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33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375篇
基础理论   97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01.
在以可溶性淀粉为唯一碳源、进水含有硝态氮的缺氧-好氧SBR脱氮除磷系统中,研究了投配亚硝态氮对该乳酸发酵系统除磷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初始投加亚硝酸盐的浓度分别为2、5、10 mg·L~(-1)时对系统的缺氧吸磷及好氧吸磷都产生了抑制作用,缺氧阶段的释磷量和释磷速率随进水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大而升高.亚硝酸盐对缺氧期液相中乳酸和污泥中糖原的积累都有明显的影响,当亚硝酸盐浓度由0 mg·L~(-1)升至10 mg·L~(-1)时,乳酸浓度由14.06 mg·L~(-1)下降至1.56 mg·L~(-1),相反污泥中糖原的含量从235.69 mg·g~(-1)上升至272.97 mg·g~(-1)(以VSS计,下同),并且在好氧阶段糖原的消耗量增加,污泥的吸磷量也随之增加.研究表明,亚硝酸盐对淀粉直接发酵成乳酸的过程及糖原转化为乳酸的过程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02.
近三年中国甲醛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OMI甲醛垂直柱浓度数据产品,结合各省市气象、植被、人类活动等数据,对全国2015—2017年甲醛柱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甲醛柱浓度分布极不均衡,整体呈现自东南沿海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此外在新疆与西藏的小部分地区存在高值区域.3年来全国甲醛柱浓度为整体上升,且变化率在-1.02~1.46之间,其中全国81%地区呈上升趋势,19%地区呈下降趋势.全国甲醛柱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甲醛柱浓度时空分布受气象因素影响,整体上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但部分地区降水对甲醛有消减作用;甲醛柱浓度也与植被量呈正相关,如植被丰富的西藏地区及我国东南部,植被对甲醛柱浓度的影响显著.全国大多数省份甲醛柱量与地区生产总值、汽车保有量呈显著正相关,人类足迹分布模式与甲醛柱浓度空间分布的一致性较高,指示在城市发达地区,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汽车尾气是导致甲醛柱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03.
为确定贵阳市饮用水源地中农药污染特征及潜在风险,以贵阳市"两湖一库"(红枫湖、百花湖和阿哈水库)为研究对象,在枯水期设置15个取样断面,采用气相色谱/质普联用技术(GC/MS),同时检测9种有机农药残留物含量。结果表明,水体中均存在六六六类持久有机氯污染物,百花湖、阿哈水库检出率高于红枫湖,但红枫湖检出的农药种类较百花湖和阿哈水库多。利用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检出农药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贵阳市城市饮用水源地中农药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处于较低水平,在4.96×10-11~1.22×10-5/a范围内,为可接受风险。  相似文献   
704.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日益强烈,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威胁.以北京市河流水系为例,于2020年秋季至2021年夏季在区域内101个样点进行了4个季度的野外调查,选取涵盖水文、水质、水生生物和栖息环境质量的34个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进行筛选,利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构建北京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温、流速、BOD5、NH4+-N、Cu、浮游植物密度、浮游动物密度、底栖动物Shannon指数和BMWP指数、鱼类Shannon指数和栖息地质量指数11项指标.北京市河流101个点位中,健康状态占比4.95%,亚健康占比23.76%,一般及以下占比71.29%.河流健康状况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北部和西部地区河流健康状况良好,而中部及东南地区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单项指标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市河流水质状况整体尚可,为"亚健康-一般"状态,生物和栖息地状况评价均为"一般-差"状态,但水文状况堪忧,为差状态.北京市各水系评价结果显示,潮白河水系健康状况最好,永定河、大清河和蓟运河水系健康状态一般,北运河水系健康状况最差.维持河流生态基流,保障河流水系连通性,改善和恢复河流栖息地环境是今后北京市河流进行生态修复与保护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705.
基于在线离子数据,对淄博2021年元宵节一次PM2.5污染过程进行成因分析,分析了水溶性离子组分污染特征,探讨了二次无机离子(SNA)的形成机制,并对比分析了污染前后颗粒物液态水含量(LWC)及pH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元宵节前污染期间(T1)和元宵节夜间污染期间(T2),ρ(WSIIs)分别为46.83μg·m-3和71.18μg·m-3,分别是清洁时段的2.3倍和3.6倍.其中,T1时段SNA的增长倍数(2.7倍)大于PM2.5的增长倍数(2.1倍),可见SNA浓度增加是引起T1时段PM2.5浓度上升的主因;而T2时段Cl-、 K+和Mg2+浓度增加显著,分别是清洁时段的4.0、 14.8和16.5倍,反映出烟花爆竹燃放对T2时段PM2.5浓度快速增长的影响.污染期间LWC为49.37μg·m-3,是清洁期的2.9倍;T1时段LWC主要受RH和NH+  相似文献   
706.
水力结构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形成的不同形态结构和水分运输供给策略.开展不同耐旱型杉木茎枝水力结构研究,对揭示杉木的耐旱机理、筛选耐旱杉木基因型和精准造林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以课题组前期筛选的忍耐型与敏感型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耐旱型杉木茎枝的功能性状、水力结构及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杉木茎的总直径和边材横截面积表现为忍耐型>敏感型(P <0.001),而侧枝的边材横截面积表现为忍耐型<敏感型(P <0.05);两种耐旱型杉木茎、枝的导水率、比导率、叶比导率均表现为忍耐型>敏感型(P <0.001),而忍耐型侧枝的胡伯尔值小于敏感型(P <0.001);两种耐旱型杉木不同器官的导水率、比导率、叶比导率表现为主茎>侧枝(P <0.001),而胡伯尔值表现为主茎<侧枝(P <0.001).相关性分析表明忍耐型杉木水力结构参数与主茎性状的相关性更明显,而敏感型杉木侧枝的水力结构与其性状更相关,忍耐型杉木主茎的导水率、比导率与心材直径极显著正相关(P <0.01),忍耐型杉木侧枝的导水率、比导率与总直径极显著正相关(P<0.01),敏感型杉木侧枝的胡伯尔值与其心材直径、边材横截面积极显著正相关(P <0.01).可见,忍耐型杉木主要采取积极主动的生存策略响应干旱逆境,如增加主茎的总直径和边材横截面积以提高水分疏导能力、减小侧枝直径来降低水分消耗等,而干旱条件下敏感型杉木则采取被动忍耐的策略,如减小主茎的直径以降低导水率、增大侧枝的胡伯尔值来承载更少的叶片质量等.(图2表2参32)  相似文献   
707.
采集并测试广州市林地土壤样品600余组,分析土壤中As、Cr、Cd、Hg、Cu、Pb、Zn、Ni和磁学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磁性颗粒以软磁性矿物为主,北部以超顺磁、多畴颗粒为主,南部以单畴、多畴颗粒为主。相关性分析表明:北部Cu、Ni、Cr、Cd与较粗的磁性颗粒共存,Cd与软磁性矿物共存,As与超顺磁颗粒共存且为自然源;南部相关关系不显著,Ni和As来源为人为源;不同污染程度土壤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较好,南部深〖CD*2〗浅层回归方程证明上述8种元素和磁性相关性不受自然来源或人类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708.
为研究恐慌状态下人员抢行行为对整体疏散效果的影响,建立考虑抢行行为的恐慌状态人员疏散元胞自动机模型,基于恐慌情绪算法将人员分为恐慌者和非恐慌者,通过改变恐慌者抢行概率体现抢行行为,并模拟仿真分析初始人员密度、恐慌情绪转化、抢行概率对人员疏散影响,对疏散过程中特殊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员密度适中时,抢行行为能够减少恐慌者数量,加快恐慌者转换进程,疏散时间随抢行概率增加而减小,疏散过程中存在恐慌聚集和两端疏散现象。研究结果可为突发事件下人员紧急疏散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09.
为使多出口场景下人员疏散情况与实际更吻合,基于元胞自动机(CA)建立考虑更换目标出口的动态出口选择模型。综合考虑行人到出口的距离和出口前的拥挤程度对其选择的影响;通过选择模糊度和出口保持率来模拟行人选择出口的犹豫和随机性;再根据疏散环境的变化计算各出口被选择概率,更新行人的目标出口。比较动态出口选择策略与静态出口选择策略的差异。结果表明:动态出口选择策略有低密度无效和高密度有效2个阶段,且在高密度下选择模糊度小更利于疏散。出口保持率的增加能否提高疏散效率与选择模糊度有关。出口区域半径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疏散时间。与静态出口选择策略相比,该策略可以提高出口利用率,缓解各出口密度不平衡程度,提高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710.
以羊粪为原料,制备磁改性羊粪衍生ZVI-生物炭复合材料 (SMF800),通过BET、SEM、XRD、N2吸附-脱附等温线等对其表面形貌及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序批实验考查活化剂和过一硫酸盐 (PMS) 投加量、温度、溶液初始pH、无机阴离子等因素对AO7降解效率影响.结果表明,SMF800拥有高度石墨化及多孔结构,在最佳条件下 (PMS=0.8 g·L-1、SMF800=0.5 g·L-1、AO7=20 mg·L-1T=25 ℃),40 min内AO7能被完全降解,在弱酸条件下有利于脱色,且活化剂经过3次循环使用后仍具有良好的活化效率.猝灭实验和XPS测试结果表明,自由基 (SO4- ?、·OH、O2·- 和非自由基途径 (1O2) 协同作用于AO7的降解,其中以Fe0还原PMS产生SO4- ?的自由基途径占主导地位,以Fe0诱导碳电子、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 (C-OH 和COOH) 激活PMS产生1O2为辅,而SMF800石墨化及大量的sp2-C结构为电子转移提供良好的场所.综上,本研究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生物炭基ZVI活化剂,以期为有机废水高效、低成本的处理方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为粪源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