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106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太阳辐射能作为唯一的输入变量(其它输入项均可认为来自太阳能),制约着系统的行为和输出的总水平。此外,在评价一个区域的农业生产潜力中。太阳辐射能尤其是其中所包括的“生理有效辐射”(PAR),将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过去所发表的许多研究著作中,一般只是从平均性量出发,测定出或计算出某个区域的太阳辐射,所得到的数值均假定地理空间是均匀的或水平的状况。这对于一个较大的区域来说,一般是可  相似文献   
252.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有效地减少各类事故,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也是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要抓好安全生产,不仅需要始...  相似文献   
253.
试论坎儿井的环境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坎儿井的形成条件及构成的介绍,论述了坎儿井的环境价值,并提出了今后发展坎儿井的方向。坎儿井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54.
大气监测优化布点的物元分析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物元分析法对大气监测优化布点进行了研究。通过实测证明了该方法具有简便、实用、准确的特点。为监测部门科学合理地设置大气监测点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5.
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质指标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太湖浮游植物群落指标与水质指标间的关系,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对太湖7个点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指标(水温、透明度、pH、溶解氧、电导率、总氮、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氟化物、生化需氧量、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溶解性磷酸盐和叶绿素a)进行月度调查,研究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湖泊水质的时空分布;并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浮游植物密度、浮游植物多样性与水质指标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水质指标。结果表明:太湖7个点位共获得124种浮游植物物种,其中蓝藻门(Cyanophyta)30种、绿藻门(Bacillariophyta)47种、硅藻门(Chlorophyta)34种、隐藻门(Cryptophyta)3种、裸藻门(Euglenophyta)6种和甲藻门(Dinoflagellate)4种;其中蓝藻门的微囊藻属(Microcystis spp.)为绝对优势种群,优势度为80.8%;太湖浮游植物总密度与蓝藻门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1.000,P<0.0001);绿藻门和硅藻门占浮游植物总密度百分比分别和蓝藻门占浮游植物总密度百分比呈极显著负相关(r=-0.497,P<0.0001;r=-0.814,P<0.0001)。太湖7个点位水质首要污染物为总氮,其次是总磷和化学需氧量;西太湖污染物浓度最高。从空间上看,太湖浮游植物总密度最高值出现在贡湖湾(远离其入湖口处),且贡湖湾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相对低于太湖其他点位,同时贡湖湾微囊藻属密度百分比达90.1%,远高于太湖其他点位;从时间上看,太湖浮游植物总密度最高值出现在12月份、其次是6月份;通过浮游植物群落指标与水质指标相关性分析,水温、透明度、总氮、化学需氧量、叶绿素a是影响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水质指标。控制太湖入湖口水质污染物浓度排放和修?  相似文献   
256.
对郑州市2005年1月—2009年12月份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利用气象要素预测PM10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2005—2009年郑州市PM10指数的年均值和空气质量超标天数逐步下降,且趋于稳定;年内各月的PM10指数浓度差异很大,冬季PM10指数显著高于夏季,8月最低,而12月最高;采暖期PM10指数显著高于非采暖期,而节假日对于PM10指数的影响不明显;通过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和平均相对湿度预测PM10浓度可以达到最高精度86.85%。  相似文献   
257.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作为一种环保型地基处理技术,其机理是通过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有效改善土体工程性能,参与固化反应的营养液成份不同对固化效果有显著影响。分别选用氯化钙和硝酸钙作为营养液中的钙源,通过渗透实验、干密度实验、吸水率实验、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从宏观角度分析钙源对微生物固化砂土物理力学指标的影响。同时,结合电镜扫描测试,从微观角度对比了不同钙源作用下碳酸钙沉淀晶体形态及空间分布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硝酸钙固化后的砂柱整体密实度更高,其破坏裂缝在饱水和干燥状态下比氯化钙固化后的砂柱更小;硝酸钙作为钙源固化后的砂柱渗透系数和吸水率更低,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也更高。电镜扫描结果显示,氯化钙为钙源形成的碳酸钙沉淀量较少,形态为球状,散落分布在砂粒表面;硝酸钙形成碳酸钙沉淀量较多,形态以球状或者立方体为主,包裹住砂颗粒,团聚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就钙源而言,硝酸钙的微生物固化效果较氯化钙更好。  相似文献   
258.
本文研究了过氧化氢,钒(Ⅴ)和4-(2-噻唑偶氮)间苯二酚(TAR)形成三元络合物的条件及组成,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70nm,摩尔吸光系数为4.2×10~4,组成为V(Ⅴ):TAR:H_2O_2=1:1:1,在高氯酸介质中显色时,铬(Ⅵ)和铜(Ⅱ)干扰较严重,其他常见的无机离子和有机酸允许存在量较高。方法用于自来水中过氧化氢的回收试验和酸牛奶中过氧化氢剩余量的测定,结果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259.
青藏高原羌塘东部治多县左支--失多莫卜辉长岩带形成于晚二叠世,由单一辉长岩组成.岩石富碱,Na2O>K2O为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高场强元素分异,显示板内玄武岩特征.轻稀土元素高度富集,δEu不显亏损,为弱负异常到正异常.(87Sr/86Sr)i较低,变化于0.70419~0.70471之间,εNd(t)值较高,变化于4.3~4.9之间,显示了略亏损的地幔源区特征.该辉长岩带应形成于板内伸展扩张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60.
臭氧预氧化-堆肥去除污染土壤中菲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将菲的丙酮溶液喷洒入未被污染的表层红壤和次表层红壤制成含菲的模拟土样,通过监测堆体温度、有机物含量、菲的残留率和种子发芽指数试验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堆肥法去除污染土壤中菲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堆肥是一种有效去除土壤中菲污染的方法,污染土壤经处理后减弱了菲污染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且加入的有机物经堆制腐熟后促进了植物的萌发.臭氧预氧化能够加快后续堆肥处理的启动过程并可使堆料中菲的残留率进一步降低,而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影响臭氧氧化的效率.臭氧处理100min时,有机质含量分别为7.73%和3.64%的表层土壤和次表层土壤中菲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2.1%和76.4%.堆肥31d,经臭氧预氧化的表层土壤和次表层土壤菲的残留率分别为1.1%和0.9%,而未经臭氧预氧化样品的菲的残留率分别为15.0%和14.5%.各堆制样品种子发芽指数均可达到13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