思路,以河南省贾鲁河流域的4 个地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博弈理论的角度详细地分析了各个地区进行合作防治跨界流域污染的思路、方式,并对各个地区之间进行合作治理污染物时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合作治理污染物时,不同地区的边际污染物减排成本差异是各个地区能否进行合作防治跨界流域污染的关键,并且不同的收益/成本分担机制对不同地区长期、稳定地开展合作治理污染物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13.
中老缅泰交界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挖掘与国别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Landsat TM/ETM数据,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土地利用程度三个方面,对中老缅泰交界地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 橡胶园、茶园为增幅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轮歇农地、建设用地、长期性农地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有林地、灌木林、草地、水域有所减少。② 有林地、灌木林之间的转移及其与长期农地、轮歇农地、橡胶园之间的转移,决定着中老缅泰交界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中老缅泰交界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本质上受到市场经济、国家政策、人口迁移、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的影响。③ 橡胶园和茶园的时空变化基本表现为面积净值增加,空间位置交换变化非常小。长期农地面积变化不大,但存在较大幅度的空间位置转变;水域、轮歇农地变化以空间位置交换为主。草地、灌木林、有林地、建设用地交换变化和净变化比例相当。④ 1990-2010年,中老缅泰交界地区土地利用程度有所增加,其中,泰国境内土地利用程度最高,老挝和缅甸境内的土地利用程度最低。2000年后中老缅泰交界地区土地利用程度增幅明显加大。其中,中国和缅甸境内土地利用程度后期增幅减小,泰国境内土地利用程度后期增幅变大,老挝境内土地利用程度实现了由前期减少到后期增加的转变。  相似文献   
414.
为研究卸荷速率对岩爆的影响,采用岩石真三轴伺服诱变试验系统对大理岩进行不同卸荷速率下的岩爆试验,收集试验后得到的碎屑。通过对碎屑质量、粒径以及基本尺度的测量,得到碎屑的尺度特征以及不同粒径质量的分布特征;同时对所得到的碎屑进行分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岩爆过程中,存在大量破碎的块状、板状、片状以及薄片状碎屑携带大量动能向临空面崩落,其携带的动能是由岩体自身储存的能量转化而来;卸载速率对岩爆的剧烈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卸荷速率越快,发生岩爆时其程度越剧烈。  相似文献   
415.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在催化湿式氧化法小型试验装置上,进行高浓度工业有机废不的催化湿式氧化法净化处理试验,考察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器入口TOC浓度,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废水中TOC净化性能的影响,为下一步的实际应用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416.
体力劳动不等于体育锻炼首先劳动是局部运动,受工作性质约束,身体得不到充分、全方位的锻炼;而体育锻炼则是全身性的、有目的均衡协调运动。其次体力劳动的环境可能是很差的,未必对健康有利;而体育锻炼的环境多是清新宁静,于身体健康有益。故把体力劳动与体育锻炼划等号是错误的。营养药不等于营养品一些人把营养药当作营养品长期服用,这是有害健康的。如风靡于市的人参蜂皇浆,如果身体无虚弱表现,眼之则弊多利少,尤其是儿童少年,服之过量影响生长发育,促使性早熟。贵药不等于好药不少人服药总以为“贵”的好,若医生给开的药便…  相似文献   
417.
为研究铬(Ⅵ)的生物毒理机理,采用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技术--双向电泳和MALDI-TOF-MS,以真核生物细胞周期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粟酒裂殖酵母为模式,研究铬(Ⅵ)处理后粟酒裂殖酵母在蛋白质组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铬(Ⅵ)处理会导致细胞差异表达,其形成的蛋白质斑点有600多个,对其中改变明显的4个斑点进行肽指纹分析发现,电压依赖型阴离子通道和锌结合醌氧化还原酶表达量降低,而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和肌动蛋白表达量上升,说明铬(Ⅵ)可能通过氧化胁迫应答、离子通道、氨基酸生物合成等发挥生物毒理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铬分子毒理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揭示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新方法学在环境科学领域具有特别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18.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世界上最有实力的跨国公司之一,名列全球500强企业前列,年纯利润已突破100亿美元,是全球获利最高的企业。之所以以得如此惊人的业绩,与其把人才的培训和开发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是分不开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设有专门负责培训和开发各类经营人才的经营开发研究所,公司每年向该研究所拨款约10亿美元。研究所培训的企业管理人员分为三大类型,一种类型主要以目前未担任领导职务,但已作为培训对象的公司职员为主的初级班,主要是对领导者基本素质的培训与开发和未来经理人员的培训与开发。另一种…  相似文献   
419.
低污染的危险废物焚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危险废物焚烧中产生的污染主要通过尾气处理去除,本文认为尾气处理应与通过控制焚烧条件减少尾气中污染物的原始浓度相结合,以减少后续处理设备的投资。本文主要讨论了控制危险废物焚烧中主要污染物颗粒物、氯化氢、SOx、NOx、二恶英的焚烧技术。  相似文献   
420.
生物促生剂在乙二醇装置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乙二醇装置废水处理系统生化段泡沫过多、臭味过重、出水不能达到设计标准的问题,在该系统中投加生物促生剂Bio Energizer(BE)。结果表明,BE有效去除了系统生化段的泡沫和臭味;出水COD平均值由1117mg/L降低至125mg/L;系统中污泥的颜色由黑色转变为土黄色。同时,系统的废水处理能力提高了41.19%。因此,在不增加任何基建投入的情况下,投加BE可以解决新增废水的处理问题,大大节约了投资和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