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3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从水泥立窑生产工艺、成品、危险有害物质、人员生产作业方式及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提出可行的预防职业病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石油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对降解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有显著影响。为探究地下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与石油烃污染物分布的关系,文章对某污染场地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多种指标并进行微生物高通量测序验证降解机制。研究表明,沿地下水流向,依据石油烃浓度研究区地下水可划分为重度(Ⅰ)、中度(Ⅱ)和轻度(Ⅲ)3个污染带。在石油污染的地下水环境中,变形菌门是主要的石油降解菌门,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高浓度的石油污染会抑制微生物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微生物群落与TPH、COD、DOC、SO42-等环境因子相关性显著,不同分带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不同(Ⅰ带以Pseudomonas、Proteinniphilum为优势菌群,Ⅱ带以Pseudomonas、Sulfuritalea等为主,Ⅲ带微生物种类增多,以Pseudomonas、Hydrogenophaga、Flavobacterium为主)。结合水化学和微生物群落推测Ⅱ带可能发生了以硫酸盐为主的石油烃生物降解机制。该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石油烃在环境中的分布和降解机理,促进生物降解技术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SeaWiFS资料水色辐射模式验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94 年~1997 年,作者对杭州湾与长江口海区、台湾至吕宋以东海区和渤海海区,进行了多次光谱测量和同步取样试验,将试验所得资料经计算机处理,确定了三种验证区域各种水色要素与遥感光谱值之间的关系,提出适用于我国验证区域各种水色的验证模式。其各水色模式验证偏差均小于20% ,并适用于我国海域SeaWiFS水色遥感应用。  相似文献   
14.
石油烃一旦穿透土壤非饱和带进入到地下含水层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将难以解决,直接威胁环境的生态安全和人类的身体健康。研究发现土壤胶体是影响污染物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揭示不同pH条件对胶体、石油烃和胶体共迁移的影响,选择天津滨海地区的含水介质,采用室内石英砂柱淋滤方法,研究了不同pH作用下胶体与石油烃共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pH条件和胶体的存在对石油烃迁移转化具有显著阻滞作用,有胶体时的阻滞作用大于无胶体时的阻滞作用。石油烃所处环境酸性或者碱性越大,对石油烃的迁移阻滞作用越强,p H在5~9之间,p H越高,石油烃易发生去质子化导致石油的表面电荷带更多负电荷,强静电排斥有效地抑制了石油附着在介质颗粒表面,石油烃迁移能力越强,pH=5时最大C/C0只达到了0.35,pH=6时最大C/C0为0.56,pH=8时最大C/C0为0.84。当pH>10时,石油烃乳化能力降低导致石油烃的迁移能力降低,pH=10和pH=12时,最大C/C0分别达到了0.40和0.39。同时,pH还会影...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公布的数据,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现状特点是:环评机构的主要类型以科研院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公司,最少的是高等院校;区域分布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经济发达地区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少;评价范围特点是从事社会区域类别的环评机构最多,其次是化工石化医药类。同时,结合中国地区经济数据和市场化的要求,指出中国环评机构的数量与区域经济状况不对称,部分环评机构的评价范围与区域产业结构不匹配,环评机构市场化程度不高。最后,提出优化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杜氏盐藻(Dunaliella tertiolecta)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硫酸盐与镉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在两种 SO2-4水平(0.3mmnl·L-1,3mmol·L-1)条件下,相同浓度镉暴露时其总镉(TCd)含量基本相同,而 0.3mmol·L-1 SO2-4水平下,细胞内镉(ICd)的含量仅相当于3mmol·L-1 SO2-4 水平下的含量的40%左右,可能的机制是:在 SO2-4水平较高的情况下,细胞可以合成较高浓度的络合基团,从而使镉的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大大增强;当镉暴露对杜氏盐藻的生长代谢产生抑制作用时,会诱导其对硫酸盐的吸收.因此,在进行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质量评价时,应当考虑S和Cd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浅谈林区伤亡事故现场救护许颖,刘晓娣,许茂佳,张廷成在林区生产中各类伤亡事故较多。据统计,黑龙江省林业近几年发生的伤亡事故每年高居全省各行业的第二位。发生伤亡事故后,出于缺少现场救护知识,加上林场交通不便,使一些本是轻伤的变成重伤,甚至造成死亡。为此...  相似文献   
18.
SBR生物除磷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人工合成废水,考察了SBR生物除磷工艺的除磷效果和影响除磷效果的一些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序批式生物除磷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除磷工艺,在本试验设定的运件条件下,磷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8%。DO、碳磷比、运行周期和停留时间,温度、pH,NO_3~-等因子都对除磷效果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影响退耕还林农户返耕决策的因素识别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可持续收入能力是西部贫困地区退耕还林农户返耕决策的关键。而可持续收入能力又可以表征为收入水平、途径和结构。以及决定其实现的各种条件。理论分析与调研结果发现.农户可持续收入能力受制于自身资本积累。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三方面。其中.人力和物资等资本存量不足限制了农户在可能的收入途径问的选择;自然条件影响农户依靠自然资源所获得的收入;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缺乏等经济条件制约了退耕还林后短期内农户形成较稳定的收入途径和结构。本文提出政策调整的方向应该是消除这些限制因素的影响。为退耕还林农户可持续收入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以确保退耕还林的长期生态效果的巩固和实现。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 引言。公众环境意识是反映社会道德水准和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自1990年首次进行调查以来,我国的公众环境意识调查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调查的区域既有全国范围的,又有省市范围的;调查的对象既有一般公众,又有特定社会群体;调查的内容既有较单一的内容结构,又有涉及环境科学知识、忧患意识、环境法律意识、环境道德意识、自觉参与意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的结构;调查的方式既有早期的较单一的征答、问卷调查,又有后期的问卷调查、座谈和访问相结合的综合调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