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47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黄磷诱发氧化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怡中 《环境化学》1994,13(6):525-529
黄磷诱发氧化是一种有效的氧化方法,已开始应用于气相和液相污染控制。反应过程中生成一系列活性物种,臭氧是其中之一。黄磷诱发氧化反应主要在气相中进行,多相间接触条件是反应的关键因素。考察了对两种典型有毒物多氯联苯和三甲基环已烯酮的氧化效果,两小时左右,去除率达90%以上。这项新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条件缓和等优势,因而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并对开拓新的氧化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为评估生态脆弱区大气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状况及污染来源,以锡林郭勒盟大河口水库周边为研究区,2021~2022年对布设的12个大气降尘监测点进行为期1a的采集工作,共收集到样品144份,测定Cr、Ni、Pb、Cu、Zn、Mn、As和Cd共8种重金属的含量,运用潜在生态指数(Eri)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大气中重金属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风险水平,利用富集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及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受体模型定性与定量地解析研究区大气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全年大气降尘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均值属于强生态风险,各重金属元素中仅Cd元素处于极高风险程度,其余均为轻微风险.②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手口途径和皮肤接触途径摄入是引起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儿童在个别月份存在非致癌风险与可接受的致癌风险,其中As元素是非致癌风险与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来源.③通过富集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和APCS-MLR受体模型计算表明:风沙扬尘源占比最大,为37.82%,煤炭燃烧与交通源对Cu、Cd、Pb和Zn的贡献率分别为:73.01%、40.22%、70.31%和32.82%;采矿活动对As贡献率为42.59%;工业源对Cd元素的贡献率为22.01%;人类其他活动源对Cd、As、Pb和Zn的贡献分别为:21.12%、34.40%、23.04%和32.15%.  相似文献   
43.
对拟建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域内的水质、水量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区域内的人口密度、工业企业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按实测水质浓度90%保证率确定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同时依据实测水量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处理规模进行核算,并按修正后的水质和水量进行工程设计,此方法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城市污水处理厂时参考。  相似文献   
44.
为识别海洋双壳类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对滨海沉积物重金属可提取态和总量的响应特征差异,分析了北部湾潮间带沉积物中不同形态Cu、Pb、Zn、Cd、Cr的质量分数,文蛤(Meretrix meretrix)鳃组织中w(GSH)(GSH为还原型谷胱甘肽)、w(GSSG)(GSSG为氧化型谷胱甘肽)、G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GS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并计算w(GSH)/w(GSSG)、tGSH(总谷胱甘肽)含量和OSI(氧化逆境指数). 结果表明:w(TE-Pb)(TE-Pb为可提取态Pb,下同)、w(TE-Cr)、w(TE-Cu)、w(TE-Zn)和w(TE-Cd)平均值分别为13.40、1.93、13.19、30.09和0.10mg/kg; w(TE-Cd)占w(T-Cd)(T-Cd为总Cd,下同)的60.2%~98.1%,并且主要为弱酸溶解态和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部分采样点w(TE-Pb)和w(TE-Zn)较高,二者占w(T-Pb)和w(T-Zn)的平均值分别为44.6%和56.6%;Cr、Cu分别在全部或大多数采样点以残渣态为主,可提取态含量平均仅占总量的17.9%和36.5%. 重金属的可提取态质量分数与总量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Cr除外). 文蛤鳃中w(GSH)、w(GSSG)分别为4.07~6.06、4.01~6.59mg/g. 抗氧化指标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和可提取态质量分数均有显著响应的为w(GSSG)与Cd,w(GSH)/w(GSSG)与Cr和Cd,OSI与Cr和Cd. 然而,w(GSH)/w(GSSG)和OSI只对w(T-Zn)有良好响应;GST只与w(TE-Cu)、w(TE-Zn)显著相关. 某些抗氧化指标对重金属总量和可提取态质量分数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响应,因此,不能单独依据双壳类对重金属总量的生化响应特征来筛选用于沉积物综合毒性评价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5.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排风罩直接与除尘系统相连接,排风罩的大小及流量一经确定后不易更改,且当实际排风量相比设计排风量小很多时,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很难得到最优设计参数。因此,如何在排风罩形式及流量确定的情况下合理设计送风口的大小及流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形式的侧吸排风罩对高温烟气的捕集情况,在此基础上增加送风口,在保证排风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对比了不同送风流量对烟气控制效果的影响特性。此外,研究了不同送风末端装置下污染物的捕集效果。结果显示:1)相较于一般侧吸排风罩,采用移动式侧吸排风罩和旋转开闭侧吸排风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温烟气的捕集效率,捕集效率最大可提高53%。2)对于通风系统的排风流量确定的情况下,应保证送风气流能将污染物有效输送至排风口处,调整送排风流量比,确定排风量受限情况下最佳送排风流量比,实现烟气捕集效率的提升。3)增设平行流送风装置可最大程度提高送风气流均匀度,从而提高排风罩的烟气捕集效率。研究结论可对实际吹吸式通风装置的改造及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TiO2光催化氧化苯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以中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苯酚在TiO2水悬浮液中降解动力学,考察了苯酚在起始浓度,气相氧浓度,催化剂投加量(TiO2)光强度以及催化剂煅烧温度对苯酚光解速率的影响,揭示了苯酚多相光催化氧化反应的特点,反应过程符合表现一级动力学规律,气相氧的影响为一级,苯酚初始浓度的影响为负一级,在一定光强度下,催化剂的投加量存在一最值值,说明有效光强度,气相氧以及催化剂投加量是光催化氧化反应的关键因素,适当地热处  相似文献   
47.
反硝化颗粒污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上流式污泥床(UpflowSludgeBlanket简称为USB)反应器进行生物反硝化,在基质中添加较高浓度钙离子(300mgCa2+/L)条件下,系统中形成了大量颗粒污泥。本试验对USB反应器进行生物反硝化过程的颗粒污泥的形态、组成、结构进行了定性的研究,并对其不稳定性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8.
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处理已回收磷后的实际污泥水,在进水平均氨氮浓度为167.51 mg·L~(-1)、HRT为22.24 h、DO为0.5 mg·L~(-1)和温度为24~26℃的条件下实现了一体式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过程的耦合,对氨氮和总无机氮的最大去除率可达96%和79.7%。但是,一体式反应器受DO浓度影响较大,维持稳定的DO浓度对于系统的氮去除非常重要。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MBBR的生物膜及活性污泥中Nitrosomonas菌分别占总菌数的10.46%和21.46%,厌氧氨氧化菌的优势菌种Candidatus Kuenenia在生物膜和活性污泥中分别占总菌数的4.13%和0.71%。因此,MBBR中活性污泥主要完成亚硝化,生物膜主要完成厌氧氨氧化,常温条件下,两者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共同完成了对污泥水中氮的高效自养脱除。以上结果表明了一体式反应器处理实际污泥水的可行性,可为该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以重庆市某铅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选用多种稳定化药剂对土壤开展稳定化修复技术研究,着重探讨了不同单一药剂与复配药剂对土壤铅浸出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钠(MSP)、磷酸氢二钠、磷酸钠和石灰4种无机药剂中MSP的稳定化修复效果最佳,且磷酸盐类的稳定化修复效果整体上优于石灰;MSP与少量有机药剂腐殖酸复配施用的稳定化修复效果优于单独施加MSP;在MSP投加比(与土壤的质量比)为5%、腐殖酸投加比为2%、养护时间为7 d的最优工艺条件下,土壤中铅的浸出浓度由41.70 mg/L降至0.16 mg/L,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规定的0.25 mg/L浓度限值。  相似文献   
50.
养殖废水是一类典型的高氨氮废水.在低C/N比进水条件下,生物处理单元内较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采用实时控制技术,建立了序批式反应器(SBR)优化硝化-反硝化控制系统,进行了外加碳源用于低C/N比养殖废水处理中的污泥膨胀控制研究.并探讨了优化控制系统对污泥膨胀的控制机制.结果表明,低C/N比进水条件下,不完全硝化-反硝化过程导致硝酸盐及氨氮的累积是低F/M条件下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根据进水水质变化,实时控制系统自动优化外加碳源投加量,可有效控制由不完全硝化-反硝化反应引起的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