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运用情景分析方法研究了浙江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对环境产生的压力.首先以COD、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4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为基准,筛选了某典型城市的18个重污染工业行业.其次以重污染工业行业为对象,设计了情景分析模型和辅助程序,以2008年为基准年,目标年2015年重污染工业行业4种污染物的排放量须在基准年基础上下降一定比例作为约束条件,分析在基准情景、产业结构调整情景、工业结构调整情景、清洁生产技术情景、综合情景、可持续发展6种情景下,目标年该市18个重污染行业4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目的是明确人均GDP已突破70 000元的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如何转变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的同时,污染物排放量有所减少,以期为优化工业行业发展结构提供决策参考.基于情景分析结论,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建议,包括经济适度增长(GDP增长7%左右),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重污染行业发展速度,加强重污染行业的结构调整,加强源头控制,加大力度推进清洁生产技术,大幅削减污染物产生量,同时加强治污设施运营监管,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通过上述措施在目标年可控制重污染行业的COD、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在基准年基础上下降10%、10%、5%和15%.  相似文献   
22.
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和碳排放的总量与强度双控制,是推进“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发达,污染物和碳排放量较大,寻找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对区域绿色转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市为对象,对全部经济门类的产业结构开展实证研究,运用多准则决策模型和情景分析法,以能源、水资源、4种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模型,将各产业增加值占比的变化程度作为决策变量,筛选出产业结构调整平稳、减排幅度大的调整方案. 制造业作为宁波市经济发展的主体,贡献了较高比例的污碳排放和能源资源消耗. 4.5%、5.5%、6.5%三种年均经济增速情景下宁波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潜力分析显示,2020—2030年预期可实现累计97%的经济增长,且能满足区域资源环境的约束限制. 面向2030年提出宁波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路径,建议严格控制高排放制造业的准入门槛,提升第一产业和采矿业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进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等存量行业的减污降碳,鼓励发展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   相似文献   
23.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一种可有效发挥政府、排污主体、市场力量等多方优势,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效率并降低综合成本的重要模式。工业园区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内入驻了大量的企业,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产生集中,是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重要的实践载体。本文对2016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针对工业园区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践创新进行综述,从试点项目、典型模式、成效与挑战等方面对园区已开展的第三方治理实践进行分析,认为第三方治理在推进园区绿色发展中优点突出,已开展大量多样化实践,具有广阔的进一步发展前景,但同时仍需突破机制模式、管理制度等瓶颈。在国家针对工业园区污染防治突出系统优化、资源能源双控、排放提标、精细化管理等趋势下,全面深化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主要面临着硬件设施和管理体系不平衡不完善两大问题。最后,研究提出了创新第三方环境综合服务和针对“双碳”目标深入推进工业园区第三方污染治理的两方面政策建议,以期为工业园区深化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践创新和促进园区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化工园区安全环保事故多发,园区生存发展面临极大挑战。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是破解化工园区乃至整个行业发展瓶颈的唯一出路。本文以国内典型的精细化工园区——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梳理该园区建设以来在产业发展、安全生产、污染整治方面的创新实践及成效,凝练出具有启示意义的管理与规划特点,以期为其他精细化工园区提供借鉴。实践显示,发展较成熟的化工园区向非化工园区转型难度大且代价高,而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是趋势所在,科学地实施规划管理,是化工园区绿色发展的首要。化工园区推进绿色发展,宜在充分摸清园区"家底"基础上,强化顶层设计,即:以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突破带动全产业链绿色发展;以大企业为核心,构建产品间、企业间协作的动-静脉耦合产业链接和共生网络;建设清洁化、多功能、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基础设施组团;构建全过程环境和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本质安全;资源环境要素约束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及准入控制。2006-2015年,上虞园区整体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的相对脱钩,产生了积极的经济环境效益。其绿色发展实践对其他化工园区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5.
针对白酒酿造行业丢糟固废污染大、处理难等问题,以某大型白酒生产企业开发的丢糟热化学资源化、能源化新工艺为对象,运用物质流能量流分析、生命周期评价等方法,定量揭示新工艺技术不同应用情景下的环境影响。研究发现:与原丢糟处理工艺相比,丢糟热化学处理新工艺对酿酒全过程的全球暖化潜势、富营养化潜势等7类环境影响有显著改善,其中全球暖化潜势降幅可达40%~60%。但同时,因新工艺用电量为原工艺的19倍左右,新工艺全生命周期在人类毒性、海洋水生生态毒性、陆地生物毒性的环境影响比原系统分别高出9%、26%、73%。新工艺能源化产物的差异,对全生命周期10种环境有显著影响,副产热水的工艺路径全球暖化潜势较副产蒸汽增加49%。基于生命周期视角,建议新工艺热化学余热回收宜优先生产蒸汽,全系统蒸汽不足部分建议用天然气锅炉代替电锅炉生产,同时应强化重点设备的节能改造,以此显著降低白酒酿造全系统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26.
建立了煤基能源化工基地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指标体系,包括准入指标、行业生态化发展指标和园区生态效率指标,并对煤基能源化工基地生态化建设的方向提出了政策建议(基本原则:提高准入、总量控制、清洁生产、坚持“3R”原则),为国家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开展分类指导提供决策参考。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有待进一步论证和优化。  相似文献   
27.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重要内容。通过核算水资源资产账户,全面客观地反映区域内水资源的增减变动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摸清区域水资源的家底,为优化区域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决策依据。目前针对区域层面的水资源存量及变动表的编制方法尚不完善。基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编制度(编制指南)》,以宁波市北仑区为对象,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踏勘和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本文对全区2013—2016年水资源存量及变动表进行编制,分析了水资源流入、流出、存量等15项指标。通过构建区域水平衡模型,论文从水资源供给、水资源使用和废水的产生与处理排放三个角度分析了全区2013—2016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水资源产出率变化,并进行了地区间比较,基本阐明了一定时段内区域水资源存量的家底及其变动情况。研究发现,区外自来水厂供水和地表水调水是北仑区重要供水来源,供水量从2013年的15 324.8万m~3上升到2016年的18 361.5万m~3,增加19.8%;全区用水总量从2013年的28 965.0万m~3上升到2016年的29 303.0万m~3,增加1.2%,其中以第三产业用水增幅最大,2016年比2013年增加36.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从2013年的41 m~3/万元、38 m~3/万元下降到2016年的33 m~3/万元、35 m~3/万元。全区废水产生和排放总量分别从2013年的12 872.4 m~3/万元、10 024.8万m~3上升到16 893.0 m~3/万元、13 694.6万m~3,分别增加31.2%和36.6%。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论文对水资源存量及变动表编制过程中存在的精细化数据统计、监测基础工作薄弱、编制方法完善、指标科目间逻辑关系优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园区的水污染防治现状、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水环境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长江修复保护攻坚战的要求,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对策建议。具体建议包括:开展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专项整治,推进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科学选择工业废水处理模式,建立园区环境管理平台,提升园区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9.
本文概要地回顾了中国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提炼了中国持续开展多样化实践、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指出推动绿色发展的新动向主要表现在构建绿色产业链、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基础设施绿色转型升级和园区环境管理精细化智慧化四个重点领域。进而,本文对中国工业园区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实现产业生态化进行了展望,建议在《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强基工程"引领下,强化园区绿色发展顶层设计,制定园区绿色发展引领行动计划,加强园区分类指导,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产业布局优化,加强园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以期推动工业园区成为国家绿色制造工程和强基工程最重要的载体。  相似文献   
30.
以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为例,开展碳的物质流分析.研究了园区碳的利用效率,并从精细化工产品的E因子、产品单价、精细化工产品含碳量及碳的利用率、产品单位碳元素对应的产值、单位产值对应的废弃碳元素6个方面进行了分项统计分析.在物质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园区提高碳的利用效率的建议.首先,加强绿色化学化工技术的开发应用,大幅降低原辅材料投入.其次,开发E因子较低、附加值高的产品,提高单位碳投入的产值产出.这类产品方向主要包括含杂原子(F、N、S等)较多的医药、农药、功能性新材料等产品.此外,还应开发或引入低E因子、附加值适中、吨位较大、和园区已有企业和产品能形成产业配套的产品,引导培育产业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