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11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与2003-2017年浙江省湾区经济带面板数据,分析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并应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实证考察城市化视角下碳排放的驱动机制及其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浙江省湾区经济带各地市碳排放规模逐年增加但增幅不大,增速放缓,碳排放量差异明显,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空间上呈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加大的趋势;(2)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是碳排放的主导因素,其他依次为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和城市化;(3)各影响因素呈现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不同时间、地区各驱动要素的波动方向和强度并不相同。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各地区碳排放驱动因素影响情况,为实现区域差异化碳减排策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2.
利用OMISO2遥感数据,在常见的0.125°、0.25°、0.4°3种不同精度下进行普通克里金插值,采用归一化的方法与地基数据进行相关性比较,择优选择0.125°插值精度,分析中国区域SO2空间分布及影响SO2变化敏感因子.结果表明:①全国范围内存在1个五级SO2柱量值区域和4个四级SO2柱量值区域,在空间上呈现聚集状分布;②在我国季风区,夏季风对二、三级SO2柱量值区域面积减少贡献显著,四、五级SO2柱量值区域基本不受夏季风影响;非季风区,冬季风是SO2柱量值全面升高的主要原因.③影响因子方面,季风区四、五级柱量值区域,平均相对湿度对降低SO2柱量值更明显,干沉降是SO2柱量值降低的主要途径;三级柱量值区域,平均气温与SO2柱量值高度负相关,冬季采暖和随中纬度环流地面流向低纬风速扩散形成三级柱量值区域;非季风区,平均气温和随降水湿沉降是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3.
金凤君  高超 《环境保护》2013,(18):28-31
从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两方面分析了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针对重点区域的重点产业从促进产业集聚优化空间布局、建设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控。为西北地区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提供政策建议,促进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4.
不同磷肥对水稻铅积累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外源添加过磷酸钙(SSP)、磷酸二铵(DAP)对于铅胁迫下水稻的生长、铅吸收和铅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铅胁迫下,水稻根、茎叶、籽粒的生物量随着两种磷肥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以施加DAP的水稻茎和叶生物量增幅最大,分别增加13.77%和44.17%.水稻体内铅大部分分布在细胞壁中,并随铅浓度的增加,两种磷肥提高了细胞壁对铅的固定能力,有效抑制了水稻对Pb的吸收,Pb在水稻体内的分布表现为根茎叶籽粒,其中SSP的效果大于DAP,施加SSP有效地降低了水稻籽粒Pb的含量.  相似文献   
55.
为在最大限度科学回收地下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地表构筑物安全,以国内某大型矿山为工程背景,采用空区监测系统(CMS)结合DIMINE/FLAC3D建模技术,构建露天转地下开采对地表构筑物影响分析三维可视化计算模型。通过数值计算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露天转地下开采影响范围内的地表构筑物水平位移、倾斜、曲率、沉降。结果表明:数值计算获得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结果,与矿山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该矿山开采1 650 m阶段后监测点最大倾斜指标为9 mm/m,接近允许值上限,因此,其最大合理开采深度为1 650 m阶段。  相似文献   
56.
磁絮凝法强化煤制油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煤制油废水投加磁粉、聚合硫酸铁和聚丙烯酰胺进行磁絮凝反应,考察了磁粉的投加量、投加顺序以及pH等条件参数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初探了磁絮凝处理煤制油废水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磁絮凝处理煤制油废水的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混凝,磁粉的加入可以缩短絮体沉降的时间,絮体形成快且大而密实。在最佳的试验条件下,COD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56.9%和99.7%。  相似文献   
57.
用扩展的STIRPAT模型、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对南宁市2005~2012年生态足迹、化石能源足迹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南宁市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化石能源足迹的演变关系进行Kuznets曲线检验。结果表明:总人口、人均GDP、城市化率对南宁市生态足迹、化石能源足迹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万元GDP能耗、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对生态足迹、化石能源足迹的驱动作用为负向,在2005~2012年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化石能源足迹的Kuznets曲线检验中并没有呈现"倒U型",南宁市的经济发展仍处于经济增长伴随着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的阶段。  相似文献   
58.
太湖丘陵地区农田氮素迁移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王鹏  高超  姚琪  韩龙喜  申霞 《环境科学》2006,27(8):1671-1675
在太湖丘陵地区选择4种有代表性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野外原位试验,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氮素随地表径流迁移的时空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随地表径流迁移的农田氮素以氨氮为主,其“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中位值占总氮的44.5%,亚硝态氮浓度最小,仅占1.8%.地表径流中的氮素浓度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其分布主要受降水量、气温等气象条件以及农事活动的影响.总氮、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多场降雨径流平均浓度”的时间变异性依次减小.菜地径流中总氮、氨氮和硝态氮以及竹林亚硝态氮的SMC值最高,不同土地利用下氮素浓度的空间分布主要与施肥条件以及植被覆盖度有关.各氮素形态SMC值的空间变异性小于其时间变异性.旱地和菜地的氮素迁移通量大于板栗林和竹林,径流量是导致迁移通量存在显著差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9.
本文报道了哈密地区居民饮用水中~(238)U和~(226)Ra水平,其几何平均值分别为79.8、1.97m Bq.L~(-1),人口加权平均值分别为80.5、1.84m Bq.L~(-1)。居民连续饮此水50年,水中~(238)U、~(234)U和~(226)Ra所致居民有效约定剂量当量分别为202、430、24μsv,分别为我国天然辐射源所致居民外照射年有效剂量(952μsv)的21.2%、45.2%、2.5%,由此可见,不会对居民健康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在原子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今天,人们对它造成的环境放射性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关心。新疆有我国的核试验基地,虽然近几年大气层核试验已经停止,但一些长半衰期人工放射性核素对其邻近地区居民健康的影响,仍受到国内外极大关注。为了摸清我国核试验场周围地区居民主要食品中人工放射性水平,我们于1984年调查了其周围九个地区和三个对照区主要食品中钚的放射性水平及其所致居民剂量。为全面反映核试验场周围地区的人工放射性水平提供了数据。 一、主要设备和试剂: 1、聚三氟氯乙烯粉(上海曙光化工厂,40-60目) 2、三辛胺 日本进口分装(AR) 3、六路低本底α测量仪 华北七所制 4、电沉积装置 二、材料与方法 选择当地生产消费的主要食品,在收获期采样,取可食部分,洗净凉干,称重,烘干炭化,于450℃马福炉内灰化,100目过筛制得供分析用的样品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