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3篇 |
废物处理 | 6篇 |
环保管理 | 13篇 |
综合类 | 88篇 |
基础理论 | 9篇 |
污染及防治 | 8篇 |
评价与监测 | 6篇 |
社会与环境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亚青会期间南京污染气体与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使用β射线测尘仪、EMS污染气体监测系统、安德森9级采样器和IC型离子色谱分析仪对2013年8月10~28日南京市亚青会期间PM2.5、污染气体和水溶性离子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亚青会期间PM2.5、NO2、O3和CO的浓度分别为37.0、19.3、48.1和0.7×103μg·m-3,分别比亚青会前降低了26.0%、42.6%、36.1%和46.1%.亚青会期间,细粒子段主要水溶性离子为Na+、NH+4、Ca2+和SO2-4,占80.6%;粗粒子段主要水溶性离子为Na+、Ca2+、NO-3和SO2-4,占77.9%.Ca2+、Mg2+和NO-3在亚青会期间为双峰型分布,其余离子为三峰型分布;亚青会前和后水溶性离子均为三峰型分布.由NO-3/SO2-4的值判断亚青会前和后南京市SO2和NOx主要来自于移动源,在亚青会期间主要来自固定源. 相似文献
82.
石家庄一次持续性霾过程形成原因及气溶胶垂直探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石家庄冬季霾过程的形成原因及污染物变化特征,对2015年12月17—26日一次持续性霾过程中地面气象要素、天气背景场、PM(PM_(2.5)和PM_(10))、气态污染物(SO_2、CO、NO_2和O_3)、边界层垂直结构和数浓度垂直分布进行了综合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华北上空稀疏的等压线和均压场结构、地面小风、高湿度的气象条件为这次霾污染的发生和持续提供了有利的动力和水汽条件.霾过程中PM_(2.5)、PM_(10)、SO_2、NO_2、O_3和CO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08.1、299.4、75.3、81.9、13.1μg·m~(-3)和4.2 mg·m~(-3),分别是清洁天的5.8、4.5、1.4、2.4、0.5和4.7倍.逆温层的存在阻碍了近地层气溶胶粒子向高层的传输.逆温层上部层边界层内0.3μm和0.3~2.5μm的气溶胶数浓度分别减少了25%~40%和63%~85%.在200 m高度内,0.3、0.3~0.5、0.5~1.0和1.0~2.5μm的气溶胶在霾天的平均数浓度分别为503.0、295.7、103.9和8.9 cm~(-3),分别是清洁天的2.8、17.8、31.9和24.4倍. 相似文献
83.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3个核心主题之一。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乃至世界造陆速度最快的河口三角洲之一。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黄河流域经济的发展,河口地带油气的开发,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从而引发了土壤盐渍化、水污染严重、湿地资源保护受到威胁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论文以黄河三角洲为典型样区,把其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缩影,为全球性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论文首先介绍了黄河三角洲概况,其次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探测方法、结果进行了对比、归纳,接着回顾了该地区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力分析以及模型预测,然后介绍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与环境变化交互作用等的研究状况,最后总结了目前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同时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4.
85.
长江三角洲地区霾判别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对比霾判别方法的差异,探讨霾观测标准的再完善性,文中从空间分布与单点时间序列两方面分别分析研究了4种霾判别方法的特征与适用性.选取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1980~2009年38个地面观测站的气象资料,根据使用日均值的方法 1、2和使用14:00观测值的方法 3分别统计各站点的霾日,分析3种方法的异同.发现这些方法都能够反映出霾的长期变化趋势,但存在差异,这种差异随着年代际变化逐渐减小.由方法 1得到的霾日数最多,方法 3考虑了天气现象,比方法 1和2更合理.依据南京北郊2012年5月~2013年4月的逐时PM2.5浓度、相对湿度和能见度等资料,分析比较了方法 4(霾的观测和等级预报,QX/T 113-2010)与方法 1、2、3的不同.结果表明,由方法 3统计出的霾日少于其他方法,由方法 4统计出的霾日数介于方法 1与方法 3的结果;方法 3不能分辨出霾的严重程度,而其他方法能较好地分辨出霾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6.
长江三角洲夏季一次典型臭氧污染过程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WRF/Chem空气质量模式对长江三角洲夏季一次典型臭氧(O3)污染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物理化学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式能够合理地再现这次长江三角洲夏季典型O3污染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2013年8月10~18日,长江三角洲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晴天、高温和小风的气象条件有利于光化学污染的形成.模拟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气象场、地理位置、区域输送和化学生成都对O3的时空分布有影响.敏感性实验表明,上海O3浓度在海洋性气流影响下较低,但上海排放源对长江三角洲O3浓度时空分布的影响较为显著;南京近地面高浓度O3主要贡献为化学生成(烯烃和芳香烃)和高层O3的垂直输送,杭州和苏州近地面高浓度O3主要来源于物理过程.在O3生成速率最大时(11~13h)对O3前体物减排,对长江三角洲15:00的O3峰值浓度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7.
利用加压生物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利用加压生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成果。通过大量实验研究 ,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Q进 =2 0 1 h ,pH =6~ 7 5 ,进水CODCr=10 0 0~ 2 0 0 0mg L ,出水CODCr<15 0mg L ,压力控制在 0 2 0MPa,HRT =6h ,Fv=5~ 9kg m3·d ,X =5~ 6 5g L。加压生化法与其它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相比 ,具有工艺简单、耐冲击能力强 ,投资低 ,操作参数仪表控制 ,剩余污泥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8.
主要对某炼油厂污水处理场恶臭污染源进行调查,确定出了重点污染源与重点污染物。以污水场曝气池为例,使用风洞采样器进行采样,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浓度,确定面源源强。通过恶臭评估软件预测出一次浓度、日均浓度、夏季平均浓度和全年平均浓度,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9.
嘉兴市春季PM、主要污染气体和气溶胶粒径分布的周末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嘉兴市周末与工作日主要污染物和气溶胶粒径分布变化的差异,对2015年5月南湖区城区污染气体(SO_2、NO_2、CO和O_3)、PM(PM10和PM_(2.5))和10 nm~10μm气溶胶数浓度粒径谱分布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嘉兴市SO_2、NO_2、CO和O_3存在显著的周末效应,周末白天O_3浓度低于工作日.O_3在周末峰值出现时间为14:00,比工作日晚1 h.PM_(2.5)的周末效应要比PM10明显.PM_(2.5)/PM10周末为0.7,在工作日为0.6.嘉兴市气溶胶数浓度均集中在500 nm以下,周末和工作日平均数浓度分别为16 602 cm~(-3)和23 309 cm~(-3).核模态粒子数浓度的周末效应最显著,核模态和粗模态粒子表面积浓度的周末效应最显著,积聚模态和粗模态粒子质量浓度的周末效应最显著.周末和工作日气溶胶数浓度谱分布为单峰型分布,表面积浓度谱为三峰型分布,质量浓度谱为四峰型分布. 相似文献
90.
对用注射器采样甲醛法测定高浓度SO2样气精密度、准确度,采样效率,样品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应用于燃煤,燃油锅炉排气中SO2浓度的测定,同时与碘量法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表明注射器采样甲醛法测定了SO2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